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及插后管理要点_水稻管理方法

小龙0分享

水稻的插秧季节,这对水稻后期的生长和收获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水稻插秧及插后进行管理。因此小编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水稻插秧及插后管理的要点,以供参考。

水稻插秧管理要点

插秧密度:建议每平方米24—28穴,即12--14厘米一穴。

插秧深度:1.5--2厘米。

基本苗数:好苗4—5棵,徒长苗、超龄苗、弱苗5—7棵。

护苗水:插秧时同步补水,水深至3叶叶枕。不能缺水,防止前期昼夜温差过大影响返青,以浅水增温促蘖。

水稻分蘖肥

扎新根即施用第一次分蘖肥,为全年总氮量的20—25%,碱盐地区应以硫酸铵代替尿素,防止返碱,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初。

第二次分蘖肥要在5.5叶施用,即6叶伸展期,一般是在6月10日前后,用量为全年氮肥量的10%左右。不能晚于6叶,以免增加无效分蘖,造成群体过大。缺锌土壤要根据测土结果施入少量锌肥。施肥时要保持浅水2—3厘米左右。

应根据叶龄施用分蘖肥:3.1-3.5叶秧苗,插秧后3-4天左右内施第一次分蘖肥。3.6-3.9叶秧苗,插秧同时或插秧后1-2天内施肥。4叶露尖秧苗,第一次分蘖肥要在插秧前1-2天施入。切忌全田插秧结束后再施分蘖肥。

水稻的水层管理

推荐节水控灌技术:插后除用药、施肥要保持水层7天以上,其余时间建议采用浅—湿方式。如果出现田间冒泡或根系向上伸展等缺氧现象,要及时撤水至脚窝无水再上新水,不可重晒以免影响分蘖。

6月20日后视水稻分蘖情况,如果分蘖总量达到计划茎数,要及时晒田控蘖,晒至地表微裂再上新水。

节水控灌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前水不见后水,分蘖未期晒田后,以浅—湿—干为主,浅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这种方法省水省电,充氧壮根,茎秆充实度高,抗倒伏,降低空秕率,提高出米率,是水稻栽培重要的高产技术。

水稻防虫

插后要保持浅水,水深、地不平,第三叶贴在水面易发生潜叶蝇,应注意观察,点片发生及时防治。建议农药为:吡虫啉、阿克泰、噻虫嗪等,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增加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水稻除草

第二次封闭除草一般在插后15—20天进行,4.5—5.5叶期,大致时间为6月10—20日。药剂建议有阿罗津、丙草胺、苯噻酰胺、太阳星等。

近年来慈菇、莹蔺等杂草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应用的复方药剂有:易抛乐(成份是丙草胺+吡嘧磺隆)、机插宝(成份是丙草胺+双草醚+吡嘧磺隆)、达将特(丙草胺+硝磺草酮)、择特旺(丙嗪嘧磺隆)、嗪吡嘧磺隆。这些药剂对慈菇、莹蔺等难防治杂草效果和使用技术有所差异,需要咨询有经验的农户或农资经销商,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采用毒土法。

水稻插秧后管理要点

一、扶起倒苗。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二、灌护苗水。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冻害。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四、插秧后的灭草。插秧后3-5天,当秧苗返青后灌3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过筛的细潮土撒施,施药时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药后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补水。若插秧早,施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150克。若插秧后没用除草剂的封闭稻田,且稗草长到1.5-2叶期时,每亩用96%禾大壮20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施药时应保持5-6厘米水层,防止药害的发生,且也防止了那种串水灌溉降低药效的现象。

五、补苗。如果插秧时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这样的必须补苗补插。

水稻插秧的注意事项

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水层调整到1--2厘米左右(薄水或花达水状态)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粘夹秧苗,秧槽内易塞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检查田间沉淀情况

检查方法是食指在泥面2厘米左右划沟,周围泥浆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固定不好,散苗、倒苗多,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沉降时间过久,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泥浆不能及时合拢,易造成漂苗、缺苗。

水稻插秧顺序

根据地情、田间路、挑苗方便路径选择顺序。应从低洼池开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护苗水,节约用水,提高水温,减少肥料流失。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下一页更多精彩“水稻管理方法” 

p副标题e

水稻管理方法

一、因田施管,促禾苗平衡生长。 晚稻大田前期的肥水管理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因此,抛插后,应早施肥、早管理、早排水。从今年禾苗前期生长的实际情况看,大体可分成三种不同类型进行施肥管理。第一类是早播早插田,这类田以中迟熟种为主,本田生长期长,施肥技术上要突出均量和平衡,抛插后3—5天内,亩追尿素、氯化钾各8—10公斤作壮蘖肥;幼穗分化初期亩追三元素复合肥10—15公斤作壮穗肥。

