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作文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温暖的电影。小编在此整理了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付出理解和接受 收获尊重和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观影有感
职业原因,特别爱看有关教育的优秀电影。今天,我重看《放牛班的春天》,再学电影里中的马修老师,如何赢得孩子的心,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影片讲的是1949年发生在法国乡村一所专为”再教育“儿童设置寄宿学校——”池塘之底“里的故事。在这里,一位失意的音乐家马修用自己音乐和宽容拯救了几十名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春天,带来了希望,教师马修的教育哲学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展示的淋漓尽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所寄宿制学校里的孩子,可能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勉强的满足。亲情的缺失,校长滥用体罚的管教方法,使孩子们缺乏心灵的沟通和成长。马修老师可能没有学习过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满足了孩子们的各种基本需要,从而赢得了孩子的认可。
让我们来看看马修老师是如何做的。
在第一节课上马修读到了孩子们的理想,他觉得他们如同音乐一样”前方总有希望“。所以他没有像另一位老师那样对这里的孩子形成偏见,”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而是永远正面的积极关注,对孩子暂时表现出来的缺点,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正是这样的睿智和宽容,马修老师渐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首先马修老师在见识了校长的滥用体罚后,深不以为然,为了尽可能帮学生从校长的淫威下解脱出来,他总是尽量避免把犯错的学生交到校长手上,还竭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保护他们不受身心伤害。因此,孩子们从他那里首先得到了安全的需要。
他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贝比诺更多的关爱,到最后几乎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为了达到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他采取了独特的惩罚方法:在处理乐格克弄伤马桑大叔的问题上,马修老师让乐格克去照顾马桑大叔,给孩子悔改的机会,让他自己去悔悟。这些都让孩子们得到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当发现校长的十万法郎是郭邦为”实现愿望“所偷时,他上交了法郎、教育了郭邦,却在暴力的校长面前有所隐瞒,保留了郭邦的尊严;在莫杭治因画了”校长吃屎“的漫画被关禁闭期间,他谎称莫杭治去治疗牙疼了,为一个有恋母情节的孩子保住了在母亲面前的尊严。这一切,都给了孩子们尊重的需要。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体现了马修老师的伟大人格,那么在满足审美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方面,马修老师的超强专业技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试想,如果他没有能力作出那么优美的曲调,不能写出那么契合孩子心灵的诗词,没有组织能力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合唱队,他就只能做到善良马桑大叔那样。在组织合唱组时,马修教师把毫无音乐天赋的两个孩子任命为”合唱团指挥助理“和”乐谱架“ ,让每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从活动中感受到音乐之美、集体合作之乐。另外,马修老师通过组成合唱团,慧眼识珠,把那个有着”天使脸孔“的音乐天才莫杭治推荐给了音乐学院,为他一生辉煌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搭好了阶梯,令他实现了原本无法想象的人生价值。
影片中贯穿始终的是感人的音乐,而音乐象征着爱。罗杰斯说过,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马修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理解和尊重学生,因而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的学校有着许多马修老师般懂学生的一线教师,所以才有那么多凝聚力强,班风班貌优秀的班集体。向他们致敬!
不要遮挡阳光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看完电影眼前跳出了这样一个词语”阳光“,在这一个”问题学校“中,主人公——马修,一位普通,甚至是长得不怎么好看的老师,给孩子们带去了阳光,音乐给孩子们带去了阳光。他究竟是怎样让这样的阳光照亮了六十几位孩子的人生?
