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考点笔记
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还包括各种人类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农业的分布、工业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现象,尤其注重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广阔,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地理考点笔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考点笔记
1、地球是球体(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月食;卫星图片)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交替;b、产生地方时差异(例如后半夜起来看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
3、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方向:自西向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c、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
4、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无指向标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B:(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6、相对高度:把两个海拔相减。
7、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8、地形部位识别:山顶(画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鞍部、陡崖(等高线重合)、盆地
9、地形类型有5种:地形区是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一片区域。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
初中地理考点分析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初中地理考点
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