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舒洪0分享

编写教案有助于老师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篇1

半年来,我把“自主学习五步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认为,此方法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其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每上一节课,我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解决。问题用幻灯机投在屏幕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看书。看完书先让学生解决幻灯片投出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果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

二、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仪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找答案,学生还可以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老师还可以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还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检测的形式进行调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要更正。这样,教师讲得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内容在能力的培养下,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以上是我半年来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一点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指正。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篇2

一、教材体系结构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下册由6个单元20课组成。每个单元由3-4课构成,每课一般包含三框内容。上册主要讲述自立自强、正确处理和师长的关系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等。下册主要讲述了分清是非、与法同行、复兴中华等内容组成。本册的主线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立自强。本单元由3课构成。第一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习惯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第二框,主要介绍了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等好习惯。第三框,提出了培养好习惯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必须有实际行动。第二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积极锻炼,不断提高生活处理能力。第二框,使学生认识到心态是可以选择的,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和宽容别人。第三框,使学生认识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尝试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三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的特征。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第三框主要讲述了磨砺坚强意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第二单元:亲近师长。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四课。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使学生懂得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也不应挑剔父母,人生的辉煌要靠我们自己创造。第二框,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最伟大的。第三框,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从而采取切实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五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介绍了代沟产生的原因及跨越代沟的基本方法――沟通。第二框介绍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逆反心理。第三框教育学生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学会化解和父母的矛盾。第六课,主要有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意义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第二框,要求把老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理解和接纳老师。第三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法》规定的,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理解、支持和尊敬教师。本单元的主题是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和尊敬老师。

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由4课组成。第七课。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行为的分类、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第二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作为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第三框,这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必然要求。三思而后行,就应当在行动前慎重决策、行为中及时调控、对行为的后果勇于承担责任。第八课有三框构成。第一框:在中成长,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尽义务,都应当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框,主要说明一个人因社会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责任。第三框从生理、心理和法律的角度讲述了十四岁的责任,教育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九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形形式式的承诺,初步领悟承诺的内涵。第二框主要讲述了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三层意思,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第三框主要告诉学生做出承诺之前必须量力而行,做出承诺之后,必须尽力而为,当承诺不能兑现时,应通过妥善的方法予以解决,做诚信的人。第十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说明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中要承担多重责任。第二框主要讲述了勇敢地承担责任的表现和意义。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11课,包含三框。第一框主要讲了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地对待别人等。第二框主要讲了正义的内涵、维护正义的意义、维护正义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第三框主要讲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及为人正直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做一个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人。第12课包含三框内容。第一框,主要讲述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表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防止好奇心的负面影响。第三框,课文列举了抽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杜绝不良嗜好。第四框,课文列举了吸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第13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了休闲的功效、休闲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方式。第二框主要讲述了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培养高雅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框主要讲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及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帮助学生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本单元由4课组成。第14课,共三框,第一框主要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二框主要讲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互补性。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和主要讲法律的作用、犯罪、违法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第15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权利意识。第三框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16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第二框主要介绍了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第三框主要讲述了作为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教育学生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第17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第二框主要讲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基本要求,采取揭露他人隐私以达到破坏他人名誉和人格的目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个人的隐私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第三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要有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本单元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本单元由三课构成。第18课,由4框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第二框,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第三框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第四框,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第19课由两框构成。第一框,引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第二框,主要讲了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第20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我国的政策。第二框,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作用、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教育学生节约保护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第三框,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本单元以国情教育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三、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二)更新教育理念,激活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与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提倡学生用的头脑,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道德内容外,还应该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注意挖掘教材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要素,使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篇3

1、什么是正义:

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2、正义的意义: 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3、正义的要求: 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4、正义的行为和非正义的行为: 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②凡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5、正义制度的作用:

公平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既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制度和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6、制度的正义性的表现:

制度的正义,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让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即程序的正义。

7、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

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8、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利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正义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9、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10、正义对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作用)。

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利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正义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失去了正义的支撑,那么,社会的大厦就会土崩瓦解。

1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①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没有人可以例外。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②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12、非正义行为:

①非正义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②面对非正义的行为,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一个人的利益。

13、正义感的具体内容: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14、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15、有正义感的人具有的品德:

有正义感的人为人正直,做人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

16、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①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取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②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③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篇4

5,1 我们都是公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a)什么是"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应具备什么条件

b)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c)在我国,有没有既是中国公民又是美国公民这样的人呢

4)作为中国公民,我们除了要掌握公民的含义外,还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对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二,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思考上述第四个问题.

(一要树立国家观念;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1, 为什么要树立国家观念

2, 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3,为什么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做个合格公民.

课本P7 "个案研讨" : 以"从富川中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为话题,

说一段话.

(要做一个合格公民,不仅要树立国家观念,民主观念,道德观念,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还要将这些观念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广西富川这个中学生以行动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作出反映,提出建议,就是好榜样.)

思考: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公民责任需要担负 (学生讨论)

活动——创意方案 "我做合格小公民"

以小组为单位,以"树立公民意识,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起草一份行动方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 阅读与感悟 "公民责任就在眼前"

结束语: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国家法律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社会公德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三,练习:

材料一:北京学生梁帆,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去荷兰参加会议.一进会场,只见宾馆门前的旗杆上,几十面色彩缤纷的各国国旗迎风招展,但没有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他震惊了,立即找到会议的组织人员说:"一定要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因为我在这儿!"梁帆的庄严申明受到了重视,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梁帆也受到了外国人的敬畏,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材料二:河北大冶市年仅12岁的小学生黄某和同班4名同学私自到距学校200米的鱼塘内游泳.黄某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已上岸的4名同学看到后,其中一名哭着要喊救人,另一名同学却制止说:"如果现在喊人,老师就会知道我们私自游泳."结果黄某沉入水底,弱水身亡.事后,4名同学还将黄某的衣服藏在距鱼塘300米远的一块南瓜地里,随后一同返校,直到黄某的家人报案,警方才从水中打捞出黄某的尸体.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1)为什么梁帆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2)材料二中这几个同学的意识中缺少了什么

(3)你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应该怎样做

教学

反思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篇5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是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 法 教师教法 情景教学,引导法

学生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 备 教师准备 教案

学生准备 预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近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农民工在找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事项:要清楚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与用工单位签定试用合同,要与用工单位的工资待遇等等.为什么要提醒他们这些事项呢 (为了民工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监督用工单位去履行义务,不出现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出现.)

课题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2,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学生阅读教材将内容划起来)

●判断并说明:阅读教材P12—13思考: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 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 (学生思考列举)

●分析讨论: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谈论分析;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的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看法的 为什么

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思考:大家听说过丁晓兵这个人吗 (学生如果知道就让学生介绍他的事迹,否者,由教师简单介绍他的事迹)国家为什么给了他这么多的荣誉 (学生分析回答)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讨论: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做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对这件事,你是持什么态度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三,维护权利 履行义务

1,维护权利: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思考分析:春节期间,有些群众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吵吵闹闹,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息,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娱乐活动是公民的权利,谁也关不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自觉履行义务:(学生划书)

●课堂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今后,你会怎么做

作业:完成作业本上题目

教学

反思

    68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