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之生物复习

世平21372分享

生物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结合生物教材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兴趣的有效措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备战中考之生物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复习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原因

水在植物体内作用很大,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不同植物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2.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其次是伸长区。

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多,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吸水的途径:外界溶液里的水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根的失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失水途径:液泡→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外界溶液。应用举例:“烧苗”、“腌菜”等等。

3.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是:树皮内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髓。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不断的分裂,能使茎逐年长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导管位于植物茎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内的韧皮部,向下运输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绿色深;海绵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绿色浅,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气孔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

概念:蒸腾作用指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蒸腾散失到体外的过程。部位主要在叶片,其次是幼嫩茎和叶柄。在20C到300C之间,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温度越低,蒸腾作用越弱。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中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以及水分从根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海洋大揭秘

数百物种浮出水面

蓝色的海洋隐藏着多少秘密?神秘的海底还有多少陌生“朋友”?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由世界70个国家10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首次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终于取得了令人心动的初步成果。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这项耗资10亿美元的项目已经为我们发现了近300种海洋新物种。当然,在深深的海底世界,还有陌生的面孔等待人类去认识。

探索新物种无止境

地球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但多年前海洋科学家就指出,现有的海洋地图甚至不及金星表面地图详细。基于对人口增长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心,科学家们发起了这个为期10年的海洋物种普查项目。

继去年发现了178种新的海洋鱼类和数百种海洋植物和其他动物后,科学家今年又发现了106种海洋鱼类,相当于每周发现两种。

11月22日公布的报告介绍了在关岛水域新发现的金斑红纹虾虎鱼。它和一种咬在其尾巴上的虾共生。当虾为了修筑它们的“安乐窝”努力挖洞时,虾虎鱼像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在旁边。

另一个发现是红榴石海藻球。这种坚硬的红色海藻球在洋流和海浪的推动下漂流,直到长至足够重能够附着在海床上。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罗纳德博士说:“如此流动的景象真令我惊讶,一定是植物发明了车轮。”

“即使在海岸边上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种。”罗纳德博士说。经过多次考查的欧洲附近水域,物种的数目仍在增长。去年普查小组登记了13万种生物,而今年增加到38万种。该项目负责人兴奋地说:“正在快速进行的海洋物种新发现目前看来没有止境。”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欧洲、印度、日本、新西兰、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共9个地区建立起地区网络,准备绘制新的“海洋信息图”。

跨海大迁徙揭密

本次普查可谓“兴师动众”。大至潜艇、巨轮,小至电子追踪器等统统派上用场。科学家通过在海洋生物身上安装电子追踪器,“跟踪”跨海大迁徙的海龟、金枪鱼等海洋生物,首次绘制出了迁徙路线“海洋高速公路”图。

罗纳德博士说:“海洋生物的大规模迁徙远比人类想像的普遍得多。”

金枪鱼喜欢“横冲直撞”。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域给金枪鱼安上电子追踪器,结果在日本海域发现了它,随后它又游回到加利福尼亚。罗纳德博士说:“以前人们就知道金枪鱼会横穿大西洋,但是它们在太平洋横穿的宽度是大西洋的3倍。”

海龟则擅长“兜圈子”。科学家在赤道附近给绿海龟安装好追踪器后,发现它“坚持不懈”地做“环太平洋圆周运动”,不过这个圈子有点大,长寿的海龟一生也只能绕三圈。

加拿大西部珍稀绿鲟鱼的产卵地点比往年向北移动了1000公里。罗纳德博士说,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变暖引起的。他同时指出这种体型较大的鱼要花好几个星期才能横穿太平洋。

向海底世界进军

“这次我们仅仅考察了海洋表面。”本次普查活动指导委员会主席、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格拉斯尔说,“人类考察过的海洋不超过5%,即使是经过我们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太微小而没有被发现。因此,我们有机会发现新物种,丰富我们的海洋知识,了解众多的海洋物种及其分布。”

目前,分类学家已经命名并描述了大约23万种海洋生物,据估计还有约200万种海洋“怪物”等待确认。被发现的物种中,95%生活在海洋表层,不到0.1%生活在海洋下半部分水域。据科学家推算,在水下2000米发现新物种的可能性是表层50米的50倍。

罗纳德博士说:“居住在水下3000米的生物可能有50%是新物种。”

现在人类已知的鱼类有15482种,浮游动物6800种,还有5000种鱼类等待被发现,未来10年中可能会发现6000种浮游动物。

新物种不断涌现的同时,现有物种的生存却正在遭受巨大威胁。普查小组通过比较历史记录和最新统计发现,很多珍贵的海洋生物数量正在减少。过去50年中,墨西哥湾的白尾鲨已经锐减99%。大规模的商业捕捞使得北大西洋鳕鱼、金枪鱼和鲸的数量急剧下降。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仅使海洋变暖,还使海水酸度增加,由此威胁珊瑚虫和甲壳类生物以及以它们为食的生物。


备战中考之生物复习相关文章:

备战中考之复习计划3篇

中考生物复习计划及快速学习生物的记忆方法大全

初中生物复习之生物必背口诀最新

中考生物的知识点3篇

中考生物答题技巧3篇

中考生物考点总结3篇

中考生物复习指导生物和细胞3篇

中考物学习攻略大全复习备战2021

中考知识点之生物的多样性3篇

2021年中考生物掌握的50个考点

    12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