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作文指导 >

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另辟蹊径巧立意

2018-03-09 16:49:44
|莉莎

  编者按: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那么怎样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下面来看看关于审题立意的写作指导吧!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件:一名男子在半夜洗劫了不慎掉下露台受重伤而毫无反抗能力的女子,却不忍女子伤重而亡,于是报警后才离开。但事件的经过被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拍摄下来,警察成功抓获这名男子并起诉。最后在经过长达四周的激烈辩论和商讨后,法庭做出该男子无罪释放的判决。

  法官的判决中有这样的话: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对于拯救生命而言,抢劫财物不值一提。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率公守法的无罪者对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佳作展示】 善良高于一切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慈善的种子深深埋入中国人的基因里。在今天,面对拯救生命与抢劫财物,自然是拯救生命重要的多,不仅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更是因为我们相信善意的春风终会驱散冷漠的霾,善良高于一切。

  你可曾记得当年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十几个人在看到被汽车碾压后不省人事的小女孩,都选择了无视,才导致了小女孩儿逝去的结果。我只想说:不过是拿起手机拨打110、120,有这么难吗?这一基本的道德常识何以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人性本该具有的本能反应,何以呈现一种群体性的麻痹状态?这些冷漠的自私的人们,能比得上拯救生命的抢劫犯吗?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还有人这样说:做人得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而我最看重的便是长在心底里的善良。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偷进入别人家里偷钱,但在发现这个家里实在太穷太可怜后,将即将到手的5000元放下离开了。虽然偷盗行为该受谴责,但小偷最后表现出来的善良也同样该受到赞赏,因为他的心底有颗善良的种子,相信他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所以值得原谅。

  席勒曾言: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是啊,比起女生在和颐酒店遇袭时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老人摔倒在地时漠然的过客们,拯救生命的抢劫犯不知比他们高尚多少,理应受到尊重。

  冷漠在一次次事件里被检验出来,增加着人们对安全的不确定性和对社会的不信任度,这一次次流露出来的周遭人情的冷漠充斥在充满雾霾的空气中,让孑然前行的我们怎能不心寒?约翰多恩曾经如是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己痊愈,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会减小,如同一个海上的岬角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他就为你而鸣。社会需要正义感而不是冷漠的看客。我们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率公守法的无罪者对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善良高于一切。

  【思维发散】

  对于这样的新材料作文,作者在对材料的审读与分析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善良高于一切”。但是,如果我们另辟蹊径,就会发现,作文主要在褒扬抢劫犯的救人举动,却忽略了他的犯罪行为,因此文章的思辨色彩不够,如果我们将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善与恶”结合到一个人身上进行剖析,文章可能就更有深度,更有思辨性,也就更有说服力了。或者能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这个角度去思考,结合社会中出现的涉及道德和法律冲突的事件,进行解读,引发人们思考,可能更有社会意义,也更有现实针对性了。

  公众号:巧语妙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539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