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民间风俗有哪些

梓炫0分享

立春民间风俗有:咬春、迎春、打春、戴春鸡、佩燕子、吊春穗等等,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立春民间风俗有哪些

1、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

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2、迎春

立春时“迎春”也是一项传统习俗。

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

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4、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

每年的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5、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

每年的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

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6、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

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

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春要吃萝卜的典故

传说,远古的时候,人们在狩猎的同时,开始搞点农业,那时候三皇五帝也都把种粮列为万行之本。乡人呢,更是以种粮为天职。所以,不论三皇五帝,还是乡人百姓,对一岁之首的春,更是心里十分重视。那时候,人们到了立春这天,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仪式来庆祝。

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收拾利落田地场院,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人人心虚气短,失神落魄,没有一丁点精神,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敲门,没人应声。门虚掩着,他寻思了一下,便说着:“屋里有人吗?”推门进屋。屋里的炕上躺着五口人,个个脸色焦黄,昏沉沉像睡着一样,满屋尘土,看样子已是有些日子没人打扫了。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他赶紧来到一个中年人跟前,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

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

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

从此以后,人们便在立春吃萝卜,以求平安。


    6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