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常识知识大全初中

栩娴20分享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知识大全初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古代文学常识知识大全初中

历法刑罚

1.干支纪年法。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因而干支纪年每60年一个循环。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

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高祖刘邦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

3.王公年次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如“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 (《阎典史传》)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

5.花朝,农历二月十二,相传为百花的生日。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 )

6.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偏西)。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

7.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

8.寒食,即清明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 )

9.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0.黥(qínɡ)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古书记载“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指的就是墨刑,即黥刑。( )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相当于“小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古代文学常识知识大全初中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常识精选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与名词解释2021

初中语文必背的文化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先秦文学常识汇总

2018小升初语文复习文学常识积累知识点汇总

初三中考文学常识重点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备战2021

初中语文必背的文化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考试必备文学常识

    8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