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读书笔记 >

精选关于《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及摘抄笔记

2019-06-28 17:43:00
|小妹

  培根是伟大的哲学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及摘抄笔记,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及摘抄笔记

  摘抄:

  追求真理,是向它求爱求婚;认识真理,是与它相亲相依;相信真理,是用它尽兴尽欢,所以真理才是人性的至福至善。

  如若人心能动于仁爱,安于天意,围绕真理之轴旋转,那人间就无异于天堂了。

  做事光明正大乃人性之荣光,弄虚作假犹如金币和银币中的合金,它可以扩大金银的流通,但却贬损了它们的价值。这些迂曲拐弯的行径犹如蛇行,蛇不用脚走,而靠肚爬,行状甚为卑劣。

  人们很少追求真理的原因:

  寻求真理得不辞艰辛。

  真理使人的品行作茧自缚。

  人们天生嗜假成癖,因为真理会暴露过多虚假;虚假能愉悦人的想象。

  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为恐怖。

  人心中的情感尽管脆弱,但并非不能抗御对死亡的而恐惧。

  复仇战胜死亡,爱情蔑视死亡,荣誉渴望死亡,悲哀奔赴死亡,恐惧抢占死亡。

  因此一颗专一向善的心灵就能避免死亡的苦痛。

  死亡还有一点,就是它能打开美誉之门,熄灭嫉妒之火: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受人爱戴。

  教会必须靠教义、教令,君主必须靠武力、文治。

  毫无疑问,一个人如果采取报复行为,就等于跟他的仇人扯平拉齐;然而要是放他一马,他则高出仇人一筹,因为宽恕乃王者风范。所以所罗门有言:“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挽回,明达之士则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所以对往事耿耿于怀只是跟自己过不去而已。

  一个人念念不忘抱负,就等于让自己的伤口经常开裂,否则,它就会愈合。

  报仇心强的人,过的是巫婆的日子:由于他们存心害人,所以就不得好死。

  幸运的好处是令人向往,厄运的好处是叫人惊奇。

  集人的脆弱与神的旷达于一身,才是真正的伟大。

  幸运产生的美德是节制,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从道德上讲,后者更富有英雄气概。

  幸运并非没有诸多恐惧和灾殃,厄运也不是没有安慰与希望。在编织和刺绣中,阴暗的底子上明快的图案比明快的底子上阴沉的图案更加喜人。

  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

  享有坦诚的美名,养成保密的习惯,适当使用掩饰,无可奈何时有能力作假。

  妻子是青年时的亲人,中年时的伴侣,老年时的保姆,所以一个人只要愿意,总是有结婚理由的。

  除了爱与妒,还没有看到有什么感情能使人着迷入魔的。这两种感情都有强烈的欲望,都容易制造出种种想象和联想,都容易进入眼睛,尤其在目击那些本身就具有导致入魔的特点的对象的时候,假如有入魔那种东西的话。

  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一个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

  一个只顾自己事务的人是找不到多少嫉妒的理由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好动的情绪,喜欢逛大街,不肯在家待:好事之徒没有不心怀叵测的。

  嫉妒总是离不开人的相互攀比,没有攀比就没有嫉妒。

  嫉妒如同阳光,照在堤岸上火拔地而起的陡壁上比照在平地上热,同样的道理,循序渐进之辈比平步青云之徒少遭人嫉妒。

  怜悯总能治愈妒病。因此你一定会注意到哪些城府很深、头脑清楚的政治家,功成名就时总是自嗟自叹他们的生活何等艰苦,一个劲地倾诉他们的苦情何等深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这种感受,而仅仅是为了挫伤嫉妒的锐气。

