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读后感 >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900字左右范文

2020-05-29 15:16:12
|李季2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经典描写中国民众抗日的中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高粱家族读后感900字,希望你会喜欢!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900字左右范文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900字:意识流叙述特色

  最近,我在看莫言的《红高粱》。

  红高粱作为《红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体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以意识流的结构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叙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发展够成了意识流叙述风格的特色。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戴凤莲在弥留之际,有一段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的话:“天赐我得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美丽的世界。

  莫言的《红高粱》一书,不仅以抗战为历史背景,而且语言极富感染力,人物性格鲜明, 读罢《红高粱》,脑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 和那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著名导演张艺谋也曾将 《红高粱》搬上荧幕。

  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觉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个充溢着生命活力与性的诱惑的风流女子。她十六岁出嫁,憧憬着能颠倒在一个强壮男人的怀抱里,殊不知,贪财的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麻疯病人,只因为单家是个百里首富,只因为单许给他一头骡子。 “我奶奶”这一形象,完全不是传统美学的善男信女形象,而是一个有着女性身躯,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着风流情性,以义气为热血的形象,忠义相助为处世原则,以敢做敢为为英雄豪气。“我奶奶”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这一俗文化的特征。

  在《红高粱》中有一个鲜明的意象就是红高粱,它代表着莫言所向往的洋溢着生命力度的充满狂欢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强力的象征。作品中多次写到高密东北乡人的生命强力。这部作品以红高粱为名,而且第一章也以红高粱命名,开篇就营造了一个红高粱世界,到处弥漫着红高梁的气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乡亲们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鲜明的性格:挺拔、坚韧、坚固、团结、伟岸、生气蓬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的地方。 《红高粱》表现出对民间价值的认同和坦荡无比、恣意豪迈、天马行空的叙述气魄,与此交织在一起的是他(她)们健壮的体能、强壮的气魄,敢爱敢恨,重生轻死的民间情怀。莫言这种恣意妄为的叙述表明:他通过“血缘”为纽带所确立的民间立场,使他在认同民间的同时也认同了他的“根”,他的情感与精神的归宿,他经常对现代文明都市的丑陋与卑鄙、龌龊表示愤慨的原因也就在这里。由此莫言在《红高粱》的题尾中写道:“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孝子孙,我愿扒出我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

  通红的高粱地里,洒遍了爷爷奶奶们、我父亲的、刘罗汉、刘副官、方六,“刘吹手”们的鲜血,也留下了他们辉煌的战果——鬼子们的鲜血。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爱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900字:剥人皮是怎么演

  和很多人一样,我最初接触的也是张艺谋的《红高粱》。

  小时候,妈妈单位组织看电影。那时候的娱乐活动太少了,于是不管是不是合适,不少人都带着孩子一起去的。那天的电影正是《红高粱》。故事内容根本没理解,只记得一片片红色,和剥人皮。此后的20年里,剥人皮是我对《红高粱》唯一能联想到的。虽然当时用手挡住了眼睛,依然感觉那红色顺着手指头缝流进来。就是现在,每次看《红高粱》,快剥人皮的时候,我依然要挡住眼睛,所以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这剥人皮是怎么演的。

  《红高粱家族》全书完稿于1986年,莫言31岁的时候。用莫言自己的话说:《红高粱家族》虽是少作,技术上有诸多粗疏之处,但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却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之蛮劲儿才喷发出来。叙述者“我”,总好像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在故事讲到激动之处,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正是这种冲动,赋予了《红高粱家族》独有的魅力。相比较,莫言的《檀香刑》的艺术性更完整些,却远远没有《红高粱家族》动人。激情的作品只属于充满激情的年龄和激情的年代。

