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800字10篇
《苏菲的世界》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苏菲的世界》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800字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一
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题记
——苏格拉底是谁?苏菲又带着好奇心拆开了艾伯特给他寄的信——自从苏菲收到一连串奇怪的信,她就迷上了哲学,这次是名为《苏格拉底》的信,我同苏菲一样,对苏格拉底产生了好奇以及崇高的敬意。
“没有人能够比苏格拉底更智慧了……”苏格拉底听到这句话后放声大笑,摇摇头,他说自己是无知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无知吗?至少他们自己持肯定的回答。在世人贪婪的目光、狡猾的眼神中,他们的选择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才能明白真理是怎样产生而又怎样毁灭的。
很久以前,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件事:让他的学生们穿越一片麦地,从中采摘一支自己觉得最大的麦穗。可是,学生们从麦地的头走到麦地末,有些学生手中的麦穗太小了,有些学生手中压根没有麦穗。
哈!手中小麦穗的学生想——有麦穗的总比没麦穗的好!手中空空的学生想——与其采摘这么小的麦穗还不如不采!从中足以可见,人类的满足欲、贪婪欲有多么大!
有人想问哲学家:您觉得您智慧吗?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回答要比一万个问题更具有意义:——我是无知的。
我们可以明白:一个自认为具有无限智慧的人还会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吗?一个自认为无知的人难道不会永不放弃?
在每时每刻,请不要忘记——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理就是这样诞生于“无知者”的脑海中的。
在人类洋洋自得的时候,人类的无知毫无保留得呈现在了世界的眼中;在人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的时候,亦是如此。
没有一个真理的指引,个个自认为拥有智慧的的人都将变得无知愚蠢,从此智慧与无知的界线变得模糊而不清了,人类也没有什么智慧可言了。一个个狂妄自大的智慧者们指挥着谦卑的“无知者”,不错,社会就是这样腐败的。
就如同苏格拉底的死,他是为真理而死的。苏格拉底毫无疑问地觉得:他的生命就是为了追求真理,他甚至愿意付出生命,让狡猾贪婪的人类真正明白他们是最为愚蠢无知的。苏格拉底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他从一个社会底层出发,用他的无知来冲撞“智慧”的统治者们,最后却被腐败的社会判处了死罪,他在他的友人面前喝下了毒药——人类又用自己的双手毁灭了一个真理。
“无知”的苏格拉底怎会向智慧的统治者们屈服!不然他就不是苏格拉底了。苏格拉底正确的见解导致了他正确的行动,他自己就是拥有真理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自认为智慧的人的无知的行动造就了腐败的统治,自谦为无知的人用智慧的举措铸造了永恒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追求的,没有正确的见解就没有正确的举措,没有正确的举措就没有伟大的真理,没有伟大的真理就没有真正智慧的人。而真正智慧的人内心会有一种声音:我是无知的,然而,我又要让真理公开于世人的面前,我要让世界充满智慧的共鸣。
如果我说真理是一曲动听的大合奏,那么无知与智慧就是其中的主旋律,正如同每一个真正智慧者都追求真理一样,那么动听,却没有瑕疵。
学会追求真理,懂得舍弃“智慧”,最后,做一个真正的智者——苏菲明白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二
每一个人都是一弯载满基因的小舟,当我们将小舟装满货物并且耗尽最后一滴燃料,到达生命的彼岸时,小舟会随波而逝,但货物不会。
——题记
生命源起于何方?普及世界的科学早已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生命这样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但是生命会是一尘不变的吗?还是……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又捧起了《苏菲的世界》,陷入记忆与生命的空隙……
一、你是谁
“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有一张约摸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苏菲接连收到许多这样的怪信之后,也同我一样,陷入了无尽的困惑当中。那么一刹那,苏菲突然觉得生命是那么渺小,世界也那么得渺小,甚至宇宙也是如此,进化论以及DNA等等科普技术所能达到的地方都无法超越人类对生命的思考。
我是谁?如果你愿意这样反反复复地问问自己,你也许也会渐渐坠入恐惧的深渊——人的心灵是空虚的,生命之舟在永远无法饱和的海水中航行。
这时,我空虚的眼泪终于流下我的脸颊:生命的价值何在?
二、生命的诠释
“我们应该体认到我们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细微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苏菲坐在石阶上,她同我一样,空虚的内心终于得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慰藉。那么一瞬间,苏菲的生命与价值终于有了交接,而回转一响,人的一生不就是一直在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吗?