  然而,如果一个人身居高位,态度举止平易坦荡要比使用狡诈手段少受人嫉妒。

  嫉妒从不休假。

  嫉妒也是最恶劣、最堕落的感情,所以它是魔鬼的固有属性。魔鬼被称作:夜里在麦田里撒稗子的嫉妒者。因为嫉妒总是手段狡猾,暗中行事,损害麦子之类的好东西。

  你可以注意到,所有的伟人,被爱情搞得疯疯癫癫的绝对没有,这就说明崇高的目标和伟大的事业是能够抑制这种柔弱的激情的。

  爱情不但可以进入一片敞开的心田,而且可以闯入一座森严壁垒的灵府,如果防范不严的话。

  在别人眼里,我们个个都是一出大戏。

  因为一个人无论多么高傲,也绝不像亲人看重他所爱的人那样荒唐地看重自己。因此,恋爱、明智实难两全。

  对于这种感情,人们应当慎之又慎,因为它不仅会丧失别的东西,而且会丧失自己。

  谁主张爱情至上,谁就会放弃财富和智慧。

  这种情欲恰逢人们软弱之时泛滥,也就是人们走红运或触霉头的时候,不过后一种情况人们不甚注意。但两种情况都会点燃爱火,并且煽得更旺,以显示爱情就是愚蠢的产儿。

  夫妻之爱创造了人类,朋友之爱完善了人类,而淫乱之爱败坏、作践了人类。

  人居高位三重仆——君王或国家之仆,声名之仆,事业之仆,所以他们在人身上、行动上、时间上都没有自由。追求权力,丧失自由。或者说追求的是治人权,这真是一种离奇的欲望。

  名公要员必须借用他人的看法方能想到自己的快乐,如果按他们自己的感受判断,则无快乐可言。

  一个人举世皆知,至死对自己却一无所知,对他而言,死亡的压力过于沉重。

  要真正行善,非得要有权力地位这种有利的制高点不可。

  履行改革不可大吹大擂,不可诽谤先代前辈,而应当沿袭旧制,再创良好先例。

  凡事应追本穷源,考察它们衰退的情况,但仍须查古问今——古代什么最好,今朝什么最宜。

  行使职权时,进言献策一律欢迎,切不可把提供信息的人看做好事之徒拒之门外,而应热情接待。

  当权有四大弊端:拖拉、腐败、粗暴、耳朵软。

  严厉酿成畏惧,而粗暴招致怨恨。

  地位显露人格。它把有些人显示得更好,把有些人暴露得更坏。

  在日常谈话和私下答复请求者时不可念念不忘自己的地位,宁可让人说:“与他坐堂议政时判若两人。”

  胆大是愚昧与下贱的产儿,与别的才能相比则天差地远,可是见识浅薄、胆气虚弱之辈,却能让它迷住心窍,捆住手脚,这种人占绝大多数。更有甚者,它还能把意志薄弱时的智者镇住。

  胆大的人物初露锋芒时咄咄逼人,随后声势就逐渐减弱。因为胆大不守信。

  胆大总是盲目的,因为它看不见危险和不便。所以它拙于计议,长于实干。因此要把胆大的人使用得当,就绝不能让他当上主帅,只能让他当副手,听从别人的指挥。因为议计时必须看到危险,实干时却大可不必,除非危险太大。

  我认为善的意思就是造福于人的意向。

  努力向别人行善,但不照被人的脸色行事,因为那样做知识柔顺随和而已,而这种表现恰恰捆住了老实人的手脚。

  上帝让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然而,上帝不能像下雨一样给人平等的财富,也不能像日照一样,给个个同样的荣耀和德行。一般的好处人人有份,但特殊的好处却有所选择。

  最初晋升为贵族的人较之于他们的后代往往能耐有余,率真不足。因为不用善恶兼施的手腕是很难爬上高位的。

  一个止步不前的人看见别人蒸蒸日上难免产生嫉妒之心。

  对谣言置若罔闻往往能最有效地制止。千方百计封杀追查只有使人们心头的疑云常聚不散。

  对命令和指示争论不休,推三阻四,吹毛求疵,就是一种不符管束的行为和拒绝服从的尝试。

  叛乱的要素有二:一是贫困盛行,二是怨气冲天。

  这种“对许多人有利的战争”是一个准确无误的信号,表明一个国家将出现叛乱和骚动。

  防止叛乱的第一个方法是:要千方百计地排除国内的贫困。

  我们知道,每个国家都有两种臣民:贵族与平民。

  若其中表示不满,危险倒不是很大。因为平民百姓若没有上层贵族的挑唆,便迟迟无所行动;而广大群众没有自觉、自愿蓄势待发的行动,上层贵族则势单力薄;而上层贵族瞪大下层民众兴风作浪,他们随即表态响应,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给民众适当的自由,让他们发泄悲愤不满。这不失为一种万全之策。因为将苦水憋回肚里,把脓血堵进体内,就有生恶性溃疡和毒性脓疮的危险。

