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才艺 > 儿童乐器 > 钢琴 >

幼儿钢琴入门兴趣教学方法

2020-11-10 15:37:12
|秋玲

【导语】牛顿说,兴趣是一切科学发现的入门;爱因斯坦更深刻——没有兴趣,没有好奇,则一切无从谈起。激发幼儿钢琴教育的兴趣,既有幼儿本身的天性,又有钢琴教师的后天培养。特别是对于那些多少接受了不正确钢琴教育的孩子,帮助他们纠正错误,重新唤起他们对钢琴艺术的美感,激发他们对接受钢琴教育的兴趣,则需要更多地做好工作。

儿童在学琴过程中,往往因为枯燥乏味的技术练习而产生怠惰情绪,导致兴趣下降,对弹琴产生恐惧、排斥的心理。出现这种情况后,勉强儿童继续学琴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琴的兴趣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由于每个学生素质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等等,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教材,生动的讲解往往会给儿童带来浓厚的兴趣。

1.感受入门,萌发兴趣

本着“愉快教育”的思想,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热情,特别是入门的学习,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及联想、类比等方法来启发和教育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生理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6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已能辨别音乐中的旋律、音高、音色;1岁左右的婴儿能对各种音乐、旋律具有分辨能力;3岁至5岁是发展幼儿喜悦等积极情感的关键和快速期。”所以,在学琴初期我们就要让准确美好的声音刺激刺激他们的听觉,开启儿童的乐感,让孩子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并意识到这种悦耳的声音是从眼前这架钢琴中流传出来的,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从而产生了强烈触摸琴键模仿老师弹奏的冲动。这时,根据儿童爱模仿这一特有的心理现象,教师就可以作出引导:“你看,我的手是这样让钢琴发出声音的,你听,这样弹出的声音多美啊!”于是,孩子就会积极地模仿老师练起来。

2.因“趣”施教,愉快教学

“老师的语言对于儿童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一般年龄都较小,爱动,怠惰心理比较强,所以想让他们愉快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显的死板,教师可以利用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有趣的类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强化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的确,“好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抓住了孩子的这个特点,就能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启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天生具有好玩心和好奇心,对未知世界有探索的欲望,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对音乐也不例外。被动的接受,干巴巴地说教只会扼杀儿童对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启发和教育儿童。

儿童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而“讲故事”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形象,无论是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能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增强对钢琴学习的可接受性或适应性,我们把“讲故事”与钢琴教学结合起来,即将故事情节融入到动态的钢琴教学中,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其对话,做形象描述,会使儿童在内心产生共鸣和亲切感。 例如:《小红帽》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如在教授这首曲子时,可以先给小朋友讲一下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那么他们的好奇心马上就上来了,兴趣也随之而来。这时孩子会觉得很有意思,对技术也就产生了较强的探究心理和学习愿望,在技术的学习与平时的练习中能始终保持对钢琴艺术的浓厚兴趣,把它看作一件有希望、很愉快的事情。既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又提高了其感性认识,真正地去感受音乐和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从兴趣出发,选用科学、合理的教材

教材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如果总是单调枯燥的练习曲或技巧偏难的乐曲,将使孩子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在选材上,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多选一些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的曲子,此外还要具有愉悦性和适龄性,教学内容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因为我觉得好的教材会起到教师和家长起不到的引导、诱惑作用。当小孩子拿到一首很生动很活泼的曲子的时候,不用家长去监督他,他们自己很自觉的就会完成作业,而且使用这一类的教材,并加之正确的引导,会激发孩子盎然的兴趣,克服最初的枯燥和乏味,跟着教材步步深入的“练”下去。 现行的儿童钢琴教材较多,如《幼儿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练习曲》等都是图文并茂的、优秀的启蒙教材,教材中的插图绝大多数都与主题非常贴切,形象。不但可以很直观的帮助儿童理解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琴童的兴趣,丰富其想象力。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儿童熟悉的歌曲为素材的自编教材,如《两只老虎》、《打电话》等,或者采取教师示范几首曲目,让孩子听后自由选择的办法。这种尊重儿童选择的办法将会极大地诱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三、正确的评价与适当的表扬相结合

首先,一位好老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关注儿童,要有一颗爱心,爱音乐,爱孩子,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于弹得不太好的儿童,有的因为内向,胆子小,有的因为粗心,弹琴太马虎,如果老师板着脸训斥他们,说些刺激孩子自尊心的话,会使他们越来越自卑,学琴的态度会越来越消极。这时我们可以用“是真的这样吗?你很聪明,再试试,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弹的更好。”或者“真不错,你发现了大家没有发现的问题,但是你能再试试吗?”诸如此类的赞美,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很受鼓舞,虽然他们在这次表现中并没有表现的那么出色。

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的长处,发现错误要帮助他们找原因,变消极为积极,变训斥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喜爱,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老师的表扬是建立在儿童自信心的最佳方法,对每周每日一条练习的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如对完成作业认真的儿童,可在他的学琴笔记上贴一朵小红花;给顺利通过钢琴考级的儿童发一点奖品;对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儿童予以口头表扬;还可以定期评选“优秀好孩子”。这些都能刺激儿童的兴奋点,强化他们的兴趣,让儿童在愉快之中完成训练计划,并在练琴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持久的兴趣。

四、在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家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许多家长、老师对培养儿童学习钢琴都有这样的共识,从兴趣开始。应该说,在培养儿童的兴趣中,家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除了家长在儿童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外,“陪练”在儿童学习钢琴中也占了一部分原因。当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成为琴童之后,每位学琴孩子的家长都以十二分的热情和耐心陪同孩子练琴,风雨无阻地陪同上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所取得的成绩上,有时孩子们还遭到来自父母的批评、威胁、训斥、责骂甚至是体罚。父母们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其结果不仅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而且很容易导致学琴兴趣减退,甚至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家长在培养儿童学琴的过程中应认识到良好的学琴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儿童的重要心理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30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