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写作指导 >

写作文如何运用反复 反复的使用方法技巧

2016-10-29 09:24:40
|洋洋

  1.汉字的反复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老舍《趵突泉》

  这段话中的“冒”字,有“往上升”“向上蹿”之意。为什么老舍先生要连用三个“冒”呢?再读这段话,从三个“冒”字你会感受到三个大泉一个比一个有活力,永远不知疲乏,永远不知退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它不断地向上翻滚跳跃,就这样冒了三千多年。

  表达妙招——反复,表现特点

  一个字反复地出现几次,这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也一定会突显事物这一方面的特点。

  2.词语的反复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陶金鸿《秋天的雨》

  在这段话中,“轻轻地”连续出现了两次,反复读两遍,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雨悄无声息地来了,“轻轻地”反复出现两次,表现了它出现时的状态,从而也更加突出了它的特点之一——“轻柔”,呼应了前面的“温柔”二字。

  表达妙招——反复,突显状态

  一个副词,反复地出现几次,这就自然地突显了事物的状态。

  3.句子的反复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地震中的父与子》

  从父亲这句“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中的急切,乞求得到他人的帮助。而作者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内心的坚定,恳求得到他人帮助,一心想救出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人物语言的魅力,重复的魅力。

  表达妙招——反复,表达情感

  一句话反复出现几次,透过这句话,便触摸到了人物的内心,体会出了人物内心的真挚情感。

  4.情节的反复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我在海里呆着,在第一个世纪里,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100年过去了,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可是没有人来解决我。第三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可是整整过了400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允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摘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渔夫在海里呆着的最初300年里,他分别要以“终身享受荣华富贵”“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报答救他的恩人。魔鬼的想法反复出现了三次,由报答的内容逐渐的缩小,不难体会出魔鬼的心情也出现了变化:十分感激——感激——感谢。当第四个世纪开始的时候,魔鬼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不过他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感念的——至少让救他的人选择怎样死。

  也正是这个环节的巧妙安排,也为后文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留下了时间和空间,为后文的情节发展设下了悬念,埋下了伏笔。

  表达妙招——反复,设下悬念

  情节上的反复出现,自然会让读者在心中问个“结果怎样”,这就巧妙地设下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后文的兴致。

  5.细节的反复

  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周围的灌木丛和挂在道旁的白桦树枝。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夜莺的歌声》

  这两段话,让我们看到一模一样的画面。前一段是故事的开头,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尾。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服饰,一样的动作,在这背后还隐藏着一样的任务——把敌人带到埋伏圈。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男孩,尤其那一样的动作“不知在削什么”,更让我们看到了男孩内心的坚定。

  当读者再一次阅读到男孩相同的服饰、相同的动作……一定会遐想无限,这就给读者的阅读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表达妙招——反复,回味无穷

  细节的反复,会让读者回味无穷。当读者再一次阅读这一细节的时候,既会回味已经发生的情节,同时也会遐想还没有发生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84
c
id
362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