  毫无疑问,精心培育希望,将人们从希望引向希望是解不满之毒的灵丹妙药。

  粗浅的哲学常识使人心倾向无神论,深入的哲学研究却使人心皈依宗教。

  谁否认了神,谁便毁灭了人的尊贵。因为人的肉体无疑跟兽相近,如果他的精神不与神相近,那他就是个低贱的动物。

  人也一样,当他依赖神的保佑和恩惠时,就会聚集一种人性本身无法企及的力量和信念。

  无神论让人依赖感知,依赖哲学,依赖天伦亲情,依赖法律,依赖名声。

  引起迷信的原因如下:注重悦耳娱目的仪式;专注于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神圣;过渡尊崇传统,结果只能加重教会负担;高级僧侣为个人野心和钱财而耍阴谋、施诡计;过于器重良好动机,结果为想入非非、标新立异开了方便之门;以人事来瞄准神事,只能滋生非分之想。

  迷信一旦揭去面纱,便是一个丑八怪。

  旅游,对于年轻人是一部分教育,对于年长者,是一部分经验。

  日记应当常记不懈。

  如果你要让一个年轻人做一次小范围的旅行,时间短还要见识广,你就必须这样去做:首先,如上所述,在他动身之前,必须学一点该国的语言;其次,上面同样说过,他得有一个了解该国情况的仆人或家庭教师。他还得带一些描述他要去旅游国家的地图和书籍,这对他了解该国情况帮助甚大;他还当记日记;不要让他在一个城市长时间停留,时间长短按该地的价值而定,但不可太长。

  一个人应当当心,不与脾气暴躁、动辄争吵的人交往,因为这种人是会把他卷进他们的争吵中去的。

  渴望的东西少,恐惧的东西多,这实在是一种可悲的心态。

  君王的欲望一般都很强烈,而且相互矛盾。想达到目的,而又不忍采取手段,这就是权力的荒谬。

  至于商人,他们可算是门静脉。如果她们不景气,一个国家尽管肢体完好,但血管空虚,营养就不足。对他们课税于君王的岁入好处甚微,因为这纯属贪小失大之举。税率有所增加,商贸总额反而减少。

  君王之大德在于知人。

  5月15日

  幸运就像市场,如果你能多逛会儿,物价往往就会下跌。拖延有时有利,但大多数时候有害。

  事情一旦到了执行阶段,保密就只有靠快捷了,就像空中飞行的子弹,快得眼睛无法看见。

  很多人能摸透人的脾性,但真正办一件事情却没有多大能耐。琢磨人多,钻研书少的人莫不如此。

  耍滑的一种手段就是跟人说话时察言观色,另一种手段是,你有紧要的事情相求时,用一些闲言趣语把对方哄得心里乐滋滋的,使他糊里糊涂,不能表示反对。

  智者留心自己的脚步,愚者转脸去诈骗他人。

  蚂蚁是一种聪明的自为的动物,但在一片菜园里就是一种害虫了。同样,过于自爱的人必定有害于公众。仔细掌握爱己与为公的中间尺度,既要忠于自己,又不欺骗别人,尤其不能欺骗君王和祖国。

  那些“非己不爱的人”往往下场不好,他们总是牺牲别人成全自己,最终却成了无常的命运地牺牲品。他们本以为已经用利己之道绑住了命运的翅膀。

  贪快求捷是做事时可能出现的最大危险之一。

  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种看法:法国人实际比外表聪明,西班牙人外表比实际聪明。

  有人认为口出狂言、头头是道可以压服人,便气势汹汹一直往下说,把不能自圆其说的东西说成理所当然的正确。有的人遇到自己搞不懂的东西,就会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或者认为它不是毫不相干就是雕虫小技,而不当回事。这样使他们的无知俨然成了见识。有些人总爱独出心裁,往往巧言令色,哗众取宠的,借此躲开正题。

