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文化知识大全

栩娴20分享

菜篮子是物质生活,文化则是精神生活,我们要关心农民工的文化权利,关心他们心灵的、精神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工文化知识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民工文化知识大全

你确定你不是“新生代农民工”吗?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并对其给出了官方解释:他们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从这个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可能是路边小贩,可能是国贸上班的白领,也可能是正在教室上课的大学生。所以,你确定自己不是“新生代农民工”吗?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9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有16821万人。在这1.6亿的外出农民工中,80、90年代以后出生的占了60%,大约为一个亿,这一个亿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成为外出农民工群体的主要部分。他们向往城市生活,愿望更加多元,除了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更是被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是吸引着,他们有着“农民工”的标签,身份认同经常遭到挑战。

2011年,农民工诗人杨成军走进了《中国达人秀》,为妻子朗诵了自己的两首原创诗歌,感动了所有人,他的作品也即将结集出版。他在原创诗歌《农民工》里说道“我们是一群离阳光最近的人”。他们面临着回不去的农村,融不进的城市,却是“一群离阳光最近的人”。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吃穿住行花销并不大于第一代农民工,而在文化和娱乐生活的支出却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显示出与父辈农民工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他们的文化和娱乐需求量大,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的思考也促使他们通过自学和上夜校等方式来实现自我提升。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困境

自身精神空虚,文化生活单调,社会交往范围狭窄,整体形象又被外界过度消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处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底层。

1、整体形象被过度消费

2014年一组《流水线上的90后》照片,让大众看到了底层90后,他们身着统一工服,有的带着耳钉,留着剪刀式刘海,五颜六色的发型凸显着各自的存在。他们后来有了一个名字——杀马特。相较其英文smart的来源,“杀马特”成为追求表面时尚、造成花里胡哨视觉效果的90后农民工的代名词,也成为网络世界消费农民工形象的一个典型例子。“杀马特强子”、“留几手”等微博红人塑造了自己的“杀马特”形象,而他们并不是农民工,而是知识文化精英。他们只是借用或者恶意使用这种语言与形象,制造网络狂欢,强化了社会公众对于此群体的歧视与隔离。

2、文化生活单调,娱乐方式单一

受消费能力和教育经历的限制,64%的农民工在休息时间大多会选择打牌、聊天、看电视,26%的人会选择看书,这些书籍主要集中在武侠、言情小说等,还有10%的人会在业余时间睡觉、逛超市。由于城市文化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特征,而乡村文化有着比较孤立保守和封闭的特征,这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许多农民工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城市的文化生活,依旧保持着农村文化娱乐的方式。

3、“开放”的公共文化资源不开放

首先,社区文化资源单一,大多只有网吧、体育馆和阅览室等相对低成本的文化设施,阅览室提供的书籍也多是小说、报纸和专业性工具书,难以满足他们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社区有限的文化资源优先保障社区户籍人口的需要,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排斥在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人群之外,很少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内。

无形的户籍制度为现实中的人们竖起了一道高墙,为本该对国民开放的资源贴上了标签,让农民工虽身在社区,却享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

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给予文化关怀

农民工的生活圈子并不大,一天当中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接触到的大多是冰冷的建筑和机械,冷漠的社区环境,和带有戒备性的眼神。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他们对于城市的印象,他们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劳动者,城市却给不了他们一个带有温度的微笑。所以,我们要鼓励企业在保证农民工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农民工进行技能,语言等方面的培训;为农民工提供基础文化设施或流动文化服务。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优势,在他们最需要文化滋养的时期里给予文化关怀,真正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民工文化知识大全相关文章:

民俗文化知识有哪些

我国的民俗文化知识分享

2021北京的文化知识大全

过年的文化知识最新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小常识

中华经典文化知识汇总

国学经典文化趣味小常识

最新长城文化知识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小常识

    9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