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点语文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环节,是检测同学们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重要环节,中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重点语文考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标点符号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略)
2、问号(?)(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
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
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
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 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2、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成语。
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驹,少壮的马。
3.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风,风趣。生:生动。
4.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通了。
5.出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指为人出主意,制定计谋策略。
二、文学常识。
1.重点作家:鲁迅、沈从文、朱自清、老舍、安徒生;苏轼、泰戈尔、韩愈、孔子、蒲松龄。
2.重点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社戏》、《聊斋志异》、《论语》、《水经注》、《安徒生童话选集》。
三、古诗文默写篇目。
1.王湾《次北固山下》(唐)。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4.刘禹锡《秋词》(唐)。
5.杜牧《赤壁》(唐)。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总结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B看到lookC写到writeD说到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
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扬后抑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
三、分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