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9年级学生观《凤凰琴》有感400字范文精选5篇

2019-09-27 17:16:50
|廷峰

  《凤凰琴》该片讲述了在偏远的山区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被山区艰苦的教学条件所震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学生观《凤凰琴》有感400字范文精选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9年级学生观《凤凰琴》有感400字范文精选5篇(一)

  这部电影讲的是张英子因为高考连续两次失败,于是她舅舅就劝她去山区的界岭小学当民办教师。一开始,她不愿意去,但是,在她舅舅的百般劝说下,才怀着憧憬的希望去了。

  刚来学校的张英子不明白学校的用心良苦。余校长为了拿奖金,修学校,给学生更好地教学环境,向上级谎报了升学率,结果被英子发现,她告诉上级,但是用来修学校的奖金没了。张英子被舅舅打了一巴掌,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接近她。后来张英子在省报上发表了关于界岭小学的文章,得到了省里的关注,并有了一个转正的机会。而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大家也决定让张英子转正。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尽管学校生活困难,但他们还是坚持升旗仪式。国歌是用口风琴和竹萧吹出来的,虽然简陋,但无比庄严。

  比起山区的学校,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富裕,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人不知足。他们没有课外书,没有丰富美味的菜肴,连本书都是自家刻的,但他们还是坚持上课;而我们呢,有书不想读,对饭菜挑三拣四等等。我们之间的真是天壤之别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用自己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父母。

  9年级学生观《凤凰琴》有感400字范文精选5篇(二)

  《凤凰琴》那生动的故事像一把琴弦在时时拨动我的心,我被那山村里的教师献身教育事业而感动。我看着,看着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影片通过《凤凰琴》极为真实地再现了山区民办教师的艰难处境。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张英子到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的故事,她被山区艰苦的办学条件所震惊。所谓的学校只是几间小小的破破烂烂的瓦房,外加一个小小的场院。要不是门前那面随风摇曳的红旗,简直就没有人想到那就是一个学校。老校长每天给几十个娃娃做饭,仅有的两位老师不仅上课,还要天天接送学生,教师的工资因为没钱而拖欠着。夜色中女人的哀嚎会穿越寂静的山谷,而让人感到凄凉。尽管如此,老师和学生们却坚持着每天举行升旗仪式。 国歌是老师用口风琴和竹萧吹出来的,看似滑稽,却无限的庄严,没有其他的情境能有比这更加让人感动的国歌了。凤凰琴所奏出的苍桑和古朴的乐音倾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本片真实地反映了以余校长为代表的民办教师,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搞好山区教育,为不让山区儿童失学,默默地做出了难以想像的努力和牺牲。从而歌颂了乡村教师热爱祖国,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论大小,都是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的。一个老师要负责同时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山区里的孩子很多都没能上学,能上了学的孩子也要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学校里的老师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去挖草药,然后拿去卖,得来的钱都给孩子们买本子的。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铺张浪费的情况是多么的严重,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不明就里。影片的最后,张老师带着来之不易的转正机会,也是带着整个学校的希望和梦想,走出了这个小山沟。如果说她是幸运的,那也只能和她之前在这所学校里的生活相比,因为毕竟来到这里教书,对她来说,是生活水平的下降。但对于这个学校的另外三位老师而言,张老师的离开也许意味着这辈子都等不到一个转正的机会,可同时也给这个山村的小学带来了些许的希望。张老师临行前,于校长对她说,要她记得这个大山里的小学,要她告诉外面的世界这里还有一所小学,每天早上在笛声下有一面国旗冉冉升起。

  凤凰琴是校长老婆留下的,张老师带走了这架琴,也带走了那位女教师的未完成的理想,这应该也算一种传承吧。

  虽然电影拍的是十几年前的事,但是那样的小山村,那样的小学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还有一群孩子在笛声下,站在黄土地上看着国旗冉冉升起。为了一点点的希望,为了一个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未来,努力地学习着。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同龄人可以在宽敞的教室里,在灯光下,空调房里上课。可能他们很多人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想想他们真是可怜,但有时更可怜的反而是我们。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我们心中原有的朴素的、真挚的理想,又被现实以及身旁诸多的诱惑改变了多少呢?

