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方法
燕雀亦称“虎皮雀”。属雀形目,雀科。该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及长江以南各雀,繁衍在国外。为珍稀的笼鸟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雀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燕雀的生活习性
迁徙:燕雀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
食性: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
习性: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晚上多在树上过夜。由于啄食农作物,对农业有一定害处。但繁殖季节也吃昆虫,对森林有益。该鸟易于驯养,亦可作为观赏鸟,也可以作为表演用鸟。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燕雀饲养的方法
[形态]:头顶、头侧、后颈上背等均呈亮黑色,背羽基部白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的中央白色,两侧黑色,肩羽和翅上的小覆羽黄褐色,大覆羽、飞羽及尾羽均黑褐色,具白色或黄白色狭边或端缘。喉和胸均黄褐色,至两胁转为黄白色,多少并具黑斑,腹和尾下覆羽均白色,后者演染橙黄色。雌雄鸟羽色基本相同,雌鸟羽毛稍苍淡。眼褐色,嘴角黑色,在冬自卫季呈褐黄色,脚趾等淡黄褐色。
[生态]:该鸟多栖息于山地及平原混交林中,有时也落在林间灌丛或草地上。大多结成大群活动,常在飞翔时鸣叫。食物以植物为主,兼食昆虫。
[饲养]:该鸟比较喜欢吃含脂肪多的苏子,平时可按苏子40%、稗子40%、谷子20%混合后喂鸟,同时组以充分的青菜和清水。日常管理应当注意:冬季应每天上午10时左右进行日光浴。同于这各鸟不喜欢水浴,可经常换浴罐里的水,使之逐步适应水浴。夏季应注意燕雀比较耐寒,但不耐炎热,到了初夏,可以停止日光浴,由于这时开始换羽可以把它放在黑暗凉爽的地方。燕雀还能教以接物、放飞等。雄鸟饲养后如果很驯服,还可与芙蓉鸟杂交,培育新的观赏吕种。
[繁殖]:该鸟在野生环境中,每年的6月初进入繁殖期,巢筑在松树、杉树上。巢十分精细,呈杯状,由杂草、细根等编织而成,外敷以苔藓、蛛丝,内垫以毛羽等。卵呈褐白色或蓝绿色,卵壳杂以红褐色或黑褐色斑点。但是,燕雀迄今未有人工繁殖成功的例子。
购买金翅雀时,一是要选当年生幼鸟,一般的幼鸟,是否当年生看脚上的鳞片就可知道;二是选没有病的小鸟,把头插在翅膀底下,全身羽毛蓬松,没有精神,泄殖孔沾有屎的鸟,绝对不能饲养;三是要选体形大长得匀称、动作活泼的鸟;四是避免在一个店选择过多的鸟,防止一个鸟群中的近亲交配。
燕雀的形态特征
燕雀雄鸟繁殖羽额、头顶、头侧、枕、后颈、背、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以及最长的尾上复羽灰黑色,或多或少缀有蓝色。肩、翅上中复羽、大复羽尖端、腰和尾上复羽白色,翅上小复羽锈棕色,初级飞羽黑褐色,羽基较淡。尾黑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的淡色斑。颏、喉和上胸锈棕色,下胸、腹、两胁和尾下复羽白色,刚换上的新羽上体黑色部分多被有锈色羽端(直到5月才退去)。肩锈色,大复羽尖端赭色,飞羽和尾羽外翈具淡色羽缘。
冬羽额、头顶到枕蓝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末端羽缘棕黄色,颊、眼周、耳羽黑色,羽端沙棕色,后颈至上背黑色,羽基灰白色,端部羽缘棕色。下背、腰和尾上复羽白色;长的尾上复羽黑色,羽端棕黄色,尾羽黑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缘。飞羽黑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除第一枚外,外翈中段具绿黄色狭缘,三级飞羽端部外翈具宽的棕红色羽缘。肩羽和翅上小复羽基部灰色,羽端橙黄色,中复羽棕白色,大复羽黑色具棕色羽端。颏、喉和上胸橙黄色,下胸和腹白色,尾下复羽白色沾棕、呈棕白至棕黄色,两胁淡棕色具黑色斑点;腋羽和翼下复羽淡棕色。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雌鸟春夏羽羽色和雄鸟相似,但较雄鸟淡,上体黑色部分被褐色取代,且具淡色羽缘,头和背部具不明显的纵纹。秋冬羽羽色和雄鸟秋羽相似,但羽色较暗、不及雄鸟鲜亮。头顶至上背黑褐色,羽缘暗红棕色,下背至腰灰白色,尾浅黑色,具白色狭缘。颏、喉沙棕色,上胸暗橙棕色,羽端灰棕色,下胸、腹和尾下复羽灰白色。幼鸟和雌鸟相似。
燕雀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成对分散营巢繁殖,巢多置于桦树、杉树、松树等各种树上紧靠主干的分枝处,距地高3-5m。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和桦树皮等材料构成,外面常掺杂有苔藓,内垫有羊毛、兽毛或羽毛。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7枚,多为6枚。卵绿色、被有红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8-21.5mm×13.8-14.5mm。
有关恐龙的知识相关文章:
★ 动物百科知识大全
★ 动物百科知识大全
★ 动物科普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