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读书笔记 >

文化苦旅优秀读书笔记800字

2019-07-24 17:54:20
|小妹

  阅读《文化苦旅》你会发现我们祖国的每一片山水都是“文化山水”,那里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印迹,这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和影响。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文化苦旅优秀读书笔记8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文化苦旅优秀读书笔记800字

  读完《文化苦旅 》一书,感慨颇多,其中最深的一点,便是中华文明。

  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我们炎黄子孙以其为傲。

  其他三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它们都辉煌一时,虽起源早,却均被时间侵蚀,随之没落了,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流传至今,其它文明均太过张扬,引来了其它文明的嫉妒,在一次次冲撞中,走向了毁灭,中华文明比较保守,不张扬,不炫耀,但以其强大的力量,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有三条天地之线:黄河、长江、长城。其中黄河最为重要,它孕育了中华文明,在那儿,有着中华文明的基本性格。长江也早有自己的文化,宋代时,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便已转移到长江流域。第三条线最有意思,这条线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它同时又是区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明的天然之线,它借秦始皇之手“画”出,目的是区分两种文明。从中我感觉到了中华文明的神奇、有底蕴,有内涵,这是任何一种文明所不能及的。

  中华文明虽未中断,但其也是历尽了沧桑与磨难。国内的兼并战争、改朝换代也避免不了大战,这一切,使中华文明损失了许多,但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些国家和民族的败类,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把中华大地上的珍贵之物卖给外国人,这其中,令人哭笑不得的就是王圆箓,他将莫高窟里许多珍贵的经书卖给了一个外国人,而他所得的价钱只有三十英镑!

  到了清朝中后期,政府无能、腐败,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后来的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华文明一步步被破坏,被践踏,被摧残,每一次战争都沉重压制并打击了中华文明,但均未成功地中断中华文明,这便是中华文明的强大之处,也是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这更能彰显一个民族的伟大力量!

  再有,我非常佩服作者余秋雨,他抛高官弃厚禄,冒着生命危险,又不远万里,考察了世界上的各大文明,写了二十余本书,单是辞去高位,就有多少人做不到啊,就更别说行遍天下了!他对各地的描述,引起了我无限的向往,我多想一览祖国大地上的秀美风光,也用自己的笔记下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做一个探索中华文明的旅行者、学者。是的,这需要无限的勇气与魄力,而我,正在慢慢积蓄……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0字读书笔记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鸟语风声。

  心说,当站在堆积的中华文化前,山岳的高度,不免觉得过于厚重,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都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或化作奔泻的河流流淌着。大地默默无言,江水生生不息,却终是将文化内涵封存久远。于是,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到:“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他,他便悄悄的出发了,用一杆驮着沉重的心的笔,带我们在大半个中国的美丽中跳跃。

  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文弱多情的余秋雨,在断垣残墙或莽莽苍苍的人文山水前,一会儿静静沉思,一会儿喃喃自语,欲步却又停留……他惊叹、震憾,他婉惜、叹息。如同古人之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在游历中洗去了少年英气,懂得了沉稳厚重的中庸之道。然而没落的唱着古老歌谣的孤座黄昏的美丽定然会使他心旌神摇、羡慕不已。于是他便欣然往甘肃敦煌出发了,转向大西南四川的柳候祠、都江堰,再到东南的吴越春秋,最后写至境外南洋的叠叠从冢。

  苦的不是历史遗留下的璀璨文化,苦的是研究文化的文人。《道士塔》与《莫高窟》中,余秋雨不时的叹息,读敦煌,不是死了几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几千的跳动的生命。然而在这朝圣者众多的圣地,却偏偏出了个王道士。从此,它蒙了辱,中华民族蒙了辱,但细细一想,送与没有赤肠的官僚当做奢华的玩物,倒不如卖给外国学者。虽说“洋唐僧”骨子里是赤裸裸的文化剥削,但不也是它们才使莫高窟文化大放异彩吗?余秋雨狠心的说过:“比之被官员大量糟践,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中!”然而还是不能舒心的。中国文化何其多,却偏偏忽视了这座文化宝库,这让人如何悲哀! 直到《柳侯祠》前往到《寂寞天柱山》,才敢安心的抚摸那水灵水秀的风光,就在这里和历史拥抱,与柳宗元,与谢灵运,与杜甫,与范仲淹,与李白……紧紧地,生怕这一处处风光如同海市蜃楼般从眼前湮灭。

