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读书笔记 >

托尔斯泰《复活》中学生暑假读书笔记600字

2019-07-15 15:56:39
|小妹

  《复活》是世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终结作品,也是他的的巅峰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 托尔斯泰《复活》中学生暑假读书笔记600字,欢迎家阅读!      

  托尔斯泰《复活》中学生暑假读书笔记600字

  暑假,我一口气读完了托尔斯泰晚年的一本着作《复活》。似乎很深奥,却又像读懂了什么,精神上的复活,比现有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显得更加珍贵,更有意义。

  一个曾经有着纯真美好的童年,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却在鱼龙混杂的上层社会中过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个美丽纯朴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他们也许会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这一次,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来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被告就是他年轻时伤害过的卡秋莎·玛丝洛娃,又听到她被冤枉时的惨叫,或许是灵魂的反省吧,他在玛丝洛娃入狱后奔波在社会的高层,希望替他减刑,,可都没成功,一次次探狱,聂赫留朵夫看见玛丝洛娃奄奄一息的样子,觉得自己现在所拥有的都不算什么,于是用自己的全部家当将她保释出来。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却拒绝了,因为她不想连累聂赫留朵夫……

  这里,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真正意义上的复活了,这并不是死而复生的复活,而是一种心灵反省和净化,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托尔斯泰在这本书中反映了人性的丑陋与纯洁。《复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大家有机会可以读读他。

  《复活》读书笔记(节选)

  文/霞客

  这应该是自己至少第三次拿起《复活》来读了。之前每次应该都没有读超过前十章,就打断了。我读书凡是没能坚持下来,不外乎三个原因:一个是那一阵太忙,忙过了就忘记了;再一个就是书本身写得很一般;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书本身还不错,但是自己当时的理解力还很有限,没有读出感觉。第一个原因是客观原因,大多还是因为书不好看或自己很笨,以至阅读半途而废。

  鉴于此,我必须警醒自己:写文字,不精彩就不要拿出来了。不管别人怎么看,首先自己要满意,才能拿出来展示的。

  今晚读了《复活》前五章。测试了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低得令我有些吃惊:平均每分钟才300字。记得一月读《全球通史》的时候也测过一次,我是用了每分钟千字的速度读过,又用了每分钟五六百的速度读过。基本是囫囵吞枣式的。美其名曰“观其大略”。对那样的书,我也提不起多少兴趣,当时又忙,便当作了长长知识的心态去读了。

  《复活》却不同。这是真正能够震撼我心灵,让我思考的文字。所以我尽了最大努力,每一章都测试一下,到第五章的时候,速度才提到了每分钟500字左右。

  《复活》的震撼力,是从一开篇就具足了。但是之前我却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模糊的估计一下,上次至少应该是在三年前读过吧。说明三年来我的思想是更深刻了,洞察力也更敏锐了。

  开篇第一章,上帝仍在慈悲的给人类赐福,让世界充满春意,青草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一到春天,便四野生长,带给这个世界勃勃的生机和希望。而背景却是人类社会和人的心灵,都是充满了令人绝望的氛围。

  “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

  ——这是人类正在做的事情。

  “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粘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

  ——这是上帝对人类的祝福,可是人们完全无视上帝的赐福,对美好的大自然毫无感觉。

  “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就因为这个缘故,省监狱办公室官员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飞禽走兽和男女老幼都在享受的春色和欢乐,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昨天接到的那份编号盖印、写明案由的公文……”

  ——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对上帝赐福的态度,也就是对生命的态度。一幅世俗生活、麻木心灵、灰暗社会的生活画卷,就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徐徐展开了。除了尖锐的思想力,托尔斯泰的笔力同样令人震撼。

  “监狱院子里,空气就比较新鲜爽快些,那是从田野上吹来的。但监狱走廊里却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污浊空气,里面充满伤寒菌以及粪便、煤焦油和霉烂物品的臭味,不论谁一进来都会感到郁闷和沮丧。女看守虽已闻惯这种污浊空气,但从院子里一进来,也免不了有这样的感觉。她一进走廊,就觉得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这是托翁对监狱的描述。

  “女犯玛丝洛娃的身世极其平几。她是一个未婚的女农奴的私生子。这女农奴跟着饲养牲口的母亲一起,在两个地主老姑娘的庄院里干活。这个没有结过婚的女人年年都生一个孩子,并且按照乡下习惯,总是给孩子行洗礼,然后做母亲的不再给这个违背她的心愿来到人间的孩子喂奶,因为这会影响她干活。于是,孩子不久就饿死了。就这样死了五个孩子。个个都行了洗礼,个个都没有吃奶,个个都死掉了。第六个孩子是跟一个过路的吉卜赛人生的,是个女孩。”

