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写作指导 >

在作文中使用问句 让作文变的有波折

2017-01-10 09:00:19
|洋洋

  一、设问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在无疑问的地方,有意提出问题,接着自己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句可以分为“单次设问”和“连续设问”两种。

  1.单次设问

  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接着回答,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一问数答。

  例:是什么支持我浪迹天涯?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对大地万物的那份欣赏。

  (三毛《自爱而不自怜》)

  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给出答案,且这个答案是由内容上相关的三个句子构成的,是一个一问数答式设问。

  2.连续设问

  就是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可以数问一答,也可以数问数答。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这里连续设问两次,并且分别给予了回答,这是一个两问两答式设问。

  3.设问句的作用

  (1)强调问题,突出某些内容,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叶永烈《古怪的重水》)

  这句话运用设问修辞,先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注意和思考,然后回答,以此来加深读者的印象。

  (2)用于段与段之间,可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那铿锵有力的诗句不正是刚性美的显示?作者崇高的精神,伟大的抱负,沉郁而悲壮的胸怀,使我们受到感染,胸中的正气得到激发。

  什么叫正气呢?正气就是所谓浩然之气,即孟子说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我们可以把这种正气看作是中华民族之魂。

  (李燕杰《国家、民族与正气》)

  这段话先提出了与柔情美相对的阳刚美,引出了正气。然后,用一个设问句“什么叫正气呢?”完成了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使文章衔接自然,结构完整。

  二、反问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明知故问,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叫“反诘”“诘问”。反问句课分为“否定式的反问”和“肯定式的反问”两种。

  1.否定式的反问

  即用否定形式的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

  例: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于此时节,往来湖上,沉醉于柔媚芳馨的情味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然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销魂么?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谁说不应该呢?”“秋月不是也要使人销魂么?”都是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之意,是否定式的反问。

  2.肯定式的反问

  即用肯定形式的反问来表达否定的意思。

  例:旧文章,旧思想,都已经和现社会毫无关系了,以前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所坐的是牛车。现在我们还坐牛车么?从前尧舜的时候,吃东西用泥碗,现在我们所用的是什么?所以,生在现今的时代,捧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了。

  (鲁迅《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

  这段的两个问句很明显是以肯定的语气来表示否定,是肯定式的反问,加强了否定的语气。

  3.反问的作用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例: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赵丽宏《焰火的变奏》)

  文章用这个反问句收束全文,且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84
c
id
373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