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夏衍的2019初中生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包身工》(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 我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报告文学,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身工》夏衍的2019初中生读书笔记范文精选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包身工》夏衍的2019初中生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一)
我今年读初一了,在这个学期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包身工,才刚刚只是看了一遍,虽然心中有愤懑,但是感想不是那么强烈,但当老师把图片放出来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惊叫了一声,看看那些被卖到山西煤矿去做事的小孩,最小的只有8岁,而大的也就13岁,这正是我这个年龄的时候,看着一幅幅图片,那些人的背上,脚上已近是血肉模糊了,受伤流血的地方也只是单单用破布包裹一下而已,当你仔细去望望他们的表情时,你会感到他们的表情都很呆滞,身上到处都是伤疤,看到这些图片时第一眼我对他们感到了同情,觉得他们可怜……
但当我再想想时,为什么只有当媒体报道出来时,警察才会去解救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吗?他们难道是不知道吗?不可能……其中一定是有秘密,学习了这篇文章我只希望那些为人民服务的人们要凭自己的良心去为人民做事,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媒体去报道这些事实,这样才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要再让那些孩子们在受到黑心老板的摧残了,有更多的人去帮助他们……
《包身工》夏衍的2019初中生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二)
《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写出了旧中国血泪斑斑史,写出了旧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深仇。我初读此文后,浮想联翩,思绪千万,便写下些许感想。
《包身工》通过夏衍纪实包身工人一天的生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用包身工制度来榨取中国工人血汗的滔天罪行,预示着中国工人奋起斗争,摧毁包身制度的光明前景。这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观察,具体描述了包身工人的苦难生活。像鸽笼一样的住宿条件,像猪狗一样的恶劣饮食,像牛马一样的劳动强度。包身工的小弟小妹不是人,分明是猪猡。要打就狠狠地打,扣钱就一分不留的扣。任意奴辱,任意宰割,任意疯狂地掠夺。这是旧中国人的一大过错,也是侵略者在中国极恶不赦的行径。中国这颗东方明珠,受尽凌辱没有屈服,榨压了血汗没有低头。中国的斑斑血容历史为证。我们终于象一头沉睡的狮子猛然间醒来,推翻旧制度,赶走列强,包身工的事例不会再出现了。现在的工人,没有哪个是包身的,没有叫他们猪猡的了。吃穿住行已不是他们的眉头结了,真正做了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主人。比如:在各地打工的少男少女,各个衣着华丽,风度翩翩的进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岂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天优越?
《包身工》这是历史的后页,使我们的教科书,。人们永远记住这种制度的罪恶,永远不会忘记列强对中国劳动者血腥迫害。当我们回顾历史,追思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倒行逆施,自然会想起想包身工这种丑恶制度下的劳动者。有了这个教训,中华民族的精神才会振兴,历史的车轮就不会倒转。
《包身工》夏衍的2019初中生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三)
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由平等······这些都是21世纪的代名词,然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的我们,不会想到曾有一群“芦柴棒”过着暗无天日的木偶式的日子。如果他们生活在21世纪,那么······
假如历史中的“芦柴棒”生活在21世纪。
那么她会住在正真的洋房中,她会有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她不会在马桶上很响的小便,她也不会在离男人很近的地方公然的换衣服······
假如“芦柴棒”生活在21世纪。
那么她一定不会见到一洋铅桶浆糊一样的薄粥,她一定不会天天尝到用籼米、锅焦、碎米和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的“粥”,她一定会根据21世纪的均衡营养要求,搭配一日三餐,虽然做不到山珍海味,但也能保证色、香、味俱全的清茶淡饭,绝不会营养不良,瘦得像芦柴梗一样。
假如“芦柴棒”生活在21世纪。
那么她的身体就属于她自己,她有选择“做”或是“不做”的权利和自由,她的工资可以自由支配,并且在她生病的时候,没有人会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去继续工作,她可以到医院去看医生,还可以请假休养。
假如“芦柴棒”生活在21世纪。
那么她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可以用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可以和好姐妹一起逛街,也可以去做个新潮的发型,还可以看时装节目及杂志,去追去自己的个性。
假如“芦柴棒”生活在21世纪。
那么当她在外出工作,远离他乡时,她可以通过信件将思念、祝福带给远方的家人和朋友,如果她有一部手机的话,她还可以听到日思夜想的家人的声音,甚至可以通过那个她永远无法想象的盒子,与家人、朋友视频通话,将她一瞬间带回家人身边,仿佛闭上双眼,就站在那片故土。
假如······
如果,真的存在假如;如果,这些“假如”真能实现,那该有多么好!