  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一座大城市就是一片大荒原。

  缺乏真正的朋友是一种彻底、可悲的孤独,因为没有真正的额朋友的世界只不过是一片荒原。

  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

  如果说友谊的第一个成效是颐养感情,那么它的第二个成效就是助长理智。

  可见一小时的交流比一整天的苦想更见成效。语言就像展开的花毯,图案显露得清楚了然,而思想就像卷起的花毯。

  友谊的第二成效是开发理智,不仅仅局限于那些能提忠告的朋友,即便没有这样的朋友,一个人也可听见自己说话,暴露自己的思想,磨砺自己的智慧,就像在石头上磨刀一样,尽管石头没有切割的能力。

  毫无疑问,一个人从另一个的忠告中叨到的光,要比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中得到的更干、更春,因为一个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总是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和习惯。因此朋友的忠告和自我的规劝迥然不同,就像朋友的忠言和吹捧者的奉承高下悬殊一样。因为一个人最大的吹捧者就是他自己。

  要根治自我标榜的良方莫过于朋友的直言。

  朋友就是又一个自己。

  人要顾全体面就不可轻视小节。

  一个国家若要强大,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批英勇善战的人。

  赋税过重的民族是成不了霸业的。

  年富力强时人往往放浪形骸,这笔欠账到老年是要偿还的。

  思想中的猜疑犹如飞鸟中的蝙蝠,它们总在暮色中飞翔。

  一个人孤陋寡闻就会疑神疑鬼,因此人们应当用博闻广见来根治猜疑,千万不可将它闷在心里。

  谈话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引起话头,还要控制场面、转换话题、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就可以左右局面了。谈话时,应灵活多变,讲时事情结合原则,夹叙夹议,既提问题,又谈见解,亦庄亦谐。

  问得多就学得多,而且也多得他人的欢心。

  谈话时应该少说自己,什么该说,要选择得当。

  在一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体体面面地赞扬自己,那就是赞扬他人的长处,尤其是他认为自己也有那种长处的时候。少说使别人敏感的话,因为谈话应当海阔天空,不必直奔任何人的家门。

  慎言胜过雄辩。

  避免过多地谈论自己,也不要议论别人的长短。

  设法让你的谈话适合别人的喜好,避免乏味和不必要的细节。

  我把财富称为“德行的包袱”,这最恰当不过了。因为财富之于德行,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不可或缺,也不可丢弃,但它妨碍行军,有时甚至为了照顾辎重,不是让胜利失之交臂,就是让它搅乱了胜局。

  不要追求耀眼的财富,而是去追求你可以正正当当地获得,合情合理地使用、高高兴兴地分配、心安理得地留下的那种财富,但也不要一概采取苦行僧式的鄙视态度,而要区别对待。

  不要太相信那些貌似鄙薄财富的人,他们之所以鄙薄,是因为他们对发财感到无望;一旦发了财,还是跟常人一样。

  不过无论对谁,数量适中效益最佳。把万贯家产留给后人,如果他的年龄和见识都不成熟,那就等于给他留下了一块肥肉,招引周围所有的食肉猛禽前来抢夺。

  君王贵胄应选择有高度责任感,而不是一心要向上爬的人为臣,选将敬业精神放在心上而不是挂在嘴上的人为臣,必须把好事之情与拳拳之心区分开来。

  天性往往隐而不露,有时可以将它压服,但很难把它消灭。压力使天性的反抗力更强。纪律和教育能使天性规矩一点,但只有习惯才能改变和抑制天性。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人们的思想大多取决于自己的愿望,他们的言论取决于自己的学识和接受的见解,然而他们的行为依照的则是他们的习惯。

  毫无疑问,从幼年开始的好习惯是最完美的,我们把这叫做“教育”,因为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早年开始的习惯。