什么?人的生命就在寻找生命?那么人的生命结束时,一切难道都回到了原点吗?生命是轮回的,而生命的价值没有轮回,只有直线。
此时,我的泪水仿佛在我的脸庞上渐渐凝固了。
三、生命之舟
“苏菲,我们就是这个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物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着苏菲的心弦,在她那美丽的少女的心上弹奏出了一曲壮观而宏伟的交响乐,生命不是一样真实存在的事物,但它却时时刻刻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
我愿意把生命比作一弯小舟,当小舟被制造出来时,我的船舱内空空如也。然而,当我渐渐开始装载货物,我的心灵便得充实起来。后来,人们为了让我承载更多的货物,将我改造成大轮船,我开始用我那坚硬的甲板抵挡一切困难,用我那充实的灵魂掌握船舵。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我偷偷地开始远航,我不敢回望我那身后的故土,我的生命终于开始远航。我不敢奢望我能得到多少的赞誉,也不期待我能做出多大的壮举,我只是享受成为我自己的那一份光荣,享受能够亲手填充我生命的那一份光荣。
我亲身经历过暴风雨,也切身体会过冰山的锋利,但是我未曾后悔,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生命不就是那小舟吗?我的心终于不再感到空虚。我会用我饱满热情的心灵去实现我自己生命中的那一份价值,最后满载货物到达生命的彼岸。
我擦干了泪痕,合上了这本能教会我生命的书,我把它轻轻地放回书柜中,我不会忘记它,因为它擦干了我模糊的双眼,让我看清了生命的价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三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以及生动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了许多哲学知识,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读罢,让人受益匪浅。
《苏菲》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史,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进步的,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哲学就是关于智慧的学习,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的名词,我一直以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就是讲道理的,和科学历史等等没什么关系,自从看了《苏菲》我才知道哲学是一种包含所有学科的中和性课程,但是必须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学习。
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十分称职的教师,十分幽默的教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比如书中有几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童话人物,像小红帽,爱丽丝之类的,很可爱的想象。还有他的授课方式——写信,对话(至于那影碟,我们看不见,只有苏菲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与其他哲学书相比之下特别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于《苏菲》一书究竟写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学史,也可以是科学的发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类小说……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读者。之后作者化身为艾伯特一一为苏菲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者在解释哲学时用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喻成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华,他用了一个很大胆的写法,如果写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人浑浊不清。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会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捡到钱,捡到明星片诸如此类,只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也是一个活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勃特编出来的。以这么有特色的方法来写小说不是很可爱么?
做一回小说推销员,《苏菲》一书与爱情小说一点关系也没他有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可以是人发现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让人对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许会激励人成为一个哲学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四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许是现在、亦或是未来的某一个时空里)有一个女孩,人们叫她“苏菲”(但“上帝”并没有给她一个正常的人生,亦或许在“苏菲”的世界里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这时,有一个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现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苏菲”似乎因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绑在了一起(亦或许并非如此),然后怪事接连不断,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苏菲”的老师,一位自称“艾伯特上校”的神秘人总是将给自己女儿“席德)的贺卡明信片交给”苏菲“让她转交......
可能在看到这段文字的你已经开始糊涂了,比较这一段反复出现的类似于“是......,亦或许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晕头转向,而乔斯坦的《苏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说一样,总能把读者弄得怀疑人生,在这里我不得不赞叹作者的文笔。
可到底是什么,让书中的事变得如此扑朔迷离呢?在我看来那是因为这是一本“书中书”!
所谓“书中书”从字面上来看,应该很好理解,但这样一本书中书读起来却是非常的耐人寻味!
如果把书反着读,一切都解释的清楚了。“席德”的爸爸“艾伯特上校”写了一本哲学书送给他的女儿作为十五岁生日礼物,“苏菲“、”艾伯特“等人都是这本书中的人物。
可是,书中的人物读书由书外的作者决定的,这样会不会太不公平了?“苏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校”已经帮她想好了,容不得反抗,这是我们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为“席德”只是我们眼里的一个人物,所以严格意义上她也没有“想”只能说是乔斯坦的做法。
但这书中的人物毕竟不是真实的人,我们所谓强加给Ta们了一切,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Ta们的“上帝”。
那既然如此,我们人中会不会也藏着一个“人”呢?如果你快乐,Ta是不是也跟着快乐,如果你生气,那Ta......?
