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更积极地面对失败?孩子的思维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生活中总是能遇到一些困难,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事情,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挫折有可能能让他越挫越勇,但是也有孩子因此失去信心,选择逃避,那么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些孩子却选择逃避?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约翰杜威在他的《民主与教育》中就谈过,卡罗尔德伟克在《终身成长》中也提到过,安琪拉达科沃斯在《恒毅力GRIT》也讲过,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不断被问及的问题,也有很多学术研究围绕着这个问题在展开,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人能够清晰的说明这个问题。
“有时候,有趣的是,事物的情态千变万化,却有着超越时空的解决办法。”——Alainde Botton
自杀率极高的留学生群体
2017年12月22日,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田妙秀(以下简称Tian),在期末考试周被发现在公寓身亡,这位学生正来自成都,被怀疑自杀。
这样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留学生自杀率越来越高。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有人说是学业的压力,有人说是文化的问题等等。但其实还是可以回归到我们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遇到问题会愈挫愈勇,而有些孩子却选择逃避?”
答案:因为人们看待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所带来的意义,持有不同的态度。
有些人会去排斥这个事件,抱有消极的理念,比如他们会想“为什么,为什么是我经历这个事件?”从而不接受。有些人就会这么消极的活下去,最终也许会使用自杀等极端手段去证明自己,或者一直处于萎靡状态不愿直面。
而另一些人会把这些事件化为更积极的意义,而最强大的意义,就是使命感。
以前我一直会说是动力这个词语,但现在想想,动力是远远不够的;是使命感,比动力更强大的一种能量。使命感会促使这个人更主动,更因为基于这件事情而去做另外一些有积极影响的事情;并且使命感有那种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这种深层次的感情,也许和用自杀所具有的情感是一样的。
为什么有人积极而有人消极?
这个跟卡罗尔德伟克在《终身成长》书中提到的很多内容有关。比如人如何看待失败?比如从小的生长环境?比如社会对成功的定义?
有些人并不会把失败看作是失败,他们看作是一种学习的经历。
这一点跟卡罗尔在《终身成长》的观点很像“他们不仅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反而会认为自己没有失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学习。”同时他们并不认为失败是一个固定无法改变的状态,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而改变的。
这样的思维模式被称为growth mindset,是在家长的不断鼓励下形成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现在家长经常做的一件事情会导致孩子养成固定思维模式,那就是去肯定孩子的聪明,用“聪明”去评价孩子。
而如何去定义“聪明”这又是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误解了智商测试的起源。智商测试不是用来衡量孩子的聪明程度,然后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智商测试的发明者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比奈),他设计智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当时法国的教育系统问题出在哪里,从而不断去修整那个教育系统。
所以,智商测试是为了调整教育计划而产生的。而孩子的智商测验不高,并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而是那样的教育体系不是最适合他们的,它们可能更适合那些在智商测验取得高成绩的学生。错不在学生,在教育体系。
你们一定见过那种在校园内特别成功的“天才”,但是跳出了那个系统之后,他们就再平凡不过了。同时,作为智商测试的创始人,比奈也相信教育和练习可以带来智力上根本的改变。
如何教孩子更积极地面对失败?
以下这两种人,会赋予失败积极的含义:
1、经过努力,从失败中有所收获的人
2、对未来抱有希望,积极乐观的人
一个人如果通过努力,从失败中有所收获,那他必定会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失败;且这种积极的强度与他曾经在失败中收获的大小有关。收获越大,越会赋予失败积极的含义。
其次,对未来抱有希望,积极乐观的人。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现状,对未来充满希望,也必定会给失败赋予积极的含义。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未来抱有希望,于是会去努力,经过努力,从失败中有所收获。
那就是要培养孩子具有GRIT, GRIT恒毅力是指毅力+热情。它不只是一种坚强,而是一种持久的毅力和对事情的热情。它更像是一个罗盘,指引着人不断前进。
相信失败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是德韦克在《终生成长》中提到的growth mindset;对未来抱有希望且有毅力克服困难是安琪拉的GRIT。而GRIT和growth mindset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你相信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现状的,具有这样的growth mindset你才会慢慢培养出GRIT;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就会使用GRIT。
而GRIT中,还有一点是热情,什么是热情?在书中安琪拉解释,热情就是指“人生哲学”。你为了什么而活?或者说你想从生活中获取什么?也就是人一生都在问自己的问题,“我是谁”“我想成为谁”
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
罗素曾写过自己对生活的三种热情: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如何发现热情,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否定+跳出舒适圈,无限循环的过程。然后有一天,你从这些经历中,顿时领悟,啊,是这个啊。
而这个经历必定是不愉快的,因为你在不断否定自我和跳出舒适圈。但同时与我们之前讲的培养对失败的积极态度却是有关的。从此你不会再把失败或者困难,看作是不好的经验,因为你从这些经历中找到了“人生哲学”即你对生活的热情所在。所以,面对苦难,你不再会讨厌。
而对于孩子来说,一旦获得这种热情,就会产生一种self-determined——内心笃定的感觉。
记得在《无问西东》里有描述过这种感觉。泰戈尔访问清华的那一段,旁白说“原来这些卓越的人也认为花时间讨论这些是重要的。而陪伴在泰戈尔身旁的,是那个时代最卓越的学者,他们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眼神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迷茫,这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人生的道路。”
也许你已经发现孩子身上有这样的热情,比如他就是非常喜欢音乐,不管你如何阻挠,他都会克服任何困难去玩音乐;或者对游泳的执着,不管刮风打雷,都会坚持去游泳。如果把这些品质培养好,它是可以延续到孩子做其他事情上的。
有了GRIT后,它还会消失吗?
很不幸的告诉你,GRIT会消失。GRIT是一个罗盘,指引着你前进,而一旦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你对这个你长久保持着热情的事物失去了热情,那也许你就不会再勇往直前了。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类学家的热情是深入探究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忽然有一天,上帝被证实存在。那也许这位人类学家的GRIT就会消失。
最后,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遇到困难愈挫愈勇,有些人会逃避?做个总结,愈挫愈勇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他们相信未来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被改变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希望。
2. 不努力肯定没有回报,但努力了或许有回报。
3. 都有一种强大的不知名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而这些力量对于每个人不同,有些是宗教信仰,有些是自身经历导致,但也许这些都可以被冠名为“信仰”或者使命感。
4. 他们都是终身学习者,拥有不断的学习能力。
5. 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针对这几个特征,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1. 停止跟孩子说,you are smart 而是去鼓励他。因为聪明是天生的,让孩子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会助长他们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2. 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体验失败与生活,从失败中有所收获。生活可以教会孩子的东西远比你一个母亲一个父亲可以教会他们的太多太多。
3. 培养孩子心怀希望,采用鼓励的方式去评价孩子的行为和结果。
4. 千万不要因为失败而去批评孩子,而是从中找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5. 如果真的是有什么父亲和母亲可以做的,那就是对孩子说,你们一直在他们的身后,这样孩子可以更勇敢的去面对一切。
6. 千万不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尊重被爱,有自己的闪光点。
7. 通过孩子的业余爱好,培养学生成为终生学习者。
孩子思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