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地理复习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学生地理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地理复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
南北方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广——京哈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 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5.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6.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 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是重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是轻工业。
3. 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是:
⑴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⑵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⑶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⑷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4.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是: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上海);辽中南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沈阳、大连);京津唐使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广州)。
5.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北京的中关村。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6.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它的基本特点有:
⑴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⑵ 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⑶ 产品更新换代快。
7.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息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
⑴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⑵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⑶ 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初二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 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⑶ 分布不均匀;
⑷ 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 .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第三节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二地理复习:河流和湖泊
河流和湖泊
1.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属于外流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属于内流湖,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3.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
4.流入北冰洋的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
5. 比较黄河和长江:
黄河 | 长江 | |
发源地 源头 |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约古宗列曲 | 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 沱沱河 |
流入海洋 | 渤海 | 东海 |
长度 形状 | 5500千米 “几”字形 | 6300千米 |
流经省区(简称) | 青、川、宁、内蒙古、甘、陕、 晋、豫、鲁(9个) | 青、藏、滇、川、渝、鄂 湘、赣、皖、苏、沪(11个) |
流经地形区 |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上、中、下游分界城市 | 内蒙古的河口 河南的孟津 | 湖北的宜昌 江西的湖口 |
主要支流和湖泊 | 汾河 渭河 | 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 洞庭湖、鄱阳湖 |
6.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南孟津以下为下游。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高。长江在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
7. 利用黄河水的灌溉在黄河的上游形成了宁夏平原和 河套平原(称为“塞外江南”)。
8 .黄河泥沙含量很高的原因是:⑴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 ; (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旦遇到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
9 .黄河下游变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⑴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
⑵ 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10 .根治黄河的方法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11.长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的城陵机一段称荆江被誉为“九曲回肠”,
12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13. 中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中国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4 .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每年7至9月份为汛期。
15. 我国外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 河流多而长,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16. 我国内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 河流少,水量少,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沿途蒸发和渗漏严重,多季节性河流。
17.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青海湖 ,五大淡水湖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18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 京杭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