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读书笔记300字读书心得体会
《生死疲劳》是一部关于为主体记忆外加横跨共和国史的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生死疲劳》读书笔记300字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300字读书心得体会
我看完了莫言的《生死疲劳》。
这是我近三年看完的第三部关于为主体记忆外加横跨共和国史的小说。前2部是余华的《兄弟》和徐坤的《野草根》。莫言的文字充满浓浓的山东味儿,厚重,朴实外加无处不在的调侃。因为那段历史和那段时间的人所经历的种种事,他调侃的越夸张你感觉越苦涩。
我承认在读到描写场面时,会恍恍惚惚地和余华及徐坤的文笔联系起来,因为他们都用了相近的手法去切入那段历史。只不过余华的每一章都显露着冷漠视角下的残酷,讽刺和无序。莫言没有这样,他用了越来越夸张的文笔去调侃,我读到中间曾经感到无与伦比的累,为了善始善终,还是决定每天一章的速度读完……
所以事情总是这样,当你看到正文的最后一句,也就是作者拿来收尾的那句话时,终于感到无可救药的心灵感应。才对之前所有的一切作者关于内容的描写感到一种无师自通般的惬意……
那句话是“一切来自土地的终将回归土地。”
故事的结局很惨,这让我稍微有点失望。
读《生死疲劳》有感作文
读《生死疲劳》的时候总是想起张新颖老师在讲沈从文的时候提到的写作技巧的问题。
无疑,《生死疲劳》运用了很多当代作家的写作技巧,包括转世这样的模式、叙述者的变化以及作家的自我调侃。
然后记起张新颖老师在讲《边城》的时候说,现代的作家在写作时喜欢运用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我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好的技巧也有其好处。但是,技巧的运用实际上是作家对读者的取悦。而沈从文的小说是没有技巧可言的,是完全的平铺直叙,他不需要去取悦任何人,他只想表达他自己,这样就够了。
我想《边城》确是无技巧而美的作品。
而《生死疲劳》用了很多技巧也未尝不美。
其实也都是好的。
读《生死疲劳》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走进书店,说要找莫言的书时,热情的店员一下子就抱来一大摞,任我选择。我激动不已,都说这关键时刻莫言的书现在不好找,现在这巴掌大的小店里竟然有这么丰富的莫言的书!
我找了几本,唯独对这本《生死疲劳》犹豫不决:这朗朗晴空,生死疲劳什么的就算了吧?还生,还死,还疲,还劳,闹这么沉重的话题干什么?但终于神差鬼使的把这本厚厚的《生死疲劳》也买回来了。
买是买回来了,但我把它放在书架的最里端——明摆着要最后读它或者说就忘记了它也是有可能的。
终于,我一本本的读下来了,连莫言在瑞典的讲话都读完了,才想起还有一本《生死疲劳》,当然想起它和莫言在瑞典的讲话有关,莫言在讲话里提到过这本书呢!
没想到,这《生死疲劳》,看着深深,读进来却妙趣横生呢!不但妙趣横生而且最终会让人安静下来。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范文精选
《生死疲劳》的叙事者与主角是西门屯被毙的地主西门闹,他经过几次转世,先后成为驴、牛、猪、狗、猴、最后又成为人——大头婴儿。在西门闹沦为畜生的过程中,始终隐藏人的情感。小说在驴、牛、猪、狗的叙事中有着人的感情描写。这些转世的畜生,与他们的主人家庭成员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
以人物的命运作突破口。“没有土地,农民像浮萍一样飘摇。20世纪80年代之后,农民不再是单纯的土地使用者,而是土地的经营者。当年眷恋土地的农民纷纷逃离土地,农民饱经患难的历史,反映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历史规律。莫言写作的时候,并未按照这一规律写作,而是以人物的命运作为突破口。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则通过动物变形记的戏谑来打破历史的线性固定和压制。这些动物走过历史道路,它们的足迹踏乱了历史的边界和神圣性,留下的是荒诞的历史转折和过程——那是从驴到牛,再到猪和狗的变形记。关于这部作品写作的历史故事或者对历史的揭示并无多少惊人之处,这段历史无论如何都被无数次的重写和改写,莫言纵使有千钧之力也不会有什么过人之处。关键依然在于怎么写,这就是莫言这部作品最为惊人和醒目的地方,那就是动物变形记的视角。
《生死疲劳》的视角所呈现的变形记的结构我们无法去复述(篇幅所限),那是由驴、牛、猪和狗组成的依次由土改、大跃进、和改革开放所对应的历史。小说的主人公西门闹原来是一个家境殷实的地主,土地改革中全部家当被分光,还被五花大绑到桥头毙。他在阎王殿喊冤,阎王判他还生,结果投胎变成一头驴。西门闹变成一头驴却是好样的,雄健异常,但它却也不得不死于非命。
西门闹所有投胎成为的动物都勇猛雄壮,这摆脱了他作为一个地主的历史颓败命运,在动物性的存在中他复活了。这个动物的存在,这个动物的视角,使莫言的叙述具有无比的自由和洒脱,它可以在纯粹生物学和物种学的层面上来审视人类的存在。
这个审视角度是如此残酷和严厉,人类的存在居然经不住动物的评判。尽管说,人们可能会对莫言书写乡土中国的历史玩着花样有所非议,农民式的狡猾使莫言避重就轻,没有对血淋淋的历史进行血淋淋的揭示,没有撕开历史的心脏,而是在外表,与历史逗乐取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