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在7年级语文的学习中,认真地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注解,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注释
(1)陋室: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在(zài):在于,动词。
(3)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灵(líng):神奇;灵异。
(5)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6)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8)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4)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20)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
6、何陋之有?
二、翻译下列句子。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选择:
1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四、回答下列问题
1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1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1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1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6、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17、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这。
3、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气。
4、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案牍:案,文书,案卷。牍,公文。案牍是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6、何:什么
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8、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9、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10、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1、C
1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1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6、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
17、略。
《陋室铭》赏析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____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