  9年级学生观《凤凰琴》有感400字范文精选5篇(三)

  这部影片一改人民教师都一颗红心的电影传统。在许多同时代的电影中,提起人民教师,肯定是大公无私的形象,喊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这样的教师,确实是让人尊敬的典范,但这种“完美”反而给人一种不现实感,这部影片则不然。虽然也有孙主任的勤劳肯干,有校长的无私奉献,但大家都有一些自己的私心,都希望着可以早日转正,更明显的,应该算是到处走关系的邓副校长了。这“阴暗”的一面,可能与我们经常要宣扬的教育者的形象大相径庭,但也正是这种不“光彩”,使得这三个人物形象更贴近现实,也让更多观众感动。

  转正,对于这几位山村教师来说,可能不止多点工资、称谓上更好这样的好处。的确,这样困难的工作、生活环境,多一点工资确实能够解决不小的问题,而身份上的改变,更是可以让他们有机会走出这个小山沟,到环境更好的地方去发展,过更好的生活。我觉得,可以说,转正是他们“进步”的唯一出路,不然,就不会有老校长已经超过了转正年龄还是在为这个转正机会努力着,就不会有邓副校长对舅舅是领导的张英子的巴结奉承。在影片的最后,当这个转正名额终于下来的时候,在投票选举谁有这个机会的时候,邓副校长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或许他这样做是自私的,但当老校长提议把这个机会让给他病重的老婆——几年前为了转正不顾身体去考试的另一个民办教师时,大家全票通过了。这样看来,大家又很无私。正是这种矛盾冲突,让一个个人物变得现实、鲜活。

  提到这段“无私”的情节,我的感触确实比较多。必须承认,在这里,我确实被几位老师的态度感动了,虽然电影演到这里的时候,于校长还没有介绍他老婆的那段过去,虽然很多电影,都会有这样的片段,煽情与感动,好像是这类题材的电影中必有的桥段,但是在几位老师的脸上,我看到了犹豫与心理的斗争。我想,即使影片中不交代这位女教师的经历,大家也是会投支持票的。但有一点,我实在无法理解,也不能认同。

  在这样的山村,这样的山村小学,转正的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是多么的意义重大,这个机会不仅可以造福一位老师,甚至可以因为这位老师,而帮助这件小学摆脱困境。将这个名额分给这位卧床不起的女教师,是对她的肯定与尊敬,对她而言,是一种荣誉,也是一辈子的梦想的实现。但换个角度想,一个为了拿到钱来修校舍可以作假,也就是因为现实环境的逼迫可以放弃所谓的原则的地方,这样艰苦的环境,这样辛苦同时又处于困境的在职的三位教师,又怎么可以让现实为理想让步呢?如果说校长老婆为教育、为学生所付出的足以让她配得起正式教师这一资格的话,那另外几位教师,又有哪一位没有资格得到这个机会呢?在原则与现实的面前,他们选择了现实,那么当需要在“理想”和现实间选择的时候,为什么这种情感的力量又压倒一切了呢?

  有人说,这是一种崇高的力量在起作用。说来恐怕的确是如此,电影想表达的,我认为,也是这样一个主题,一种思想。但是,如果这样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要选择理智,还是情感?恐怕我会选择较为冷酷的理智。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表达肯定与崇敬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选择现实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二选一向来都是难题,但我们总是要选,因为日子还是要过,还有那么多孩子睁着渴望的眼睛等着上学。

  总体来说,看了这部电影,脑中多了许多的思考与犹豫。这个世界原来并不是非黑即白,错的有的时候并不是坏的,善意的谎言在这部影片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真话有时反而坏事这一点也给了英子,以及所有初出茅庐的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在我理解,这是这部老电影留给我们的另一个至今仍有很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虽然读书无用论现在已经基本被大家否定,但一些学历低但是出路相当不错的人的经历被人们拿来说事。高学历到底意义何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想比,在外企里到底有什么差别,专科生和本科生,特别是文科的本科生,哪一个就业更容易,辛辛苦苦读书和自自在在挥霍青春,中性一点说,享受青春,哪一种生活才对得起自己?有人觉得读书没那么大意义,意义有,但是现在被很多人夸大了,也有人觉得,埋头苦读是一辈子,游玩享乐也是一辈子,何必嘛!

