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发言稿 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法治主要是指法律程序的产生,法制主要是指法律条例的实施,但前者永远高于后者。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下2018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
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七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都明确要求把“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公民宪法意识,坚决维护宪法尊严,推动宪法全面实施。
要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首先要大力宣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宪法理念。大力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弘扬法治精神,要让公民了解宪法的核心要义。大力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使宪法知识家喻户晓、宪法理念深入人心。弘扬宪法精神,要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基本理念,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把贯彻实施宪法法律贯穿于一切活动的始终,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要着重抓好重点对象的宪法宣传教育,带动全民增强宪法意识。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模范遵守宪法作为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的关键。把宪法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实施,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切实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普遍设立宪法知识课程。继续开展中小学生“晨读宪法”、宪法主题班会等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学习宪法、尊法守法。
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宪法宣传实效。全民普法开展以来,宪法宣传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宪法学习宣传,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动宪法取得实效。要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宪法法律教育中心。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手机屏等,推介宪法知识。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宪法宣传教育中的运用,依托各类普法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传播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图片展等活动,不断增强宪法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营造社会氛围推动弘扬宪法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首先是依宪行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和法律,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要积极营造弘扬宪法精神、开展法治宣传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综合运用媒体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全民普法特别是宪法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媒体都要全面建立完善公益普法制度,拿出重要频道、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等形式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法治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要集成全媒体资源、积聚全媒体力量,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更好地运用“两微一端”开展宣传,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
要坚持法治宣传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引导人们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依法惩处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的违法行为,推动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社会风尚。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促进社会诚信。
要积极培育有利于推动弘扬宪法精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法治成为根植于人民群众内心的向往,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宪法精神和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生活。要广泛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村(居)等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城乡基层单位法治创建。要加强优秀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通过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和提升宪法意识、法治意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广泛开展文艺汇演、演讲征文、知识竞赛、诗词歌咏、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展示等活动,把宪法精神、法治元素融入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乡村(街区)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法治文化需求。
国家宪法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