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
猎豹又称印度豹,是猫科动物的一种,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猎豹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奔跑时速可达120公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猎豹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猎豹的生活习性
1、活动
(1)猎豹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一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早晨5点钟前后开始外出觅食,它行走时非常警觉,不时停下来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可以捕食的猎物,同时也防止其它的猛兽捕食它。
(2)猎豹一般是午间休息,午睡时每隔数分钟起来查看一下周围有什么危险,猎豹每次一般只捕杀1只猎物,每天行走的距离就是大概5-10km,虽然猎豹善跑,但是它行走距离并不远。
2、猎食
(1)猎豹为食肉动物,猎物主要是中小型蹄类动物,包括葛氏瞪羚、黑斑羚、汤姆森瞪羚、小角马等,在食物匮乏时,也会袭击斑马,同时鸵鸟也是猎豹经常捕食的对象,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30m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猎捕时速度较高可达到时速120km,仅1脚着地,但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猎豹会因身体过热而死亡。
(2)猎豹一般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如果猎豹猎捕失败,那将是浪费体力,一般6次捕猎中仅有1次会成功,猎豹刚捕捉到猎物后,可以用嘴持续咬住猎物颈部直到断气而期间鼻部大量进行呼吸,但全力奔跑后的猎豹体能状况孱弱,需要数10分钟复原,所以更无法迎敌非洲豺犬,只能放弃到手猎物。
(3)但曾有极端的案例是一头猎豹捕猎后,还会赌命将一头非洲豺犬驱走,一只猎豹连续追猎5次不成功或猎物被抢走,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再没力气捕猎。由于猎豹的牙非常短,所以猎豹有时还不能用牙来把食物咬死,经常是靠上下颚就是像钳子一样把猎物的脖子钳住,使猎物窒息死亡。
(4)尽管猎豹跑得快,但因为跑得距离比较有限,因此在捕食时,它会尽量地、一步一挪接近猎物,尽量不让猎物发现它,在它靠得足够近时,它才开始突然一下纵跳出来,猛扑向猎物,这时靠速度来抓住猎物,如果它在第1次抓不住的话,那么猎物很可能逃走。
(5)因为猎物跑得比较快,如羚羊就是善于躲避,不断地急转弯,有可能躲避掉猎豹的追捕,所以猎豹在抓动物时会尽量伸出它的爪子,因此爪子总是露在外面。
(6)猎豹的爪子会尽量抓猎物的后肢,然后再扑上去咬住它的脖子,制服猎物,一般等猎豹咬住猎物的脖子5-10分钟以后,那些大型的猎物才会死亡,等那些猎物死亡后,猎豹就将那些猎物的尸体拖到密林中间进行进食。
3、奔跑
(1)猎豹是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到115公里,如果人类的短跑世界冠军和猎豹进行百米比赛的话,猎豹可以让其先跑60m,但最后到达终点的会是猎豹。
(2)猎豹跑得那么快,但对它整个身体的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都是一种考验,当猎豹奔跑速度达到115km以上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在超负荷运转,由于猎豹一下子无法把囤积的热量排出去,就比较容易出现虚脱症状,所以猎豹一般只能短跑几百米就减速了。
(3)猎豹的身体就过热会产生虚脱的现象,所以这种奔跑是很伤元气的,有时就是猎豹抓住了猎物,因为猎豹跑得太快,所以它那个时候也没办法进食,必须要休息一下,或者喘喘气,才能开始进食。
4、天敌
在自然界猎豹常被一些体型非常大的猫科动物,比如说被狮子打败,或者有可能被狮子咬死吃掉,一般幼豹的成活率比较低,2/3的幼豹在1岁前就被狮子鬣狗等咬死或因食物不足而饿死。
猎豹的繁殖方式
猎豹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幼崽(出生至18个月)、青春期(18至24个月)和成年(24个月及以后)。
猎豹的妊娠(怀孕)期为93 天,每窝产仔数从1只或2只到6只幼崽不等(偶尔有8只幼崽的记录,但很少见)。在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保护区,幼崽的死亡率高于非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与大型捕食者的距离更大。在这些地区,猎豹幼崽的死亡率可高达90%。
雄性猎豹一般也会争夺配偶。它不是一夫一妻制,它在野外是自由竞争。怀孕期是91到95天,一只雌性猎豹它一胎可以生1-6幼崽,通常来说是2-4只。产崽的雌性猎豹,将它的巢建在那些草比较密的,或者是丛林的深处,或者是沼泽地,一些其他动物到不了的地方,因为有可能一些猛兽可能会捕食这些小猎豹。
一般小猎豹长到1岁以后,它们才会开始独立地捕食。小猎豹体重一般是240-300克,要生下来2-3天之后才会爬,4-14天以后眼睛才会睁开,21-28天之后才开始取食,两个月以后开始断奶。9-10个月以后,雌猎豹开始达到了性成熟。雄猎豹的话一般要十四个月龄才能达到性成熟,小猎豹出生的时候,它背部有一些斗篷状的毛,那个蓬松的毛一般的是在两个半月的时候这些毛就开始脱落。
