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战争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900字左右范文赏析

2018-05-08 09:52:45
|李季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900字,希望你会喜欢!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900字:偷袭

  那是耻辱的一八九四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宣而战,偷袭我北洋水师。十九世纪大海战之一——甲午大海战拉开序幕。

  电影先把我们的目光拉回到海战的三十年前。一八六四年,李鸿章成功开办船政学堂。这时,三十年后的英雄——邓世昌成为了船政学堂学生中的一员。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是高兴的。因为我看到了他的远大志向;更看到了他的一片诚挚的爱国心。

  镜头又回到一八九四年。日本舰队向中国发起猛烈的进攻,成为统帅的邓世昌带领北洋水师出征。十二艘舰对十二艘舰,这是一场看似实力均衡的战斗,却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武器装备的极度落后,使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倾向日军。最后,连指挥舰“致远”舰也身负重伤,无法战斗,并且濒临沉没。在这危急时刻,邓世昌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以身报国。他指挥“致远”舰全速撞向日指挥舰“吉野”舰。敌人大惊,忙向“致远”舰开炮。最后,甲午大海战在“致远”舰的沉没中定格。

  这一刻,我只有两种心情:悲伤、愤怒。我怒清政府的无能,怒国家的落后,更怒日本侵略者的狂野。同时,我也为邓世昌和牺牲的将士们悲伤,被他们的爱国壮举感动。他们是为中华民族的尊严而献身。

  一百多年过去了,甲午大海战的硝烟早已散去,可那场战争的残酷仍然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成为中华儿女心中集体的记忆。但仅有记忆是不够的,从这场战争我们看到了和平的重要性,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军备力量的重要性。我们不做捕食者,但决不做被捕食者;我们不愿做狼,但也不能做懦弱的羔羊。我们热爱和平,不愿看到战争的发生,可战争却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魔鬼,一直在我们的星球上游荡。尤其现在,日本对钓鱼岛的垂涎和蠢蠢欲动,又一次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战争的气息。

  我们要和平,我们的国家要强大,就需要先进的科技力量的支持。军事科技的发展已将现代战争变成了一场军备力量的竞赛,让战争这个魔鬼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扑朔迷离。要想让甲午大海战的悲剧不再重演,空有一番爱国热心是不够的,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将来用科技强大我们的祖国,用科技维护民族的尊严,用科技捍卫和平。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900字:打造

  当时社会背景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打造的北洋水师,都是从福州船政局毕业,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做舰队指挥,整个海军制度都是复制英国海军的,海军章程、军衔称谓等翻译过来大致改改就自己用了,把英国的军官请来训练中国水兵,配备着国外买回来的定远号镇远号这类大军舰,当时中国的北洋水师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最强海军舰队。日本开战前,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日本不会战胜中国的。而清政府内部贪腐根深蒂固,内耗众生,加上花巨资建颐和园、修三海,国库频临空虚,高层处于一种无知、自满的状态下。所以用于维护海军的军费、战备物资等就可想而知了。还有国人自满自大的民族劣根性,海军学会开船后就把国外请来的总教习琅威理赶走了,北洋水师内部开始松懈,陷入了不进则退的困境。后来开战,邓世昌的致远号各个密封舱的密封圈都老化了,被一颗鱼雷就打沉了,邓世昌自杀了,丁汝昌、刘步蟾、林永生战败后都自杀了。

  光绪是个好人,但对国家而言却不是一个及格的皇帝。4岁登基,慈禧慈安垂帘听政,慈安去世后大权都是由慈禧掌握,成年的光绪是一个想有作为的人,至少面对国家的前途他是一个有强烈危机感的人。他有先见之明,却无治国之力,最关键的还是没有能力对抗慈禧的压制。后来的戊戌变法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李鸿章,这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又以外交大臣的身份经常出国,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个数一数二的见过世面的人,也的确有眼光有谋略。但也犯了很多错误,譬如用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他找了一个忠于他的淮军骑兵出身不懂海战的人去做舰队的总指挥,可想而知。后来丁汝昌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拒绝了伊东佑亨的劝降和瑞乃尔等的逼降,服毒自尽。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第三次会议归途中,遭到日本激进势力的袭击,左脸被打了一枪。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该负多少责任,很难讲,正如他后来自己所说:“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乍看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实际上当时的真实情况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也痛恨,其中有无奈,有惋惜,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怜。总的来说,这老人还是值得我们后生敬畏的。

  以上这些情形,大部分在影片中都有表现出来,虽然某些年代对不上号,不过无伤大雅。还有关于日本明治天皇和清廷慈禧太后的鲜明对比,以及光绪在慈禧面前的唯唯诺诺,这些早已经注定好了战争的结局。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便是一个落寞王朝的宿命,人类历史的滚滚车轮,无论是邓世昌、光绪、李鸿章或者死去的那些仁人志士们,没有人能够改变,也没有谁能够阻挡。

  影片中邓世昌的扮演者是陆毅,算是找对人了,我没见过邓世昌,但作为一个民族英雄,陆毅扮演的邓世昌给人的感觉对着呢。话说这男人越老越有味道,貌似不假。陆毅在以往片子中的表现,我觉得都一般般,就帅了点而已。

  至于片中,日本留学生和中国留学生的同学关系,也算得上是别出心裁的设计。至少借同学这个身份,让我们从另一面看到日本武士道精神,看到了日本这个民族强悍的一面,能打败你的人,一定有他的道理。一味的痛恨敌人只会让自己显得更无知。从对手身上学习,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

  中国近代史是血与泪的屈辱史,很多国人从心底里不愿回首也不愿提及,随着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的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战争历史遗迹,看着一座座锈迹斑斑的炮台,银幕前的我们仿佛感觉到历史就在那里用最简单、最直接、甚至最残酷的方式向后人诉说着。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900字:铮铮铁骨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高中殿堂的学子,应该还依稀记得中国近代史上那几次流满中国人鲜血的战争吧?战争是参残酷的,如当头棒喝一般打醒了中国人。然而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已无法体会敌人的残忍、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但电影给我们呈现了一场体现中国人铮铮傲骨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海战之前,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之下,弊端尽显,国内鸦片横行,官员贪财枉法,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战中,中国人认识到科技上的悬殊是多么致命。于是,由李鸿章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述西洋海军知识。与此同时,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从上海登上了轮船远赴英国,他们在最新式的军舰上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

  而此时认识到朝廷腐败的光绪帝,立志变法图强,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花重金购买铁甲巨舰,竭力想增强海军实力,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以至于甲午战争开始时清政府的战舰尽被用来为太后运送鲜果未归。面对日本装备精良的战舰,北洋水师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积极应战,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向敌人卑躬屈膝。他们直到弹尽粮绝、战舰沉没、英勇献身,真正让侵略者看到中国不是好欺负的,中国人不是临阵退缩的懦夫。有很多爱国将领宁愿自杀,永不低头,邓世昌、丁汝昌等就是这次海战中涌现的英雄。他们的牺牲让中国人铭记,让中国人明白不要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此时,清朝廷正在为慈禧太后大办酒宴,庆祝生日之喜,却不知这“喜”从何来!那些满口奉承之词的大臣望着那满堂红绸是否会觉得,那红色是战士的鲜血染成的呢?

  中国有着荣耀的古代史和屈辱的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人从中体味出的道理。而今我们作为青少年,要吸取历史教训,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创新发展,昂首挺胸的做个中国人,让“东方巨龙”腾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590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