第二类是正常播插田块,这类田以中熟种为主,是今年晚稻的主要类型,其施肥时间和数量可参照第一类田,在追好促蘖肥和壮蘖肥的基础上,根据中期禾苗生势酌量轻施或不追壮穗肥。第三类是迟抛迟插田,这类田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早熟种,也有老秧龄的中熟种、秧田边远田等。施肥上要从重攻前期肥,促进早生快发为主,可于抛后5—7天亩追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中期视禾苗生势补肥。

前期在抓好施肥管理的同时,要及时加强水分管理和做好第三代三化螟及稻瘿蚊的挑治工作。水源充足的田块,回青后要实施露田与浅灌轮回交替的排灌方式,促进低节位分蘖生长粗壮和根系纵向生长;水源不能保障的田块,要注意实施节水灌溉,既要防止因干旱影响禾苗正常生长,也要防止长期深水淹灌造成禾苗生长不良的现象。当禾苗生长至够苗时,要转入露田管理阶段并实行早露轻晒,以露为主的技术措施。进入幼穗分化后,要转入干湿交替排灌结合的水分管理措施,破口至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有2厘米以上的浅水层,特别是遇“寒露风”时,要落实好深水保禾的措施,确保正常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成熟期要注意干湿排灌,防止断水过早影响粒重而减产。

二、加强中后期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 对病、虫、鼠害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除以栽培手段提高禾苗本身的抵抗能力外,还应认真留意植保技术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情况,一旦发生病虫危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在“破口期”重点抓好稻瘟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普治和挑治工作,发现被危害田块和发病中心应及时施药扑灭,控制蔓延。进入成熟期投入鼠药防止鼠害。各地在后期应认真抓好病、虫、鼠害这一关键,努力把病虫鼠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水稻苗期管理方法

1.控制温度: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一般是高温长叶,低温长根,所以,在温度控制上应坚持促根生长的措施,严格控制温度。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在4月19日左右育苗的农户,由于播种后气温下降,气温在8-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

2.控制水分: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

3、做好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根据棚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由其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在3叶期以后逐渐大通风,棚内外温度接近一致,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等待插秧。

4.除草。当前期封闭除草效果不佳,仍有大量杂草出现时可以在秧苗2.5叶期前后选用敌稗、快杀稗或者千金等除杀稗草,如果阔叶杂草较多可以选用苯达松配合施用。

5.防病防虫。在秧苗1.5-2.5叶期喷施瑞苗清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或应用立枯克星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可有效防治秧苗立枯病及青枯病。在移栽前5-7天秧苗喷施氧化乐果预防潜叶蝇 ,同时喷施富士一号或三环唑预防苗瘟。

水稻移栽期的管理方法

一、精整大田

早茬□的田块,应争取耕翻晒垡。迟茬□的田块,则要抓紧时间抢耕抢栽。一般进行一耕、一旋、一平作业,使田面高低小于3公分左右,达到平、深、松、软的要求,为水稻移栽后早活棵和促进发根、分蘖提供良好条件。

二、施足基肥

耕翻整地前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配施速效氮、磷、钾肥。用碳酸氢铵作基肥,最好在耕前施下,据试验,其肥效利用率可达58%。基肥中氮肥的用量,杂交中籼稻应占总施氮量的3O%~4O%,中粳稻占4O%左右,单晚稻则为4O%一5O%。除此之外,如缺钾严重的田块,每亩可施用2OOml生物钾肥,以提高土壤的供钾量。

三、适宜基本苗

一般常规粳稻中苗手栽的丰产方每亩插l.8―2万穴,基本茎蘖苗5―6万。大面积生产每亩插2万穴左右,基本茎蘖苗6―8万。一般大田每亩插2.3万左右,基本茎蘖苗8万左右。小苗栽插则可在中苗的基础上适当降一些,大苗栽插可适当增一些。肥床旱育抛栽,小苗抛栽的,丰产方每亩抛栽4―5万基本茎蘖苗,大面积生产每亩抛栽6―7万基本茎蘖苗。

四、合理的株行距

旱育秧栽后“爆发力”强,适宜采取扩行(距)缩株(距)栽插,以增加行间通风透光性,延迟封行时间,协调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壮秆,增强抗倒性,提高茎蘖成穗率。杂交稻行距3O―33公分,株距lO―l3公分。粳稻丰产方行距28公分以上,大面积生产上的行距为26―28公分,株距均为lO―l3公分。土壤肥力低、生产条件差的,行距可适当缩小,株距则保持不变。

五、浅水浅插

栽插时要做到浅水浅插。因为大田表层土壤养分丰富,地温较高,通气良好,故浅插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分蘖。如秧苗栽插过深,则易使分蘖节处于通气不良、营养状况差的环境条件,而导致稻苗返青分蘖推迟。一般手栽深度以控制在3公分内为宜。水稻抛秧田,要坚持湿润抛栽,不能有水层,更不能有深水层。为提高抛栽质量,确保抛匀,在抛栽时要做到:一是要来回抛两次以上。二是抛后按2米抛幅清理人行道。三是做好平水缺,以防抛后遇大风暴雨而漂秧,造成秧苗一边倒。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78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