有人总是会说“越想越生气”,如果照人中人这个观点来看,是不是能理解为人生气时带动着内心的小人一起生气,从而导致越来越生气,如果从这样看来,如果我们想要控制细节的情绪,就得先控制内心的那个小人。
如果这个还很好理解,那么如果我们真的和苏菲一样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世界里,被外面的“人”操控,虽然这很让人难以置信,因为谁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假的世界。换作我也不会相信,当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虚幻的(包括人),那些发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该怎么办?(假设建立在我们存在在另一个世界中)。
到那时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为Ta们只是虚无,所有都将不可信,一切你直观判断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观面对所有的事物。
其实,即使没有这个假设,这样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判断坏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观,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坏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实证明,虽然我没有遇上所谓的坏人,但女的坏人也是真实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是无法直接判断区分善与恶,而我们也会被层层迷雾遮挡了真相。
我在各大网站搜索过《苏菲的世界》的各种介绍,但每一种都大同小异,在我看来它并不只是一本哲学书,它激醒了人们对人类最基本的判断能力的思考,直击现今社会上最大的问题。
可是非对错,真真假假,又有那个人能真正道的清说的明呢?又有那个人能确保自己每次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谓正确的事在若干年后还能是正确的呢?这或许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五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如果我面对你直截了当地问出这两个问题,你一定会觉得特别好笑。殊不知,这两个看似简单答案也呼之欲出的问题,其背后所隐含的哲学思考,非常经典。这两个问题,正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的哲学家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作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公认的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故事,以此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故事发生在挪威,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由此她展开了一场荒诞与匪夷所思的哲学冒险。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学习欧洲哲学,开始思索各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这本书的情节严肃而温馨,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它按照有关欧洲哲学的历史与文化而展开,平淡,虽悬念重生却波澜不惊。
哲学,在大众的眼里向来是艰深而晦涩的。《苏菲的世界》这本西方青少年的哲学启蒙书则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告诉了我们欧洲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欧洲哲学史,说穿了就是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古希腊出发,到雅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对整个欧洲所燃起的千年智慧之火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神权统治的中世纪,再到人性复苏的文学复兴时期,苏菲领略了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等等这些人类智慧结晶的风采。还有近代的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_康德革命性的人本主义,二十世纪无神论者萨特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以及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理想……苏菲的思考所到之处,处处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弥漫着哲学的气息。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也化身“苏菲”,与她一起经历了这场美妙的西方哲学“观光之旅”。这部作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的文明发展史,他们对于世界,对于自身的认识与思考,哲学与智慧的关系,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哲学中最好的思考方式莫过于提出问题并用理性去寻求解答。随着小说人物在书中不停地遇见谜团,解开谜团,我对这源远流长的西方哲学史的认识也更加完整、系统与深刻。
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才是哲学的外在意义。《苏菲的世界》里更注重的是人生观的建立。它将非一般人能理解的高深理论描绘得形象生动,以故事情节去推动,去带领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亦走近智慧的世界,哲学的世界,梦的世界,它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并不会真正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在书中我却领悟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也许我们只是存在于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而已。哲学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它的魅力在于整个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价值来源于智慧所得。我于此的感悟是: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不要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它的根源,我们应该去积极发掘和探究。
《苏菲的世界》与其说是在看一篇西方哲学史,倒不如说是在欣赏一部人类文明通史的的现实演义,用心去思考,你定有所获。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六
我喜爱的这本书名字叫《苏菲的世界》。它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主要讲:一个叫苏菲的女孩收到一个名叫“席德”的神秘人的来信,此书便以苏菲于席德通往的书信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介绍了大自然、世界这个“潘朵拉盒”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了我们,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有些怪异,仿佛作者也有些预料不到结尾似的。苏菲在于席德的书信来往,至使苏菲终于发现自己的世界是不复存在的,只是一种大脑思维的想象,那是一种心灵空间。心灵的想象只是想象,矛盾的逻辑只是逻辑。当意识不到自己的意识时,那就像艾伯特所说,已经滑到那只白兔的皮毛深处去了。我们不仅仅是通过艾伯特的口、少校的礼物,还通过这本书自身,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我想,这本书也是爸爸为了让我理解哲学而精心为我挑选的吧。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一切的起源的解释都是可能。中国人说,“不知生,何知死”?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吗?也算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七
当下坊间难觅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书商们唯利是图,出版的图书粗制滥造,图书市场已很难找到精品了。再加上书价虚高得出奇,已经很难下决心跨进书店的大门了。偶尔单位发一些购书卡,也是一次买完。要看书,多到网上去DOWN。反正不花钱,DOWN到不值一读的书,删除就是了。