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15年,但是在人工圈养状态下,猎豹它可能生存18年。
交配
除非有幼崽陪伴,否则雌性会过着孤独的生活。不像雄性猎豹喜欢和它们的联盟一起生活在固定的领土上,雌性猎豹在与多个雄性群体的领土重叠的“家庭范围”内旅行。雌性猎豹的栖息地取决于猎物的分布。如果猎物四处游荡,雌性的范围会更大。
雌性猎豹的发情是不可预测或规律的。这也是圈养猎豹难以繁育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员发现,交配接受度取决于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是由雄性的接近及其气味标记触发的。发情期长达14天,在此期间雌性将与多个雄性交配。在发情期遇到雌性猎豹的雄性猎豹会与雌性猎豹呆在一起并交配长达三天,并且在一天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交配。在交配方面,联盟中没有占主导地位的雄性声称可以独享雌性。联盟内的所有雄性都会交配。
幼崽
出生时,幼崽重8.5到15盎司,失明和无助。它们的母亲会耐心地给他们梳洗,安静地发出咕噜声,并为它们提供温暖和安全感。大约一天后,妈妈就会离开幼崽自己去寻找,这样它就可以继续照顾幼崽了。这是幼崽最脆弱的时候,因为它们得不到保护。它们将住在一个僻静的巢穴中,直到它们长到大约6到8周大,它们的母亲会定期将它们从一个巢穴移到另一个巢穴,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母亲将独自照顾她的幼崽。
大约六周大时幼崽开始跟随母亲的日常旅行,因为她正在寻找猎物。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她不能走得远或走得快,幼崽的死亡率最高。在此期间,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幼崽能够存活下来,因为它们会因被狮子和鬣狗等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的捕食或受伤而死亡。这是教授生活技能的时候。
猎豹幼崽的背部有一层厚厚的银灰色地幔。地幔通过模仿一种叫做蜜獾的好斗动物的样子来帮助伪装幼崽。这种模仿可能有助于阻止狮子、鬣狗和鹰等掠食者试图杀死它们。幼崽在大约三个月大的时候失去了它们的地幔。
四到六个月大之间,猎豹幼崽非常活跃和顽皮。树木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点,并允许发展平衡技能。幼崽的半不可伸缩爪子在这个年龄段更锋利,可以帮助它们抓住与兄弟姐妹一起攀爬的高大“游戏树”。学习狩猎是幼崽将要培养的最关键的生存技能。一岁时,猎豹幼崽会与母亲一起参加狩猎活动。
大约18个月大时,母亲和幼崽最终会分开。虽然不完全擅长独自狩猎,但独立的雄性和雌性幼崽会再坚持几个月来掌握他们的狩猎技能。当青春期雌性开始骑自行车时,占主导地位的雄性会向她们求爱并赶走她们的兄弟。
寿命
野生猎豹的成年生活是艰难的。野生猎豹(雄性和雌性结合)的平均年龄跨度为10-12 岁。野生成年雄性的平均寿命偏低(8年),部分原因是与雄性竞争群体的领土冲突。成年死亡率是野生猎豹种群增长和生存的最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圈养的猎豹可以活17-20 年。
猎豹的外形特征
猎豹躯干长1-1.5米,尾长0.6-0.8米,肩高0.7-0.9米,体重20-80千克,雄猎豹的体型略微大于雌猎豹。背部的颜色是淡黄色,腹部的颜色比较浅,通常是白色的。猎豹的英文
Cheetah,就是有斑点的意思,猎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这个特征可以用来区别猎豹与豹,这两条黑纹有利于吸收阳光,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猎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它的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瞳孔是圆形。因为猎豹具有这种流线型的体型,所以跑起步来显得十分轻盈。加上猎豹的脊椎骨十分柔软,它无论是站立的时候,还是奔跑的时候,它的身体的轮廓都像是一座青铜作品。猎豹的牙很锋利,但是比较起其他的大型猫科动物,猎豹的牙比较小。
猎豹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
猎豹的栖息环境
1、猎豹又称为印度豹,是猫科猎豹属的一种动物,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猎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1道黑色的条纹,尾巴末端的1/3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体型纤细、腿长、头小。
2、猎豹主要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以及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猎豹为食肉动物,主要食物为各种羚羊,一次只捕杀一只猎物,奔跑速度极快,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15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现存3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