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

立博20分享

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1

1、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

(2)政党的三大特征

①政党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

②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③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政党的特征

(3)理解政党同阶级、国家、国家政权、政治的内在联系

政党、国家政权、国家和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是阶级性质决定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政党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性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在现代社会中,作为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一般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性质是同执政党的阶级性相一致的。在国家政权存在的情况下,各种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的政权有关。

2、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1)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政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政府或组织政府、领导政府。

(2)当代世界各国通常是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①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②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条件。

③在现代各国一般都有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3、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1)含义及类型

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政党制度按其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①含义: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②类型: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存在不同形式,主要有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操纵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典型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主要政党或者几个政党联盟,操纵选举,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典型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度、巴西等国,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

③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B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C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D骗和麻痹劳动人民。总之,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两党轮流执政,还是多党联合执政,都是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执掌政权,都没有改变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

④实质: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3)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的民主党派

①八个民主党派的名称: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②建国后,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及其性质的变化:他们由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转变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是指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要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各党派要真诚相见,以诚相待,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同样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在宪法规定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同时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又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3)多党合作制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职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的协商。政治协商已纳入决策程序,成为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的监督。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查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4)多党合作制适合我国国情(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具有显着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5)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①西方国家所建立的民主形式和程序,其中的合理部分可供我们借鉴和参照

②西方多党制从根本上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绝不能搬用它。

第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第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第三、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2

一、经营公司

(一)依法设立公司

1.生产的微观主体(微观基础)

(1)企业的含义和作用:P41--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国民经济的细胞

(2)企业的地位:﹎﹎﹎﹎﹎﹎﹎﹎﹎﹎﹎﹎﹎﹎﹎﹎﹎﹎﹎﹎﹎

(3)企业的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按所有制不同):公司制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按组织形式不同)

注意: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企业的成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履行一定的程序和手续。

★企业成立的条件是:

思考:学校是不是企业?

★公司与企业的区别;法人、非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分为非企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前者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后者包括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如外资企业等)。两者的区别在于非企业法人无独立的财产,其财产属出资人所有(或出资人共有);企业法人在法律上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财产,并与出资人财产相分离,其财产是其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在我国,公司包括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

无限责任、有限责任是对出资人(股东)而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的个人、合伙人要用自己的所有财产对企业的对外负债保证偿还,即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称为有限责任。这是因为当出资人将自己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作价投入公司或认购股份后,出资人即丧失了该财产的所有权,而取得对公司的股权,成为公司的股东,公司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例如:出资人以房产出资,须将产权登记的产权人变更为公司。股东无须再用其他个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出资人风险大,适合于规模小、风险小的投资预期。公司股东风险相对小,公司规模更能适应大多数投资者的需要,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规模可以小到3万元成立的公司,大到跨国公司、企业集团。

2.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1)公司

A、公司的含义、特点:P42

公司的基本特征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不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是企业法人)

B、分类及其异同P42--43: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两者的比较见43页图标

★注意:新《公司法》规定,一元钱可以办公司。("个人独资公司")

C、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职能P43: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组成

(2)公司与公司制P42--44:

★★公司制:

地位P4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优点P44--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作用P44:①这是市场经济中国家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有利于筹集资本,扩大生产规模;②采用公司制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焕发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的区别:

就我国公司法而言,子公司一般是指母公司出资设立的被母公司控股的公司。一般来说母公司在子公司都拥有相当一部分股权,有很强的控制力,但是子公司本身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一般来说,如果母公司控股比例达到50%以上,我们称为"绝对控股";如果母公司控股比例在所有股东中但又不超过50%,我们称为"相对控股"。与子公司相对应,我国公司法规定,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

【例1】(2005·江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是()

A.北京故宫博物院B金陵饭店C.中国联通公司D.海尔集团

【例2】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是()

①前者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后者不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②前者的股东负有限责任,后者的股东负无限责任③前者是许多产权人的联合,后者是少数产权人的联合④前者是资本主义的,后者是社会主义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含义和目的--利润。P45

2.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P45--46:

决定因素:①战略要正确②科技是关键、管理要科学③经营要诚信

其他因素: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兼并与破产,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素质。

3.公司经营不善的后果--企业的兼并、破产的含义及其意义:P46-47最后一段

【例3】企业要想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

①引进人才,开拓市场②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③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④密切关注市场信息,把握商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⑤降低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例4】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被兼并的好处是()

①减轻了财政负担②有利于把劣势转化成优势③资源得到有效利用④扩大市场份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与就业

