珠心算教学与训练,幼儿珠心算教学与训练在线看
摘要: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培养儿童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教学与训练的途径决定着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孩子多练。珠心算教学也是一样,这样,才能实现珠算向珠心算的转化;作业安排要循序渐进,分巢喂羊;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珠心算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学科。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是教学工作者所期待的。
教育改革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数学科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但“传统的”珠心算教学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较好的完成数学科教学任务,还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进而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发展学生的“三维”潜智。
实践证明,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培养儿童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珠心算本身的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与训练途径
教学与训练的途径决定着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与训练中只有客观地遵循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及珠心算本身的特点,确定科学、高效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才能实现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最优化。
珠心算是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心智技能。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即先要知道什么和怎样做。
2、物质或物质化阶段;即借助实物或模型、图样等进行手的操作。
3、有声言语阶段,却离开实物用出声言语完成活动,这是智力活动的开始。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与外部言语相似的默语活动。
5、内部言语阶段,即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不需要有多少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加里培林这一“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为珠心算技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确定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指明了方向。
二、训练关键——精讲“多+巧”练
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孩子多练。珠心算教学也是一样,这样,才能实现珠算向珠心算的转化。要熟练掌握珠心算的技能需要安排一定的训练时间,多练、巧练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是花大量的时间练,必须做到多有“度”,巧有“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课内“巧结合”数学教学与训练。
我们可以将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纯计算课可能很好结合安排,但对于非计算课我们该如何结合训练呢?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在上课前3分钟“1+1+1”训练(珠算、听算、心算各练1分钟),二是在教学中用心算巧“查”一下,三是在课末让有余力的学生再用珠算巧“比一下”,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吃饱”,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课外单独教学与训练。
由于加减、乘、除算等项目不同,但其实质相同,都离不开加减算,所以每次训练时间长了儿童的大脑容易疲劳。他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对儿童珠心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和身体健康的关爱,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因此,在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中,每次训练要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以保持大脑清醒,调节好儿童的精神和注意力。
三、作业安排要循序渐进,分巢喂羊。
1、每教一个新的知识点,安排学生练习打题单的量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2、对全班学生的作业量也要分层次安排:即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来分别安排训练题数量。
这样学生不但不会讨厌打算盘,而且,在完成作业时还觉听到算珠的声音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之,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因不熟练时完成作业要很多时间,觉得非常累,这样下去,他们就会打算盘。
四、有效地指导教学与训练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珠心算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学科。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是教学工作者所期待的。在教学训练中除了采取些趣味练习,讲故事、开火车、比一比等形式,激发儿童学珠心算兴趣,调动儿童积极性外,还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珠心算学科的特点,把握珠心算教学的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与训练效果。
1.要处理好“准”与“快”的关系
准与快的关系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一般的珠心算儿童(普及型),则强调准,准中求快,即先有质量后有数量;培养珠心算选手(提高型),则要求快,快中求准。
提高型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儿童珠心算方面的才能,参与竞赛,所以作为一名选手,特别是尖子选手,没有速度是不行的,起码不是一名好选手。比如:甲、乙两名儿童心算全国加减算赛题,5分钟时间,甲做30题,全对,而乙做了40题,对36题,尽管甲比乙准确率高,但乙对的题数还是超过了甲。当然这个“快”是相对的,它必须在掌握正确运算方法的基础上的“快”。由于“快”造成算题差错率高,但错的题一般有规律可找,答案与正确答案很接近,或多1或少1,或多1颗珠少1颗珠(即多5少5),或数字顺序颠倒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作为教练不必担心,应牢牢抓住这一时机,适当增加珠算的实际操作和增大珠心算训练题的难度等,有规律的错就会逐渐减少。
普及型就不同了,应着眼于质量,因为教育的目标不同,要求全面丰收。由于普及型的儿童能力差异远远大于提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字上做文章,尽量让所有的儿童符合要求。
2.要重视听的训练
听是珠心算和珠算教学与训练中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珠心算教学效果看,无论是珠算还是珠心算,听是看的基础,一般先听后看,再听、看交替较为理想。由于加减心算时,看算题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按分节号或小数点进行分割计算,这样降低了难度,但不利于珠心算实力的增强。如果不分割一次心算下来,那么看的就要比听的难。所以先练听,待听心算过关后,再试练看,这样有利于看心算能力的提高。在进行乘、除心算时,应先看后听,因为听心算时需要记实、法,记忆的位数多,同时还要在脑中用心算计算出结果,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重视听的训练,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始阶段以听为主,以后以看为主,以听为辅,听、看交替,这样互相促进,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3.加强珠算操作
从珠心算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珠心算来源于珠算,是珠算的最高形式。如果教练忽视了珠算的训练,那么珠心算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珠心算的水平就无法再提高。据珠算有关资料表明,日本的珠心算高手,不但珠心算的水平出众,而珠算的实力也令人羡慕。这一点是值得教练们学习与借鉴的。所以在珠心算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一关系,珠算引路,珠心算渐进,即使儿童掌握珠心算的技能以后,珠算不但不能放弃,而且实际练习的难度要比珠心算略大一点。在练习中,教师也可以将珠算作为检验珠心算的一种手段,采用珠算与珠心算互查的办法,以加深儿童脑中算珠的理解。
总之,珠心算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学科,它有独特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教师必须掌握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不断地探索珠心算训练与教学方法,才能使珠心算这朵奇葩在二十一世纪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更多的孩子在珠心算中受益,快乐地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