  影片中,一个女孩儿的父亲对张老师说:“您教女娃识的字,她能受用一辈子。过几年有娃了,还可以教给娃。”女孩儿的父亲可能没读过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也说不出读书的意义,他只是知道,女娃识字了,以后家里的娃们就都识字了。他只是单纯地明白,这、识字和吃饭是不一样的,认识的字是不会用完的,是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恐怕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所在。

  一个人可以自私地为了自己的快乐活着,但纵观人类的历史,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要劳动要工作要学习要研究要思考,并不只是为了自己能有口饭吃有张床睡,更是为了自己的努力能给下一代带来一点帮助和福音,能让自己的血脉传承下去。而这个血脉,之所以能够有了灵魂,之所以能够得以世代传承,靠的,不只是生理上的基因,更是文化的作用,是知识的力量。没有文明的进程,人类恐怕还不能从动物中区别出来懂得称自己为人。影片中的这位父亲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只是朴素地希望自己的后代们可以多识几个字,可以代代相传。

  影片的最后,张老师带着来之不易的转正机会,也是带着整个学校的希望和梦想,走出了这个小山沟。如果说她是幸运的,那也只能和她之前在这所学校里的生活相比,因为毕竟来到这里教书,对她来说,是生活水平的下降。但对于这个学校的另外三位老师而言,张老师的离开也许意味着这辈子都等不到一个转正的机会,可同时也给这个山村的小学带来了些许的希望。张老师临行前,于校长对她说,要她记得这个大山里的小学,要她告诉外面的世界这里还有一所小学,每天早上在笛声下有一面国旗冉冉升起。

  凤凰琴是校长老婆留下的,张老师带走了这架琴,也带走了那位女教师的未完成的理想,这应该也算一种传承吧。

  最后我要说的是,虽然电影拍的是十几年前的事,但是那样的小山村,那样的小学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还有一群孩子在笛声下,站在黄土地上看着国旗冉冉升起。为了一点点的希望,为了一个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未来,努力地学习着。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同龄人可以在宽敞的教室里,在灯光下,空调房里上课。可能他们很多人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想想他们真是可怜,但有时更可怜的反而是我们。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我们心中原有的朴素的、真挚的理想,又被现实以及身旁诸多的诱惑改变了多少呢?

  9年级学生观《凤凰琴》有感400字范文精选5篇(四)

  和很多人一样,当我看到这部影片名为凤凰琴时,以为这是关于一个音乐的故事。但看完整部影片后,才发现那把凤凰琴代表的不是音乐,而是民办教师的辛酸与无奈。五个民办教师的心酸故事,让我对教师的意义又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在遥远的山区里,贫困的孩子们迎来了一位新的代课老师张英子。山路崎岖漫长,高考落榜后的张英子无奈跟随舅舅来到界岭小学,心里却是千百般的滋味。破旧的土房和简陋的教室,余校长每天不辞辛苦为孩子们煮饭,孙四海与邓有梅两位老师来回接送孩子并费劲心机地想办法挣钱买课本和修校舍,孩子们每天仰起头睁大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一切慢慢地让张英子接受和理解。但是面对全校精心准备的造价事件,张英子毫不犹豫冲去揭发,全校人的厌恶与排斥,让她渐渐懂得造假事件背后所隐藏的辛酸和艰苦。后来,张英子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为学校重新取得捐款和一个转正名额。最后,残疾在床的明爱芬老师带着转正的喜悦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三位老师就把转正名额交给了张英子,所以张英子带着余校长的嘱托和界岭小学的希望走出大山,凤凰琴的声音依旧在大山中回荡……