  他是沿着长江往下走的,起点是都江堰。因为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不及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的占据了邈远的时间,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清流。当然,我们已经跟随他拜见了那遥远的看不见面影的李冰。

  接着他路过了苏州,抵达了灵动江南。确是洗掉了黄沙漫漫带来的历史伤痕,以柔丽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当然不会少了半梦中的西湖,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所以不会少了白堤与苏堤的风采,不过还有苏小小的风采,她一直用美熨帖着生命。

  再顺流下一路就到了上海,那气息就愈发现代化了。不过却免不了显示出了人性的不足,一再的对上海人赞扬,又不停的对其恶劣的心里品性进行批驳,然而上海人却是不以为然的,习惯般的自我安慰将劣根更加暴露无遗了。当然,这不是对他们的审判,而是文化根底的论析。

  水路完了,在大海面前,余秋雨安心的写出了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再者,就是准备往下一站远方而扬帆了。但是,那漂泊的旅途中对于文化的苦涩回味却刚刚开始。

  璀璨的文化,苦涩的旅行。然而剖析开却是浅浅叹息后的美丽,还好,一切都还存留。

  当然,越往远走,越是生动……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书,先生总是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领导读者理解问题,思辨问题。先生的文字逻辑性强,见解独特,含义深刻。每读一次都会让我深深地震撼。

  《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评论: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余秋雨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

  《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报纸上说我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处处不在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小学生

  散文,真的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

  余秋雨的文采当然是好的,华彩明丽的辞藻,工整通畅的行文;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透过词句背后穿透历史迷雾的画面,越平凡质朴越令人动容。王道士远望外国学者拉着满载敦煌文物大车的背影,天一阁门口及膝深的积水与楼阁上满地的枣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腼腆年轻女老师们,布鞋踏在昔日牌坊上的雕纹上,送孩子们远去而挥动的小手绢,那两个为开了一冬的腊梅花瓣撑着紫绸伞的小护士。画面在一个人物身上定格,停顿一下,又跳到另一个场景上,再停顿。一放一停,一停一放,那么浩大深奥的中国文化历史,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部分,也让忍辱负重有了发泄的具体出口。

  读《文化苦旅》第一遍时,对这本书的感觉是复杂的,除了感慨,对有些篇章某种语气的厌烦也是强烈的。这种厌烦主要出现在作者时不时站到历史代言人的角度上发表感怀之刻,更在《狼山脚下》一篇中到达了顶峰。那些大而空的言论、呼吁、名词、慷慨陈词,那些对中国文化进行总结式陈词的语气与对古今文人命运的对比推断让人心里总不自觉的产生某种不服。

  这样复杂的情绪一直伴随我读完最后一页。既然说不清,理不顺,那就必须再读一遍,直到胸中所有的情绪平复下来,所有的感想沉淀出来,才深深体会到,张狂也好,空泛也罢,每一个字背后却都是深切而诚恳的情感与倾诉,就如同那句“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一样,背负了太多的重压与积蓄到不得不爆发的深切悲愤,题目本身太大,平实的由浅入深由小见大是多么得不易!

  这份真挚,在《废墟》中表现为苦口婆心,在《漂泊者》中变成一种沉默,在《三十年的重量》中又幻化成一声长叹。我一边在为那些因为心境过于急切而突兀出来的大词汇们所皱眉,一边又为这样挚诚的一种迫切而由衷的慨叹。是的,如果他不站出来挥手,呼喊,不管语气是否不够谦卑,不管调门是否过于鼓噪,我们的时代究竟又有谁更有资格更应该肩负起这样的重量呢?或者说,难道真要具备某种资格某种背景才能站出来呼喊呼吁吗?在这样的时代,难道文化还只是精英们的特权?