  ——这是托翁对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生世的描述。

  “从此以后,玛丝洛娃就经常违背上帝的诫命和人类道德,过起犯罪的生活来。千百万妇女过着这种生活,不仅获得关心公民福利的政府的许可,而且受到它的保护。最后,这类妇女十个倒有九个受着恶疾的折磨,未老先衰,过早夭折。夜间纵酒作乐,白天昏睡不醒。下午两三点钟,她们才懒洋洋地从肮脏的床上爬起来,喝矿泉水醒酒,或者喝咖啡,身上穿着罩衫、短上衣或者长睡衣,没精打采地在几个房间里走来走去,隔着窗帘望望窗外,有气无力地对骂几句。接着是梳洗,擦油,往身上和头发上洒香水,试衣服,为服饰同老鸨吵嘴,反复照镜子,涂脂抹粉,画眉毛,吃油腻的甜点心;最后穿上袒露肉体的鲜艳绸衫,来到灯火辉煌的华丽大厅里。客人陆续到来,奏乐,跳舞,吃糖,喝酒,吸烟,通奸。客人中间有年轻的,有中年的,有半大孩子,有龙钟的老头,有单身的,有成家的,有商人,有店员,有亚美尼亚人,有犹太人,有鞑靼人,有富裕的,有贫穷的,有强壮的,有病弱的,有喝醉的,有清醒的,有粗野的,有温柔的,有军人,有文官,有大学生,有中学生。总之,各种不同身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男人,应有尽有。又是喧闹又是调笑,又是打架又是音乐,吸烟喝酒,喝酒吸烟,音乐从黄昏一直响到天明。直到早晨,她们才得脱身和睡觉。天天如此,个个星期都是这样。每到周末,她们乘车去到政府机关——警察分局,那里坐着官员和医生,都是男人。他们的态度有时严肃认真,有时轻浮粗野,蹂躏了不仅为人类所赋有、甚至连禽兽都具备的那种足以防止犯罪的羞耻心,给这些女人检查身体,发给她们许可证,使她们可以和同谋者再干上一星期同类罪行。下一个星期还是这样。天天如此,不分冬夏,没有假期。”

  ——这是托翁对玛丝洛娃所选择的妓女生活的描述。

  “盥洗室里充满甘香酒剂、花露水、发蜡和香水的香味。他在那里用特等牙粉刷他那口补过多处的牙齿,用香喷喷的漱口药水漱口。然后上上下下擦洗身子,再用几块不同的毛巾擦干。他拿香皂洗手,用刷子仔细刷净长指甲,在巨大的大理石洗脸盆里洗了脸和肥胖的脖子,然后走到卧室旁的第三间屋里,那里已为他准备好了淋浴。他用凉水冲洗丰满白净、肌肉累累的身子,拿软毛巾擦干,穿上熨得笔挺的洁净衬衫和擦得象镜子一样光亮的皮鞋,坐到梳妆台前,用两把刷子梳理他那鬈曲的黑胡子和头顶前面已变得稀疏的鬈发。

  凡是他使用的东西,衬衫、外衣、皮鞋、领带、别针、袖扣,样样都是最贵重最讲究的,都很高雅,大方,坚固,名贵。

  聂赫留朵夫从好多领带和胸针中随手取了一条领带和一枚胸针(以前他对挑选领带和胸针很感兴趣,现在却毫不在意),又从椅子上拿起刷净的衣服穿好。这下子他虽算不上精神抖擞,却也浑身上下整洁芳香。他走进长方形饭厅。饭厅里的镶木地板昨天已由三个农民擦得锯光闪亮,上面摆着麻栎大酒台和一张活动大餐桌,桌腿雕成张开的狮爪,很有气派。桌上铺一块浆得笔挺、绣有巨大花体字母拼成的家徽的薄桌布,上面放着装有香气扑鼻的咖啡的银咖啡壶、银糖缸、盛有煮沸过的奶油的银壶和装满新鲜白面包、面包干和饼干的篮子……”

  ——这是托翁对男主人公土豪生活的描述。和前面罪犯们的世界一对比,那就是一个在人间天堂,一个在人间地狱了。而妓女们却在人间天堂和人间地狱之间穿梭。然而这三个世界,却同存于尘世,并且关联极为密切。不过我是看了全书内容简介的,此时才能这般点评。可见托翁的构思与下笔,何等老辣。没有对人生和社会的广博阅历和深沉洞见,绝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读他的人生历程即可知道,他曾造访贫民窟,参加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所以说这本书是凝练了托翁一生阅历、思考和才华的巅峰巨著,诚不为过。