然而,历史不是童话,没有那永远美好的结局。逝者已逝,生者只能透过文字,撕开历史、去缅怀,去祭奠······
为那些曾经在“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暗”中的人们;为那些,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律法、没有人道下被“饲养”的包身工哀悼······
《包身工》夏衍的2019初中生读书笔记范文精选(四)
霉臭的工房,褴褛的衣衫,猪食一般的饭菜,猪狗不如的待遇……一切的一切让我无法承受……
包身工说:
我是一名包身工,今年十六岁……不对……十七岁?……哎,年龄先不说了。我来到杨树浦福路东洋纱厂干活已有两年了,应该有吧。刚到纱厂那会儿,我十分失望。从老家出来之前带工老板说跟着他有饭吃,有钱赚,生活也会很体面,很有趣。可是现实是:我每天住在蜂房般的格子铺里,工房里,又湿又臭还充满汗味。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得起床干活,每天那个穿着拷绸衫裤的男子都呼喝我们,他叫我们“猪猡”“懒虫”,如果我的动作稍有迟缓,他就会毫不犹豫虎虎地在我的身体上踢上几脚,他总是喊“妈的,还躺着猪猡!”我们仿佛是被搅动的蚂蜂窝一般,打呵气、叹气、穿衣服,有的人穿错鞋子,有的人拿错衣服……刚开始还有些人报怨,但这些抱怨的人无一例外都受到了惩罚,残忍且决不留情的:毒骂、殴打、关黑屋、饿饭、吊着打等方式。他们总不让我们好过。刚开始还有反抗的,但渐渐地我们变得麻木了,不会去反抗,一味屈服,当有的人受“灾”时,我们也只是叹着气走开,没有同情。
饭菜是两粥一饭,早晚吃粥,中午吃干饭。粥,里面只有较少的籼米,粥焦。碎米以及我们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吃的连猪都不如!
对于带工和老板来说我们只是机器,我们每天忙碌的为别人织着布绵,自己却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衫。即使是工作也要时不时的防“拿莫温”“小荡管”的殴打。生病了,我们没有请假的权利,一旦带工知道我们有人病了,那人只会迎来毒打,没有人来给我们治疗,我身边的人大都没有活过两三年之久,老板不断从我们身上压榨,我们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但我却依旧苟活着,因为我已经麻木,哦,朋友,别惊讶,如果换作是你,你也会麻木的。你试想,一天到晚的喝呼,遭受着猪狗不如的待遇,无止境的殴打与谩骂,什么也做不了,无自由可言,所以你只能选择屈服,我就是这样。
如果痛苦无法躲避,那便只能选择屈服,与其在痛苦中无用的呻吟,不如在痛苦中无言的苟活,即然我无法改变我的环境,我只能改变我的性格。
我想说:
包身工,一个几乎已经不被提起的名词,他们无疑是可悲的群体。而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我们中的有些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她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付出辛勤和劳动,却只能得到微乎其微的报酬,他们被人们不理解,被他们的老板压榨,昔扣工钱,过量劳动,很毒的谩骂……但却没人去反抗,似乎他们天生就该这样。我为他们感到悲哀,我们都是完整人,接受着自然对我们同等的馈赠,却只因生活环境与经历,驱使我们上了不同的道路。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对包身工来说却是:不在痛苦中灭亡,就在痛苦中苟活。
《包身工》夏衍的2019初中生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
在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里,读一篇经典,让我感受中国历史的沧桑。我读完《包身工》之后,把现代社会和过去的封建社会相比,我是幸福的。在自由平等的今天,重读《包身工》,让我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纱厂迅速膨大,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的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勾结起来,压榨中国人民的血汗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老师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于是,便有了《包身工》一文。
《包身工》里写的包身工从早上五点开始工作到傍晚六点,连续工作十二小时,他们生病了不能休息,若停止工作换来的只有拳头、棍棒或者冷水的残酷对待,他们被强制去做工。在这千万的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的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在东洋纱厂里的包身工他们没有代号,取而代之的只有侮辱人性的称号;包身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取而代之的只会换来一顿毒打……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就的不一样。包身契上的三年期限,没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做满。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身体像芦柴棒一样的瘦,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还是被逼着做工。这些不仅是东洋纱厂里的包身工的真实写照,更是16世纪的中国人民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压榨和剥削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包身工处于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越。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够受到学校给我们的良好教育,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在成长路上,我们还能享受来自父母的呵护与关怀,我们也不必受到像包身工那样的歧视,我们还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炼就刚毅的性格,为中国的富强之路注入心血。
从《包身工》一文中,我也清楚地了解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温床上,受到国民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滋生出来的毒瘤。读罢《包身工》,我的情绪随夏衍老师的描述而跌宕起伏,愤怒、同情、担心、伤心等情绪全都夹杂在一起。可是说,夏衍老师是流着泪写完的,我是流着泪读完的。幸运的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帝国主义势力、买办势力在中国垮了台,这颗毒瘤不复存在。
《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有82年了,今天,我重读这篇文章,仍然能够感到深深的震撼。为什么时隔那么多年《包身工》还能够如此震撼我们呢?因为它不仅揭露了中国封建势力的丑陋罪行,而且也激发了新时代的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感恩现在的得到的生活,努力学习,壮大自己,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献身于祖国,让包身工悲剧在新时代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