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少儿音乐教育优秀策划方案三篇
儿童在出生后对于一切都感兴趣,特别在音乐与美术上,每个孩子表现的喜欢程度不同。而正确的音乐教育方法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少儿音乐教育策划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少儿音乐教育优秀方案
1. 每个人对有某些音乐感兴趣,儿童对于音乐也不例外。在教育孩子学习音乐之前,首先就是要找到他喜欢的音乐。用什么方法?那就是首先选择良好的音乐环境。
2. 选择到环境后,主要是增加气氛,让孩子能够顺众大流,或是自己去感知。
3. 教育音乐方法很多,让孩子能自我感知,有想学的欲望开始,再帮助准备相关的乐器,或是寻找老师帮助教育学习。
4.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慢慢成长。教育学习的时候,应该是亦精不亦多,让孩子感受每一个音的魅力。
5. 教育的方式在这时要开始转变,教育孩子学习音乐要找不同的老师,同时练习不同的曲子,这时候孩子对于音乐会有更加能坚持一些。
音乐学习应该顺其自然,不必过于强求。让孩子自己摸索,同时自己感受。学习写简单音符,记载自己灵感中所获得的东西。
少儿音乐教育优秀方法
一、幼儿园音乐课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与其让幼儿听老师的话,不如老师先听幼儿的话。老师们常常会走入的误区就是过于强调自己是一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
在幼儿园音乐课中,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多数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尝试着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从实战的角度客服心理障碍,是每位幼儿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例如:教授儿歌《小兔子乖乖》,老师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出比较符合音乐内容的形体动作,不必限制他们的想象,只是从指导的角度去适当干预就可以了,让幼儿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自己创作。这样他们会对课程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会各式各样,有的甚至超出了小兔子的范围,但这恰恰是唤醒幼儿想象空间的一个绝好的机会,不要跟孩子说不可能,眼前的不可能也许就在明天会变为可能,自主想象创作的结果往往令人感到无比的奇妙,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音乐作品的选择要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特点
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小朋友哼唱一些幼儿歌曲,还时不时加些表演,有时候还主动要求老师放这首歌的音乐,当老师问起为什么要听或唱这首歌的时候,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这首歌好听”。这个现象在教学中常常出现。
那么,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可以适当考虑那些简单的、单旋律的、易于表现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一段体,可以反复重复,旋律感、节奏感强,再现性强,能感染幼儿,很快调动情绪,吸引他们大多注意力。例如:《拔萝卜》,这首幼儿歌曲是根据一个很幽默的民间童话改编的,叙述的是一对老夫妇在地里种下了一个大萝卜,收获的时候小花猫、小鸡、猴子等小动物都来帮忙拔萝卜的经过,歌曲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旋律为一段体,简单上口,每段歌词以一个小动物的角色重复旋律,反复再现旋律突出歌词和拔萝卜的情景过程。整首儿歌可以灵活地带动教学,既可以边唱边跳边模仿又可以借用到语言活动方案和科普活动方案中,这样的音乐作品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宽度,收到良好效果。因此,作品的选择往往直接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应注重情景教学
幼儿园音乐课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幼儿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当的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施教效果。情景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再现音乐、理解音乐、记忆音乐和了解故事情节等,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学教育。
例如教儿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熟学旋律、节奏、歌词,熟背故事的内容和重点情节等之类,都可以精心设计其情景教学。创设情景可以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幼儿,使其融入。想象自己真的就是一只小蝌蚪,这种感觉跟生活中幼儿自己过家家很相似,老师在情景外适当指导和干预,让幼儿仔细体会自身和音乐形象的结合过程,进行有意识的互动和模仿,这样教学会大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四、结语
学龄前儿童对于音乐的敏感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音乐课教学来启发和帮助更广泛的学科教育是很行之有效的办法。音乐课在幼教中的重要地位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的活动设计不一定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不断摸索中才能掌握音乐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到的是,近些年幼教事业在不断进步、创新,幼教工作者的素质和层次在不断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大发展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新的、实用的幼儿音乐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少儿音乐优秀教育策划方案
1.融入生活策略。
音乐来自生活,是对生活在各种生活的现象和事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反映。我们应挖掘学前早期儿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因素,将音乐教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和行为中。如可在入睡前轻唱催眠曲:睡醒时播放轻柔乐曲:玩时可听不同风格表达各种情绪的音乐。结合学前早期儿童学说话。可采用有说有唱的方式,如唱完歌后,读一遍歌词。讲故事时根据故事内容可唱相关的歌曲,如讲到《狼和小兔》里的大灰狼要小兔开门时就唱《狼和小兔》的歌。动作训练时可随着音乐用肢体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快慢等或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摆手、转手腕等来发展动作。吃饭时可用手铃打出固定节奏或用筷子在桌子上敲出好听的节奏提示。甚至排泄时都可以使用吹口哨把尿,闭口哼鸣把屎。总之。音乐融入学前早期儿童生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生活处处有音乐是形成学前早期儿童热爱音乐的基础。
2.重复策略。
只要稍进行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学前早期儿童喜欢重复作一件事,心理学上叫“常同行为”,这是他们特有的行为类型之一。心理学解释为:学前早期儿童在生活中心情动荡不定,所以要通过“常同行为”来确保安稳感,并从中感受到心情上的愉快。音乐教育可利用学前早期儿童喜欢重复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常听优美动听的音乐,经过多次重复的音乐体验。不仅能促进他们听觉的发展,还能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当一首歌(乐)曲听到耳熟能详后,可增唱(听)新一首歌(乐)曲,以此类推,音乐视野不断扩长,对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这里。可用学前早期儿童学话的过程来为我们诠释重复的意义和作用,面对刚出生后的婴儿,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会反复跟他们讲话,就像他们能听懂那样说给他们听,只要他们听了,他们的大脑就会在那里默默无闻的滋生突出。建设神经细胞之间的网络。每天一点点几乎察觉不出他们极微小的进步,积累下来。就会产生令人惊叹的说话能力。
3.综合策略。
这里的综合是指音乐之间综合和音乐与非音乐之间的综合。学前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音乐欣赏、律动、歌唱、打击乐器。因此,音乐之间综合活动可以指在一次活动中同时或相续出现唱歌律动及音乐欣赏,或唱歌打击乐器。或音乐欣赏律动及打击乐器等活动。这种音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学前早期儿童主体性。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体验和探索,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形成生动活泼学习局面,利于培养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能力。音乐与非音乐之间的综合,有利于帮助学前早期儿童更好的理解音乐。如音乐与美术融合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使音乐更形象更具体。如音乐与文学的结合,音乐结合儿歌或朗诵可提高学前早期儿童文学的修养和语言发展及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人的生理运动方式与音乐节奏相关,音乐与身体动作结合,可促进学前早期儿童的律动学习,表达音乐情感。学前早期儿童处于人类身心发育的第一个飞跃期,他们的成长需要教育的刺激,音乐教育无疑是学前早期儿童理想的教育组成部分。树立科学的学前早期儿童音乐教育观。研究适合于学前早期儿童发展的音乐教育实施策略。对音乐教育在开发学前早期儿童音乐潜能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智力及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