  还在网上读到一段这样的文字评述托翁的创作特点:“他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

  评价的太好了,充分道出了我读这几章《复活》的感觉。

  但是依稀还记得我第一次读这些文字时,思想低俗混乱,心境杂念纷飞,只感觉这些段落怎么这么枯燥无味、啰嗦冗长?……于是翻了几下就把书扔一边,吃它的灰尘去吧。

  这里最后想说的是:今日的中国社会和托翁描写的那个一百多年前的俄国社会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了。可是举世皆浊,谁愿独清?!世人皆醉,谁敢独醒?!……其实也不是独清和独醒了。明明有那么多人在为人类坚守着灵魂的高贵,在竭尽全力的呼唤着人们灵魂深处的纯真和善念。也是这滚滚的浊流和举世的迷醉,实在叫人难以清醒。真我的微光,转眼便被滚滚的浊流淹没。

  而我呢?读到这几章的时候,读书笔记写到这里的时候,更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我誓做一名当前时代的托尔斯泰,为人类重新撑起灵魂的脊梁。当然,我的内心早已没有托尔斯泰的孤独,且已比他更具通透的智慧。只是文学的才华,还须向这位顶级大师留下的煌煌巨著中深度研习一番才是。我也更不是一个人在这条路上。在当今这个宏伟的时代,更有一股无比清明而浩荡的洪流,在涤荡着这浑浑末世的一切污浊与悲哀。我只是这股浩浩洪流中的一滴水珠罢了。我只努力纯净自己,使自己能散发出更圣洁的光辉,而后和这浩浩洪流一道,清醒更多日渐麻木的心灵,擦亮更多丢失光彩的眼眸,足矣。

  《复活》读书笔记800字

  《复活》是世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终结作品,也是?的巅峰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

  故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 后遭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遗弃的玛丝洛娃,?受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侑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的前途,拒绝了?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而在??过程中,聂赫留朵夫接触了许多?平时都瞧不起的低下阶级的人和奴隶,发现了许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发现了自己在堕落的期间是那么虚伪与令人讨厌。而且也发现玛丝洛娃因为自己当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沦为妓女却不知羞耻。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努力,?不但让自己心灵美好的一面复活了,也帮助玛丝洛娃改过自新。

  整?故事时间发展并不长,作家只是写了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撕脱罪名?一件事。但是?短短的一?故事里穿插了许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当时在沙皇统治时期人?的生活在不同的阶级侑着天渊之别。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决不是作者自己凭空的想象,?通过描述?样一?故事使我?看出在当时阶级观念是如此的可怕。从书中的人对待?位侑身份侑地位的聂赫留朵夫公爵的态度以及对待农民、犯人、佣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阶级关念。

  真的庆幸,我没侑生在伊拉克,也没侑出生在旧中国。真的庆幸,我可以过平静、简单、幸福的生活。

  复活的读后感600字读书笔记

  复活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作品,而且它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托尔斯泰的著作,

  复活这部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突出托尔斯泰虽然对现实社会做了激烈的抨击,揭露了社会制度的本质。

  复活的主人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本来是一个单纯,热情的少年,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并与其发生了关系。但后来他背叛两人的承诺,而怀孕的卡秋莎被赶出家门。

  由于社会的现实,把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变成一个跟其他贵族一样的人,而把卡秋莎逼良为娼。由于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陪审员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而被告者是卡秋莎,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

  最后经过他的帮助,卡秋莎沉冤得雪,对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的怨恨也消失了。

  看完这篇小说再看看题目,我觉得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这部小说让我知道人性的本质,但是它也是暗示真托尔斯泰的经历,他本来也是一个贵族人士,也是过着蹂躏奴隶的生活,但他后来慢慢思考,发现这样自己并不快乐,最后他放弃一切,解放奴隶,寻求真正的快乐。他这样的行为却被别人认为他疯了,甚至是家里人也觉得他疯了。

  这体现的是当时的以贵族为首的社会,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现在不算是大同社会,但有很人不管是有钱还是贫穷,他们都愿意帮助别人。作者应该是希望这样一个社会吧。

  《复活》读书笔记

  近期,我读完了俄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复活》。

  “复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其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聂赫留朵经历了军旅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最后“救助”终末成功。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渐有所悟:

  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堕落的人中,也有从新“洗清”自我的人。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在经历了军旅生涯后,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腐败。

  我曾经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还有对大家说的:在看一类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绍。有助于大家理解。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10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