  文化,不管在哪个时代哪种文明下,都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感召,是超越一切政治因素与社会习惯真正为一个人的本源与根基写下定义的力量。

  文字,因为真,才会苦。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阅读《文化苦旅》你会发现我们祖国的每一片山水都是“文化山水”,那里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印迹,这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有文化人往那一站,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奔泻而出。然而,一点点、一点点地品味这山、这水、这人,那深沉的沧桑也演化成长长幽幽的叹息!文化是一种内涵、一种深度,有时也是悲剧的见证。

  《酒公墓》记述了张先生一生的无奈叹息:身为状元的后代,留学归来的学者,本有一个不错的教员职位。因故被青帮抓取做了师爷,后因多次出逃而被打断腿;后来又到一所学校教书,然而乡野学生却不能理解他所说的“爱”,只能无奈离开;从此一生沉醉酒的世界,后因品酒水平高二被称为“酒公”,无儿无女、孤独地走完了一生!

  读完文章不禁感叹,可悲啊!在那个时代,一个留学归来的学者,本应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应在社会上大有作为。却被一群对文化人没有丝毫敬重的“青帮”头目抓取做装点门面的工具:他们大概觉得占有了文化人就是有文化……但是这种整日打架斗殴、吃喝玩乐的土匪有怎能真正理解文化?理解文化人的内心?最后张先生用自己身体的残疾挣脱了野蛮。这时我想起了那句俗语“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时张先生的悲哀,也是文化人的悲哀。

  后来他又遇上了一群自以为读过书的人,他们生活在落后的农村,他们没有见过世面,他们不能理解“爱情”怎么可以在带大家面前谈论;他们嘲笑他的出格……张先生大概有了深入蛮荒的寂寞和悲苦,他只能选择离开!

  张先生寂寞一生,只有酒解其心中之美,只有酒解其心中之苦。他只能以酒公留名于世,想想他有多少的不甘和无奈!

  联想到本书的第一篇《道士塔》,敦煌的千年飞天在愚昧的王道士手下一片一片的消失!王道士的眼里那只是一堆模糊不清色彩,牛羊的眼里只有饲料,没有鲜花!随着他一下一下的粉刷,你的心是不是在抽动:愤怒、悲哀、无奈、苦涩……有没有苦涩的泪滴悄悄滑落?

  文明不被理解、不被接纳,那是一种怎样的悲苦!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阅读《文化苦旅》你会发现我们祖国的每一片山水都是“文化山水”,那里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印迹,这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有文化人往那一站,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奔泻而出。然而,一点点、一点点地品味这山、这水、这人,那深沉的沧桑也演化成长长幽幽的叹息!文化是一种内涵、一种深度,有时也是悲剧的见证。

  《酒公墓》记述了张先生一生的无奈叹息:身为状元的后代,留学归来的学者,本有一个不错的教员职位。因故被青帮抓取做了师爷,后因多次出逃而被打断腿;后来又到一所学校教书,然而乡野学生却不能理解他所说的“爱”,只能无奈离开;从此一生沉醉酒的世界,后因品酒水平高二被称为“酒公”,无儿无女、孤独地走完了一生!

  读完文章不禁感叹,可悲啊!在那个时代,一个留学归来的学者,本应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应在社会上大有作为。却被一群对文化人没有丝毫敬重的“青帮”头目抓取做装点门面的工具:他们大概觉得占有了文化人就是有文化……但是这种整日打架斗殴、吃喝玩乐的土匪有怎能真正理解文化?理解文化人的内心?最后张先生用自己身体的残疾挣脱了野蛮。这时我想起了那句俗语“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时张先生的悲哀,也是文化人的悲哀。

  后来他又遇上了一群自以为读过书的人,他们生活在落后的农村,他们没有见过世面,他们不能理解“爱情”怎么可以在带大家面前谈论;他们嘲笑他的出格……张先生大概有了深入蛮荒的寂寞和悲苦,他只能选择离开!

  张先生寂寞一生,只有酒解其心中之美,只有酒解其心中之苦。他只能以酒公留名于世,想想他有多少的不甘和无奈!

  联想到本书的第一篇《道士塔》,敦煌的千年飞天在愚昧的王道士手下一片一片的消失!王道士的眼里那只是一堆模糊不清色彩,牛羊的眼里只有饲料,没有鲜花!随着他一下一下的粉刷,你的心是不是在抽动:愤怒、悲哀、无奈、苦涩……有没有苦涩的泪滴悄悄滑落?

  文明不被理解、不被接纳,那是一种怎样的悲苦!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17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