  那个年代诞生出《红高粱家族》,颠覆意义应该是很强的,正义、爱情这些神圣的字眼,在书中完全走了样。余占鳌、戴凤莲等人,他们就像高密乡野生的一片片红高粱,原始而真实。鲜活的生命。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伟人?在红太阳的照耀下,英雄好汉的头上无一例外顶着光环。那光环如此耀眼,让人目眩神迷,让人忘了英雄好汉拉的屎也是臭的。是男人,就难免花心;是女人,就难免发春;是人,就会有小肚鸡肠睚眦必报;……是英雄,必然杀人不眨眼。《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真实到不像人,只是一群没有进化完全的半人半兽的存在。在高粱地做爱,在高粱地抗战,在高粱地死去,在高粱地埋葬。他们活着,不标榜道德;他们冲锋杀敌,不呐喊口号;他们死前不交党费。

  在刘心武先生的影响下,我曾经对水浒英雄吃人肉纠结了很久。为什么英雄好汉要吃人肉?那么英雄好汉该吃什么肉?《红高粱家族》中的英雄好汉,吃了疯狗肉,而狗群生前吃了死人肉,所以英雄间接吃了死人肉。想来不过如此,对《水浒传》的纠结也就放下了。诚如莫言先生书中所说,最英雄好汉的人,就是最王八蛋的人,他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就能在战场下啖人肉。

  全书最后一个小节,一直以讲述者身份出现的“我”,终于露了正脸。短短三页纸,却是全书极其重要的部分,使得全书充满了反思和虔诚的忏悔。其实,就算没有最后这一节,《红高粱家族》也已经是完整的了。但是,正是这最后一笔,让整部书具有了寻根的意义,让红高粱的生命力传承了下去,让这个家族生生不息,让读者抛书后陷入沉思:忘了本,人生就如同脚踩浮云,离开了大地,我们将飘向何方?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900字:最圣洁又最龌龊

  2012年,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公布,莫言无疑收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显然是共产主义作家的胜利,也反映出老牌资本主义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对社会主义的妥协与退让。

  作为莫言先生的代表作,《红高粱》显然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十分醒目地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上,不仅是仅有的中文创作作品,更是80年代以来唯一入榜中文书。

  在本书中设有两条平行的线索:“过去式”写爷爷和奶奶的爱情故事;“现在式”写爷爷背着父亲正在进行着的一场伏击战。这两条线索时隔几十年,交叉进行,且均属过去,与现在无关。但令人无不惊讶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经历过的抗日战争写的那样波澜壮阔?

  显然,莫言在小说中的历史描述别具一格。他曾被归为“寻根”一派,那么莫言在自己的故乡山东高密寻到了自己的根。对于莫言来说,高密是一个悖论,简单来说它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又最丑陋,最超脱又最世俗,最圣洁又最龌龊,最英雄好汉又最王八蛋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莫言树立起了一个复杂的形象——爷爷,他是一个劳动者,一个杀人犯、通奸犯,一个土匪,而他又是个抗日英雄。如此这样一个形象,完全不同于文学中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丑善恶与一身,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和不一样的体验。作品中的奶奶也是反传统的。当她被父母为换取一头骡子而许配给麻风病人时她勇敢地选择了与爷爷通奸,以此来进行反抗。而奶奶临死的独白正是对她一生最好的概括:“天,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癞皮烂肉的魔鬼,使这个美丽的世界变得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我,我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了。”

  可见,莫言的小说推翻了传统抗战小说的模式,重构历史,模糊了过去和历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与恶、好与坏的界限。正因为如此,他的笔下才有如此真实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不仅如此,《红高粱》还在浓浓的乡愁里洋溢着对祖辈们深深的崇拜。在莫言心里,爷爷充满了着迷的男性的力与美。爷爷是一介樵夫,单却胆敢为了奶奶,为了一段“奸情”去杀人。本是农民的他,却为了反抗日寇而成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介女子,却也敢爱敢恨,具有男子的气魄。就连当时十多岁的父亲,也是一个敢拿起勃朗宁就射的小英雄。这就是高粱地生活过的人们,他们代表着一种向上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辉煌”、“凄凉可人”、“爱情激荡”的红高粱,可能就是莫言一直要寻找的精神家园吧。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6
c
id
608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