在这所学校里有幼小的,总是在等待爸爸妈妈的孩子;有高大而又有坏主意的顽劣的孩子;还有一群不断起哄模仿的孩子……一开始孩子害怕的是关禁闭,后来孩子害怕的是不能一起唱歌,这样的变化就是那位普通的马修撑起的美好的天空。
教育是一项美的事业,无论是引导、解决、沟通等都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就如花儿的成长应该时时听到花开的声音。而走进这一所学校似乎是阴沉、犹豫、血腥……应为这里从不沟通,只有呵斥、威胁、惩罚。自然,阳光被遮挡,美好被拒之门外。
直到马修的出现,剧中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他洒下的阳光”从简、从真、从美“孩子们犯错时,简单地交流,孩子有问题时真诚地告知,眼中关注更多关注孩子们美好的一面。合唱队中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可能这就是他能遍洒阳光的智慧。
回忆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共作,如果同样”从简、从、真、从美“每一位孩子也能看到头顶的太阳。如:值日是每个孩子多要完成的,但完成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如何让让孩子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之日?在班干部会议商量后便成立了:爱心菜田,把每一个岗位美其名曰”菜田“既激发同学的兴趣,更有利于督促每个孩子能在自己的菜园中辛勤劳动,或者说是孩子在自己的园地中自主、高效的活动,让它结出幸福的果实。
班级纪律管理员常常是很多人羡慕的岗位,但一些调皮的孩子常常是让管理员无可奈何,因此,成立菜园的竞争机制,这样后更多的孩子以更高的要求提醒自己,最主要的是,都积极、自愿地参与了班级管理,班内有位孩子就这样说:”我一定要‘风光’一回。“简单真实的语言说出的是孩子的心声,传递的是孩子美好的向往,见证的是每个孩子的成长。每天陪伴这样一群孩子,相信班主任的工作一定也定会是得心应手、惊喜不断。
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友情,班主任就是要时时刻刻发现这样的美、放大这样的美,甚至创造这样的美。
交到我们手中的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那如何让翡翠更翠,玉石更灵,那就做一个”从美“的班主任。艺术的美不仅局限于外表,深深吸引你的更是艺术的精神,也是从事艺术工作者的执着、品味。班主任工作同样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再现、追求、塑造。
孙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那么在怎样的场合赠人言?赠怎样的言?以怎样的方式来赠人言?这同样也是班主任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无论是沟通、范例、引导、教育都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固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处事方法,但是不变是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从简塑造行为、从真走得更近、从美成就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还美于孩子,成就孩子的艺术人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
理解的彼岸是爱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当光明的使者降临到灰暗的尘埃,绚丽的彩虹绽放出雨殇后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声淌过了天堂的阶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们终于来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爱。
——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的著名影片,不同于其他片子,这部影片中没有美女,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孩子们的互相关爱。(m.fwsir.Com)因此,这部阳光情感片也被评为法国电影中的心灵鸡汤。
看完这部影片,我思考了许多,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严重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放一个到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就够我们老师受的了。
片中的学监马修老师在刚来到池塘之地的时候,正是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后的最低点,所以,当他初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便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们真的如校长所说,有那么坏,那么不懂事,只是觉得他们的纯真、美好,都被校长的”暴力教育“给遮盖起来了。于是,他决定用他彻底的真心去感化他们,靠近他们,寻找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用音乐去抚慰他们,包容他们。就算到最后找到了那个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也没有轻易将他交给警局,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偷钱真正的动机,并把他这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资源。
而我们中的部分老师,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但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仍只会罚站、罚抄、罚做,甚至动不动还需要请家长、写检讨。这样的行为, 虽然也有震慑的作用,但无疑给孩子在潜意识中灌输了”这个老师,我不能把他当朋友“的理念,孩子们也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
”彻底的真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可以诠释的,我们口口声声诉说着的爱,真的都付诸行动了吗?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实施“着自己觉得对孩子们好的”方案“,无法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们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们不听话,和感觉上课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还记得结尾时,孩子们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纸飞机上,那一个个的纸飞机,就好像一个个小花骨朵儿,代表着孩子们刚刚绽放的梦想,送给了即将要离去的马修,他们那时所唱的《风筝》,正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束缚,自由自在。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时候,爱与理解真的可以改变那些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感化每个人。爱,永远在理解的彼岸,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