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好方法:跟着唐伯虎卖关子
编者按:写作并不容易,要写好一篇作文更是难,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以后,要写出好作文就容易多了。
跟着唐伯虎卖关子
一财主为其母摆寿宴,邀请唐伯虎为其母题诗以贺,伯虎在众人面前不好推辞,乃乘酒兴挥笔写了第一句:
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财主五兄弟脸上顿现怒色,伯虎不以为意,稍一醮墨,题出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五兄弟脸色立即阴转晴,厅上掌声一片。掌声未已,伯虎又挥毫写下第三句:
生下五男都是贼
这还得了?财主五兄弟怒目圆睁,几乎要挥拳了,伯虎微微一笑,写下了最后一句:
偷得蟠桃献母亲
宾客们掌声雷动,财主五兄弟眉开眼笑。
一首诗竟能把大众情绪玩弄于字里行间,可见唐伯虎设悬念的功底之深。俗话说“做人要老老实实的,作文要狡猾狡猾的。”写文章的人一定要比读文章的人“狡猾”,才能够让读者买账,让读者佩服,否则只会招来不屑。
设悬念在民间又叫“卖关子”,是逗引读者好奇心的一种办法,也是讲故事不可缺少的一种技巧,需要经验的积累,智慧的引领。那么,文章中到底怎样出现悬念呢?
三步法——
一、设悬念
设置悬念就是把事情的结论或结果放在前面写,设立一个“关卡”,使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从而引起读者的深思。现代汉语中叫做“卖关子”,有的也叫埋下伏笔。
比比看:
儿孙个个都是贼,
偷得蟠桃庆寿辰。
儿孙个个都孝顺,
买来蟠桃庆寿辰。
哪句更好些?
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在文章题目和开头,悬念让文章眉目传神,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悬念让文章波澜起伏。
二、探悬念
这里的“探”,是探究、探索,一探究竟的意思。因为作者之前设置的悬念,把读者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急于“一探究竟”,让读者的小心脏随着作者的意思不断地起伏变化,但因不知道结果又不敢贸然发作,这就是唐伯虎《祝寿诗》的妙处。
但是,真相早晚是要到来的,读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不然,唐伯虎估计难以全身而退,非得被五兄弟揍个七荤八素不可。所以,接下来是要把这份悬念解释清楚。
三、释悬念
“九天仙女下凡尘”,都仙女了,自然不是一般凡人,分明是褒奖啊!再看“偷得蟠桃献母亲”,五个儿子能到天上去偷蟠桃,也非俗子。九天仙女吃了能长寿的蟠桃,更是万寿无疆了!这马屁拍得,可谓是惊险、刺激,又绝妙。所以说唐伯虎才子之名还真是名副其实。
对于故事圈写故事的人来说,对于悬念也有一套说法,那就是:
一、预设结局,出人意料。(下套子)
二、加重渲染,吊足胃口。(转弯子)
三、拨开疑云,揭示谜底。(亮底子)
其中“下套子、转弯子、亮底子”是民间讲故事的方法,可见文学艺术是相通的,不管如何表达,意思大致相同。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观山喜不平”,但明伦在《但评〈聊斋志异〉》中论“文忌直,转则健;文忌庸,转则新;文忌平,转则峭;文忌窘,转则宽;文忌散,转则紧;文忌浅,转则深;文忌涩,转则畅;文忌闷,转则醒。”刘勰《文心雕龙》中评:“深文隐义,余味曲笔。”
这就是说,文章不宜平铺直叙,快人快语,而要讲究“隐义”和“曲笔”,把故事写得曲曲折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人意料,似潮涨潮落,扣人心弦。
写事要有波澜,故事需要悬念,打开悬念之门,你的故事会越讲越精彩。
作者:蒋凤姣
公众号:叶子故事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