  如果说单独的习惯势力强大,那么联合的习惯势力就更加强大了。因为那里有榜样教导,有同伴助长,有竞争加速,有荣耀激发。

  当然人性中的美德的增长有赖于法制健全,纪律严明的社会。

  造就一个人的幸运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双手。诗人说:“人人都是自己幸运的设计师。”最常见的外在原因是,一个人的愚蠢恰恰成了另一个人的幸运。

  聪明人为了减少人们对他们长处的妒忌,往往把这些长处归因于天意或幸运。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具有这些长处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而且人们注意到,那些公然把太多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聪明才智的人,都以不幸告终。

  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

  美犹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烂,难以持久,美往往使人青年时放荡,老年时懊悔。

  学养可助娱乐,可添文采,可长才干。

  读书时不可一味批驳,不可轻易相信,不可寻章摘句,而要推敲研究。

  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灵敏,笔记使人精确。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诗人韶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学养终成性格。

  举止得体会增大一个人的声望,正如伊莎贝拉女王所言,它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书。

  声名恰如一条河,轻而虚者浮,重而实者沉。

  美名犹如香膏。

  伊索的构思实在美妙——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我扬起的尘土多大呀!”

  虚荣的人为智者鄙视,受愚人钦佩,是寄生者的偶像,也是他们自吹自擂的奴隶。

  借助于虚荣,勇气也是可以互相磨利的。军官和士兵,虚荣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

  虚荣确实能帮助一个人青史留名。

  法官应当记住,他们的职责是解释法律,而不是制定法律或颁布法律。

  在人命关天的案件中,法官公正执法时应当不忘慈悲,应以严厉的眼光看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生气归生气,但不要犯罪,不要含怒到日落

  愤怒必须在程度和时间两方面加以限制。

  《圣经》规劝我们: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谁失去忍耐,谁就失去了灵魂,人切不可变成蜜蜂——把他们的生命留在伤口上。

  愤怒是一种低劣表现,出现在它所主宰的臣民、妇孺、老病者的弱点中。人必须当心的一点是,怒气攻心时要表示轻蔑而不可恐惧,这样他就不至于受到严重伤害。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笔记

  说到培根,谁都会想起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他是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时就受尽了功名利禄的熏陶,长大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经历浮沉的宫廷政变后,他最终被罢去官职。在沧桑的岁月里,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的历练,也就越显得芬芳。读他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赐教,须耐心倾听,反复揣摩。《培根随笔全集》就是一个例子。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信手拈来的一句话,甚是耐读,索性将它摘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几分味道来,我想不仅厄运能发现美德,它还能使自己更透彻的看待自身缺点。

  今年八下期末考试的结果已尘埃落定,自己马失前蹄了。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雳,本还抱有一丝渴望,但在那一通电话之后,便都无处寻觅了。等自己反应过来,顷刻间泪水翻涌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我哭了,自记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没人容我倾诉。那好几个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我敢说。而其也得到了收获,模拟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个咸鱼翻身仗呀!对这次的胜利,我已经“蓄谋“很久了,可事与愿违。在那几日,我极度消沉,堕落,不敢和同学通电话,上网也常隐身。闷闷不乐几日后,父亲终于发话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懂,谁都懂。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找“错因”,正如诸葛亮所说: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不然再多的失败也不足为奇,同时也是徒劳的。经过这一次的惨训,我悟出了两个对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试前必须调整心态,不能沉迷于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后考试中必须注意的一点,汇成一句话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说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说到做到“的人,但说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我属于后者。考试前,我刻意的去复习了英语,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奋,却不然,我还未深入的去复习,那时有太多的“柱子“挡在我面前。

  相通这些后,我便不足为奇会得此结果了。再说,经过这一番深思,尚且也对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语考试得了八十二分)。

  现在回眸这件事,心中还为有些遗憾和委屈。但豁达些看待这件事,纵观历史,谁无遇到过点小挫折呢?本书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吗?只要我们在犯错中得到进步,不也是好事,也就应了那句话:“吃一堑,长一智。”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04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