  《凤凰琴》是一部反映现实教育的影片。虽说影片的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但是它所折射出中国农村山区教育的艰难与落后现象却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为在今天的此时此刻,中国农村山区教育依旧是让人心酸无奈。贫困的山里孩子、破旧的教室、简陋的教育设施,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山区老师都依旧存在今天发展迅速的中国。在影片中,每一天早晨,全校都会在教室门前升国旗。听着竹笛吹奏的国歌,所有的人都会凝视着那面冉冉上升的红旗,仿佛那是他们新一天的希望。老校长说每天坚持升国旗是为了让孩子们记得我们的国家,记得中国。这一幕感觉如此心酸,却不禁陷入沉思。

  影片中的他们是平凡的老师,做着艰辛的工作,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在争转正机会时却没有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就算是明争暗斗也有限度,他们算得上是称职的好老师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们在为自己着想时依旧惦记孩子们的未来。在我看来,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还有那千千万万驻守在山区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的教师们,因为他们坚守着非一般的责任,辛勤地耕耘者,为自己,为孩子,为祖国开启美好的一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仅是赞美老师的一句诗,更是老师一生的写照,平凡而伟大。

  影片展示着以前农村山区教育的艰难,让我不能不想到今天我们所获得的幸福教育。与他们山里相比,我们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先进的教育设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不要再埋怨我们拥有的一切,那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更是对落后山区孩子们的一种尊重。不知道将来的我是否能成为一名教师。若能,我便尽心尽力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导他们珍惜拥有的幸福教育;若不能,我也会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山里的孩子们,纵使不能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但也希望带给他们更好的支持。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们。 观后

  9年级学生观《凤凰琴》有感400字范文精选5篇(五)

  这部电影我不是第一次看,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熟悉的。我的父亲就是教师,虽然他在大学里教书,但是在师范大学这样的学校里还是有很多孩子因为上不起学而中途走掉。而更多的学生只能通过考研,结婚或者别的途径留在偌大的没有一个亲人的北京。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家总会出现几个穿的很破衣服,一顿饭可以吃掉一锅米饭的学生,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叫我妈:师母;我吃过他们带来的咸菜,玉米,不知名的野菜。我看过我爸爸因为自己心爱的学生没有钱继续上学而掉眼泪。一切一切,当我重新看《凤凰琴》的时候都那么历历在目!

  女娃的爹说:您教女娃识的字,她能受用一辈子。过几年有娃了,还可以教给娃。失学的孩子说:站在自家的门口就能看见学校的红旗,心里就踏实了。于老师说:参加升旗仪式是自愿的,让人通知就意思了。小张老师因为那篇《大山 小学 国旗》得到了走出大山的机会。而我知道那里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出大山。就算上过学的女娃过几年也要结婚生孩子,其他的孩子还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大山里。可就好像于老师说的:上学了就有希望了。他们渴望的眼睛里闪动着对生活的希望,虽然他们最后很可能被生活掌握而不是改变生活。但是他们知道:那飘动在学校的红旗是他们的希望。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为希望小学募捐。我同桌的男同学问我:你说,这个钱等他们长大了会还给我吗?我狂笑。但是就在凤凰琴响起的时候,我潸然泪下。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个尴尬问题,这些民办教师既兢兢业业又有封建陋习,他们的问题也似乎是环境所迫,影片所涉及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学校的情况县里都知道”,楼里学校简陋不堪村长的家里缺比较体面(特指是她姑妈出镜的时候),欺上瞒下的情况在中国素来司空见惯,这里却只有心酸和无奈,关于英子举报说了实话备受排挤现实中的确如此,但往往并不是影片的情况里瞒上是给学生弄点好处,关于学校请酒时会计要陪酒的丑恶嘴脸也不少见,不过中国历来所反映的问题从来都是无济于事,几十年前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这可能是看老电影能打动我们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所知大部分学校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学校变成赚钱的工具,各种补课费用是老师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天是连这样能够老师陋习的问题的影片是彻底没有了,有时只能在新闻看到他们的问题和面目。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974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