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性教育(3)
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常见的问题
问题:在您看来,性教育可分为哪些比较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回答:性健康教育问题没有年龄和性别之分,应是针对所有人的,区别在侧重点不同而已。国外有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使其在人格、素质培养、体质发育等方面得到正确地引导。可以肯定的是性健康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我认为大致上应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3-6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大体知道自己的性器官;
7-14岁,让孩子了解一般的生理卫生知识,包括避免遭受性侵犯、性骚扰,以及面对“爱”的困扰;
15-18岁,进入性成熟阶段后,重点在于性心理、性观念的正确引导,同时做好避孕知识和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宣教;
18岁以后,进入成年阶段,对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更多地应该了解中青年常见的一些生殖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如何排解恋爱、婚姻的困扰和问题。
如果能够以这样的顺序完成整个性健康教育,对于人的性心理、性生理健康都会有很大帮助,从而更容易建立自信,在工作上也获得成功。
问题:如果缺失了正确的性教育,会有怎样的不良后果?
回答:结合一个门诊案例,来讲下失败的性教育产生的恶果:
有一位30岁的患者来门诊就诊。主要问题是婚后半年一直无法完成性生活,尽管毕业于我国一所极为著名的学府,但他主观认为是因为青春期手淫过多所致,性生活时非常恐惧。又因为自己的阴茎偏小,腋毛稀少,认为自己性发育有问题,甚至怀疑自己是两性人。通过心理辅导、药物治疗持续3个月仍然无法改善,患者进一步加重出现抑郁症。从而丢了工作,也因此离婚。可见,没有良好的青春期性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问题:能否给家长一些建议,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教育需求?需要特别避免和提倡的心理有哪些?
回答:0-3岁的孩子,很少主动问家长性方面的问题,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直接去做。更多的是家长发现孩子各种各样的“尴尬”行为,而自己束手无策。比如:男孩自己摸自己的“小鸡鸡”,女孩夹腿、夹被子、坐着蹭椅子等“自慰”现象。
孩子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达到其他行为达不到的舒服,所以孩子就很自然地总是这样做,这和性发育成熟以后的自慰行为还是有区别的。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理解什么是社会规范,所以家长不要指望给孩子讲一次道理他(她)就能记得。家长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在孩子手里放上一个他(她)喜欢的玩具。
4-6岁的孩子,开始注意周围的事物,还没有强烈的害羞的意识,是最爱提问题的时候。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做爱?为什么我不长毛毛?为什么我的鸡鸡跟爸爸的不一样?为什么男孩子站着嘘嘘,我必须蹲着?等等。以上每个问题对成年人来说都可能会引起害羞尴尬,但是对孩子来说就是好奇而已,他们就是想了解世界。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提问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信息时代孩子的好奇心被各种信息包围着,你不给他们答案,他们并不会甘心,很可能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虽然信息的正确与否他们也并不知道。孩子的价值观是在点点滴滴的知识体系和家庭、社会中形成的,如果他们得到的知识信息是错的,或者在孩子应该学习的时候没及时学会,影响的就不只是几个知识点的问题了。在性教育问题上,甚至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因此,积极地回答孩子的问题,才会给孩子愿意跟家长谈敏感话题的家庭环境,孩子只有比较信任家长告诉他们的性知识内容,他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才会第一时间向家长求助,这对于解决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问题和过早发生不安全性行为问题,以及做好性保护的问题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14岁的孩子,性发育刚刚开始或者即将开始。对于他们身体发生的很多变化并不了解,只能束手无策地等待。所以,不少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很反感身体的青春期发育,他们绝口不提这方面事情,尽力掩饰自己的变化,或者取笑其他孩子的身体变化。这些都说明他们非常关注青春期发育,只是还没有坦然接受而已。
家长不要片面地听孩子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行为,然后以谈论第三方的问题形式跟孩子聊自己的担心和困惑,并表明家长的立场和观点;而不是针对孩子的问题直接指责他们,但最好给孩子定好家规,让孩子懂得社会、学校、家庭和他们自己都需要同等地被尊重。
15-18岁的孩子,性发育进行中,男生性冲动很活跃,女生的性冲动也逐渐增强。性冲动让孩子们开始学着建立亲密关系,探索自己的和别人的身体,体会性兴奋。
青春期的孩子很希望自己一下子长大,能够和成年人一样平起平坐,最讨厌家长还把自己当小孩子看,所以特别希望瞒着家长自己处理一切问题。这阶段的孩子情绪冲动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对后果的估计不足及应对能力的有限,是他们不能逾越的。
这个时期,家长的话往往会起反作用,而且,孩子12岁以后,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该影响的已经有影响了),这时候外界环境的影响力更强。因此,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性教育,以身作则,让孩子体会尊重、平等、包容的人会怎么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