近日DOWN到一本好书,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觉得不过瘾,又读了一遍,还想读第三遍。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苏菲的世界》,作者忘记了,似乎是一位挪威人写的。把它推荐给各位网友。各位有兴趣,可来索要。你只要以纸条的形式告诉你的电子信箱,本人将尽快以邮件的方式发去。
《苏菲的世界》首先是本关于哲学的书,是一部哲学史。它讲述了从古希腊自然主义哲学到上世纪80年代萨特夫妇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整个世界的哲学发展史,从西方到东方,古代的原始宗教哲学到佛教、____、伊斯兰教,从洛克的政治思想到马克思主义,数千年人类思想史的精华,都浓缩到这部篇幅不大的书中了。然而,与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世界哲学课程不一样,这部哲学史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在书中,对人类哲学发展的叙述,是以一位叫艾伯特的哲学老师与一位名叫苏菲的16岁女中学生的对话形式展开的。语言通俗,易于理解。
《苏菲的世界》又是一部小说。它是一部哲学小说。书中的6位主要人物角色--苏菲、苏菲妈妈、艾伯特、席德、席德的父亲艾博特少校、席德的妈妈--演绎出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书的前半部分是苏菲、艾伯特和苏菲妈妈3人围绕艾伯特与苏菲的哲学课程而展开,间或出现席德和艾博特的名字。书读到一半,读者才知道这是一位名叫艾博特的联合国军少校写给他16岁女儿席德的书,是他送给席德的生日礼物。苏菲和艾伯特只是艾博特虚构的人物。然而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苏菲与艾伯特为了摆脱艾博特的控制,转而想方设法操纵艾博特的潜意识,最终从书本中跳了出来,成为两位天使。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这摩幻小说般的情节。更让人惊叹的是,小说的情节与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小说主人公在书中所思所想所为,与人类哲学思想的进化学是同步的。
《苏菲的世界》还是一本人生励志书。我相信每个人读了之后,都会对人生的新的认识、新的感慨。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类存在的意义在哪里?等等,都是这部书引发读者思考的问题。当然,不同的人会得出不能出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它会使我们以不同于从前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人生,对待我们这个世界。在这个茫茫无边的宇宙中,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实在太小的;在无限的时光中,我们的生命实在太短促了。我们的存在,谁又能说不是一场梦呢?或许,我们宇宙中某种物质世界的梦中情景而已。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这本书译得非常好。我未看到版权页,但从文字来看猜得出是台湾学者或者香港学者而不大陆学者翻译的。译者应该是博古通今,因此译文非常之流畅,既忠实于原著,又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而这是当下的大陆学者所无法达到的水平。所以,我推荐大家看这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八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xxx。”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积出来的?谁还拥有,那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哪些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会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里的人,呛了水才能够学会思考。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安的思想,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真正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九
偶然有一天,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它使我重新认识了世界并收获了许多哲学方面的知识。哲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几乎让我成为了一个哲学迷,使我去追寻着“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了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天起,哲学家艾伯特、席德、苏菲亚、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个个出现,苏菲也在运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谜团。然而,事实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异……
“苏菲”这个字,有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里面探索从古至今的哲学知识,从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在每一个时空里的哲学思想都在这本书里展示出来。其实,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也在试着思考那些哲学问题,我好像不再是一个深居在兔子皮毛底处的人了,《苏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来,使我用新生儿的眼光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想要一睹那个魔术师的真容。
《苏菲的世界》,不但帮我学习了哲学知识,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个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534页里,艾伯特说的话:“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是啊,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就像哲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一样,只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才能成功。例如苏格拉底,他批评各种形式的不公不义和腐败现象,向地方势力挑战,最后因此。苏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饶,但他却觉得如果不成仁取义,就无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于他如此从容就义,所以吸引了许多徒众追随。苏格拉底坚持不懈,宁死不屈,最后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这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成功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速流逝,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我永远不会忘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十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接着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
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内容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而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子,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么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
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现在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么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