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的养殖方法是什么生活习性

小龙0分享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饲养娃娃鱼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娃娃鱼的饲养方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一、利用制冷技术,严格控温、控光,提高生产效率严格调控水温

娃娃鱼生长发育最佳水温为16~23℃,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生产季节变换,利用制冷技术,夏季将养殖池水温控制在16~23℃之间,有利于娃娃鱼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娃娃鱼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冬季则将池水调升到18~23℃,使娃娃鱼改变冬眠习性,全年均可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可利用地下水进行循环,制冷量根据各种参数和养殖池水面积、体积、水深及地温而定。

严格调控光照

娃娃鱼怕光照,光照是娃娃鱼性腺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工厂化养殖娃娃鱼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调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娃娃鱼要求光照在100~500lx,这就是说娃娃鱼是在黑暗光线下完成性腺成熟的。强烈光照不适宜娃娃鱼生长发育,甚至易造成不明死亡。

制定病害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娃娃鱼工厂化养殖密度大,易产生疾病,因而,加强管理,搞好预防是防止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工厂化养殖娃娃鱼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娃娃鱼疾病发生与生态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鱼种进池搞好消毒做起,搞好预防。在养殖阶段定期用宝碘消毒和用药拌料投喂,发现病鱼及时隔离治疗。

二、实行科学化养殖,制定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培育水质

水的好坏关系到娃娃鱼工厂化养殖的成败。工厂化养殖要严格控制水质,防止变坏。实际生产上,我们采用沸石过滤养鱼用水,接着用离子交换设备使水源磁化和矿化,每天坚持换水三分之一,使池水保持清洁。

投料

根据娃娃鱼生物习性,每3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根据养殖目的,采用不同药物拌料投喂。投喂要定点、定质、定量。

清污

池中的残饵、粪便要及时清除,以防止水质变坏。定期检查各排水、进水设施。

通风

由于工厂化厂房面积较大,空气流通不佳,因此,我们采用抽风方法使空气流通。夏天深夜抽风1~2小时,冬天则是下午1~2点抽风一次。

分级饲养

娃娃鱼经过一段时间养殖,会出现大小不一的个体,为了防止弱肉强食,要定期按大、中、小不同规格分级养殖以利于正常生长发育。

严格管理

对参加养殖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制定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

养殖池设计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娃娃鱼的生活习性

食性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大鲵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习性

大鲵平时躲躲藏藏,喜欢把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石子一样,免得天敌发现它。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个体大的多生活于深水处,中小型个体多在浅水处。成鲵多数单栖活动,幼鲵常集群在乱石缝中,其生活最适水温为10~20℃。大鲵常将头部伸到水面进行呼吸,皮肤也是它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在含氧量较高的水中,大鲵可较长时间伏于水底不浮出水面呼吸。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每6~30分钟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一次,吸气约几秒至数10秒。

娃娃鱼的繁殖方式

每年5~9月是大鲵的繁殖季节,一般7~9月是产卵盛期。大鲵在产卵之前,雄鲵先选择产卵场所,一般在水深1m左右有沙底或泥底的溪河洞穴处,并进入洞穴内,用足、尾及头部清除洞内杂物,然后出洞,雌鲵随即入洞产卵,有的雌鲵也在浅滩石间产卵,产卵一般在夜间进行,尤其是在雷雨的夜晚,每雌产卵200~1500粒。产卵之后,雌鲵即离去或被雄鲵赶走,否则雌鲵可能将其自产的卵吃掉。雄鲵独自留下护卵,以免被流水冲走或遭受敌害。孵卵期间,如有敌害靠近,雄鲵则张开大嘴以显示威胁动作,以此抵御其他敌害的侵袭。雄鲵或者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圈围住,加以保护,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分散独立生活后,雄鲵才离去。

娃娃鱼的形态特征

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现存最大的三种大鲵,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身长可达1.5米,隐鳃鲵身长可达0.75米。共通点是体形扁长,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不知者或误以为鱼类,其实属两栖动物,水中用鳃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肤呼吸,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

体大,全长一般100cm左右;头躯扁平,尾侧扁。眼小,无眼睑,体侧有明显的与体轴平行的纵行厚肤褶;每2个小疣粒紧密排列成对。

头部背腹面小疣粒成对排列;眼眶周围的疣粒排列较为整齐,更为集中,头顶和咽喉中部及上、下唇缘光滑无疣,眼眶下方、口角后及颈侧疣粒排列成行;体侧粗厚的纵行肤褶明显,上、下方之疣粒较大;其他部位的皮肤较光滑。全长160mm幼鲵,体侧的肤褶及疣粒均不明显。

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以棕褐色为主,其变异颜色有暗黑、红棕、褐色、浅褐、黄土、灰褐和浅棕等色。背腹面有不规则的黑色或深褐色的各种斑纹,也有斑纹不明显的。幼体与未达性成熟的次成体的体色均较淡,以浅褐色为主,且有分散的小黑斑点;腹面色较浅;四肢外侧多有浅色斑。在湖北宜昌地区发现的白化个体,体尾均为银白或金黄色。

骨骼:头骨宽扁;前颌骨2,鼻突短与额骨不相触;额骨不入鼻孔;鼻骨左右相触;无泪骨和隔颌骨;有前额骨;翼骨宽大与颌骨间距小;顶骨前端与前额骨相连;有耳柱骨,无耳盖骨。下颌的隅骨与前关节骨不愈合;犁骨前缘有1横列犁骨齿,排列呈长弧。


看过“娃娃鱼的生活习性”

    8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