(1)劳动光荣:P45第2段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决定性力量。

(2)就业的意义:P48第1段4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

(3)我国就业的形势:P48第2段3方面的表现

(4)就业的途径:P49第一段(政府和劳动者两个角度)

一靠:党和国家。二靠: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例5】就业有利于()

①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②促进经济发展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例6】(06年广东31不定项选择)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A.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B.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C.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D.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总量失衡

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哪些权利:P51第1段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劳动者在我国主人翁地位的表现。

(3)维护劳动者的权益:P51最后一段(重点)

A.基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B.依据: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C.途径(怎样维护)

①国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②用人单位: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切勿违法。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3

一、课标要求

1.内容目标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2.提示与建议

(1)演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

(2)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生活中的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二、高考考点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知识梳理】

1、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具有客观性及要求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

3、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4、联系的多样性及表现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5、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村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7、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行动方案,实现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8、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要素作为系统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系统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第三,不可分割性。要素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9、系统的特征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要素并使各个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第二,有序性。系统都是有序的组合,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0、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21世纪教育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参与,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熟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重点知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案】

【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9—p12,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重点)

2、文化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吗?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1)

(2)

(3)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国内:

国际: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怎样?我国应该如何提高文化的竞争力?(难点)

二、【知识整合】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

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举办对全省消费市场产生有效促进作用。1-9月,江苏省住宿餐饮业开始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6%。

全省社会消费稳步增长,货物贸易平稳发展,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走出去”增势稳定,开发区建设水平提升,商务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局面

青奥会的举办对南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探究二: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林匹克盛事。来自世界各地的3700多名15岁至18岁的运动员聚会南京,参加了28个大项、222个小项的比赛,同时还全程参加了20项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

青奥会的举办有何政治意义?

探究三:

材料1:2014年全国-票房累计已达265亿元,今年中国-票房总收入能否冲破300亿元大关,从12月起正式拉开序幕的贺岁档成为关键。与去年贺岁档《私人订制》和《警察故事2013》“双龙戏珠”不同的是,今年贺岁档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吴宇森久违银幕五年推出的《太平轮(上)》、姜文四年磨一剑导演的《一步之遥》以及徐克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智取威虎山》三部-。因此外界普遍看好在最后一个月的贺岁档中,中国-市场能够创造出超过30亿元的票房收入。

材料2:伊朗对美国人拍摄的诋毁伊斯兰先知穆罕穆德的-《穆斯林的无知》表示强烈谴责,该-在利比亚引发强烈-,并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身亡。伊朗媒体称,伊朗计划13日在首都德黑兰举行反美-。

上述两材料分别说明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无影响?

探究四: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否意味着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就会好起来?

探究五:

材料:2014年暑期,在内地市场火爆异常的《变形金刚4》,终于以超14亿的票房成绩,狂甩-《阿凡达》,成为目前中国-市场上票房纪录保持者。

这一材料反映了什么?

探究六:

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正在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

思考:文化与政治的交融体现在哪里?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5

文【教学目标】

1、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

2、了解阅读《文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涉及经济、政治两大领域,必修三《文化生活》则涉及文化领域。

〈讲授新课〉

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读书讲“校园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穿衣讲“服饰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出门讲“旅游文化”……时时在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然而“熟知非真知”,我们的生活虽与文化联系非常紧密,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深入研究过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发展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看待中华文化的精髓?怎样进行文化建设?这是《文化生活》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生活的主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当然也包括文化建设。

1、文化的重要性

(1)对个人

(2)对民族和国家

2、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

(1)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创新的意义。

(2)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

(3)知道中特文化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学会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5)认识到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阅读教材的方法

(1)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2)正文、辅助文的要求不同。

(3)综合探究课是帮助你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引导学生看目录,知道《文化生活》分为四个单元,其中第一、二单元讲述文化一般,第三、四单元讲述中华文化。然后重点分析第一单元,指明其地位作用(起始、基础)和主要内容(两课四框一综合探究,按“从社会发展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内容)。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处理P7探究五,知道文化素养就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其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非常丰富。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处理P4探究一,知道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非全部内容,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处理P8探究六,知道马义是科学、先进的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辩证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的例题和选择题。

【书面作业】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文化的力量(《第二教材》P38)。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为陌生,再者文科特长班和普通班以及理科班在课前准备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不完全相同,要有预备方案才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准确,重点知识要讲精讲细,能当堂运用练习一下,本节课原本设计的课堂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后在设计课堂教学上时还要多注意课堂的高效。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成人高考数学教案5篇最新

成人高考英语教案范文集锦

2018年成人高考指南 专升本高数重点复习

土木工程函授专升本的自我鉴定范文5篇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5篇

书法培训班招生简章5篇

    4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