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_桑黄的栽培方法

小龙0分享

桑黄是很珍贵的中药材,那么桑黄怎么栽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Fr.),别名:猢狲眼、桑耳、针层孔菌、桑臣等,是一种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在杨、柳、桦、栎等树干上也有生长。分布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陇南康县仿野生栽培桑黄获成功[1]。桑黄是一种名贵中药,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桑黄的特征

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桑黄的地理分布

桑黄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 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我国桑黄主要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张广才岭有少量野生出产。另外,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野生桑黄,但产量极少,难以形成商品。

桑黄的生长习性

桑黄古人称之为“树舌”,通常寄生于桑树、松树、杨树、桦、栎等树身腐朽之处。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虽然寄生在树木上的真菌均可被称为树舌,但只有寄生于桑树上的树舌才是正宗的桑黄,而其它则只能作为桑黄的替代品,且药效与桑黄有所不同。

桑黄的人工栽培

1菌材的准备

1.1树种的选择杨树、桦树、柞树、桑树等阔叶树均为栽培桑黄的良好树种,但桑树上生长的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因为桑树自身也是中药材的一种,桑黄在利用桑树上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时,可以吸收桑树中的有效成分,这就是桑树桑黄好于其它树种栽培桑黄的原因所在。

1.2最佳采伐期 树木休眠后和第2年萌发前,此时树干的营养最丰富,为最佳采伐期,采伐树木主要采用砍伐枝桠材或间伐两种方式,将采伐的树木放在通风阴凉处,以免长杂菌。在用之前,将采伐下的树木和枝桠材截成15~20cm长的木段,并对木段表面进行修理,有树结的地方易长杂菌,且易扎破塑料袋,因此将其修平,去掉毛刺,避免造成生产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菌种与菌棒的制备

2.1原种的制备首先选优良的麦粒,去除虫蛀粒及石块等杂质,用热水浸泡后,装瓶进行高压灭菌,在121℃下高压灭菌1.5 h。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人优良的桑黄母种,于28℃的恒温室中培养。优良的桑黄菌株一般30~45 d即可长满菌种瓶(具体视菌种瓶的大小而定)。.由于桑黄菌株极易退化,因此,接种前一定注意选择生长旺盛的菌株,否则使用了退化的菌株,不但生长速度慢,且易染杂菌,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2菌棒的制备选用直径17~25cm×40~45cm的高压菌种袋,将锯好的木段,用水浸泡后,装入高压菌种袋中,细的枝桠材扎成直径16~24cm的把,扎实,以免刺破菌种袋;粗木段直接装入高压塑料袋中,木段的两头填充一些麦麸和木屑的混合物,这样既利于发菌,又可避免木段断面的木刺刺破菌种袋。菌棒经灭菌后,接入优良的二级麦粒菌种。将接种后的菌棒置于25℃恒温的培养室中发菌,桑黄菌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8℃,由于桑黄菌丝生活力比较弱,菌棒发菌时间长,如将菌棒放在28℃下培养,大量的菌棒堆在发菌室中,杂菌繁殖快,菌棒极易被污染,造成浪费。因此,将菌棒放在25℃的条件下可减少污染。桑黄菌在菌棒发菌阶段,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光,菌丝很快变黄老化。桑黄菌不易与其它药用菌、食用菌同室发菌,由于药用菌、食用菌均为好气菌,而桑黄菌生活力弱,与其它菌同室发菌,无法与其它菌竞争培养室中的氧气,造成生长速度减慢,易染杂菌。

3栽培场地的选择和大棚的搭建

3.1栽培场地应选在易管理,水、电比较方便的地方;地势平坦及缓坡地均可。整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菌棒下地前,在土中撒些生石灰。

3.2 桑黄栽培主要采用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遮阳网或者覆盖草席,利于温度的控制。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可以控温的大棚是桑黄菌高产、稳产的关键。大棚搭建好后,将菌棒成品字形或正方形埋在处理好的土中,一半埋在土中,一半露在土面上。菌袋可采用全脱袋或环割两种方式。全脱袋菌棒易干,应在菌棒上方盖一些保湿效果好的湿沙;环割一般保湿效果好。

4.出菇和栽培管理 桑黄菌的出菇管理与灵芝等药用真菌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气、除草、防杂菌等几个方面。但具体管理上又存在差异。由于桑黄菌生活力比较弱,因此管理上应细心、认真,做到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

4.1温度管理 桑黄属于高温型药用真菌,其出菇温度在25~30℃,温度低于25℃,高于30℃子实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子实体最佳生长期在春秋两季,夏季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子实体方可正常生长。变温处理,如昼夜温差的刺激利于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

4.2湿度管理桑黄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高湿的条件,土壤湿度达50%~60%,空气湿度达90%以上,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甚至将桑黄菌棒的一头泡在水上,菌棒顶部照样有桑黄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4.3光照 桑黄子实体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子实体发生期的光照应适宜。光照太强,一方面子实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棚内温度升高,也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一般棚内光的透射率以10%左右为佳。

4.4通气 桑黄菌与其它药用真菌一样,通气是子实体形成的重要环节,氧气不足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子实体颜色由亮黄色变暗黄色。每天通风换气至少2次以上,早晚各1次,特殊情况还应具体分析。如棚内温度过高,除喷雾降温外,还可以强制通风的方式降温。在进行桑黄栽培中发现,夏季高温季节,桑黄菌生长停止。为了提高桑黄的产量,早春、晚秋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内,既可遮阳,又利于棚内温度提高;菌棒发菌快,做到增产、增收。夏季高温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外,在遮阳的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

桑黄的栽培方法

一、生物学特征

桑黄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等。

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

3~21厘米,短径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黄色翻边,底部面亦颜色鲜黄。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木质。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国内野生桑黄集中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有少量出产。

二、建造桑黄棚

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架结构、建造合理的桑黄棚是取得桑黄高产的重要条件。

根据桑黄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黄大棚,要求桑黄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桑黄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桑黄棚建在有树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东北、黄淮地区利用自然温度栽培,春种以4~5月份最佳,夏种以9~10月份最好。

三、栽培料配方的选择

桑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配方。目前,我们采用的配方是:桑树锯末77%,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每100公斤栽培料加JTD802生长素50毫克。

四.栽培料的制作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这样做一是可以平衡温度,二是经过翻动可增加袋内氧气,使发菌更快。

五、管理技术

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4~28℃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

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出黄时棚温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

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一般需50天左右)。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下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约25~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一般可采收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生产干桑黄成品3公斤以上。

2.出黄管理: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黄。

桑黄的功效作用

1. 抗癌作用 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① 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

②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③ 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④ 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

⑤ 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

⑥ 预防、避免癌症的复发。

2. 护肝作用 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3. 降低和调整血糖浓度,有效的预防及改善糖尿病。

4.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5.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6.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效果。

7.抗过敏,对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的湿疹疗效很好。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78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