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学科辅导 > 历史学习 >

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

2020-11-02 14:45:54
|小黄

中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是否熟知,这就要求考生复习时要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架构。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

中考历史卷面满分为60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分为两大类,读图说史题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中考历史的范围为七、八、九年级的6册教材,全部内容即中国史(七、八年级)与世界史(九年级)。中国史比例约占40%左右(大约24分),世界史约占60%左右(大约36分)。世界史是中考考试的关键,又是用九年级一个学年完成的,可以说时间短、任务重。

中考选择题主要倾向于对同学熟记能力的考查,同学们在认真听课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是关键。

老师建议,学生整理笔记要抓住三个时机,一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毛晓斌老师强调,笔记不能只有老师的板书,板书仅是本课的简要重点,还应该在笔记上记录这个知识点是如何理解、如何构建的。

此外,习题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而复习课,重点要记知识点间关联,可用图示或图表法。其次,同学们要重视老师的习题课和复习课,老师会把之前课程讲解的知识点在复习中进行串联,同学们可以把之前上课没弄懂的问题通过习题进行强化,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阅读教材要掌握“三法”

中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是否熟知,这就要求考生复习时要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架构。

首先要重视教材目录,教材目录清晰记录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考生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到一章一节相联系的知识点,由点及面地记忆省时又省力。此外,毛晓斌老师介绍了三种高效阅读教材的方法,帮助考生减轻记忆的负担,还可以记得牢靠。

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以美国为例,按时间顺序将与美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整理一条发展线索,即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大萧条-二战-冷战,这样与美国相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提纲式阅读法:对于阅读理解难度较大,涉及到的问题较多时,可以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如美国独立战争,作为历史事件一般来说考生通常从以下几方面了解,起因、过程(历史人物、转折性事件、重要文献等)、结果、影响等,理出主要知识点,便可以轻松掌握。

对比式阅读法:把同类内容的课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出一般规律。如在学“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主题时,可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阅读,这样识记更容易,而且还能对比异同。

加强记忆重在“五法”

历史学科,有很多知识点如人物、事件、年代、历史材料等都是需要考生反复强化记忆的。毛晓斌老师建议:“如果能掌握以下五种记忆方法,那么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就不会有大问题。”

提取字头记忆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例如:中国近代史晚清历史基本线索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学生就可以记忆为“鸦、鸦、洋、甲、戊、八、辛”,既简单又有效果。

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例如:《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割三岛,赔两亿,设工厂,增口岸。”这就可以把握本课的基本内容了。

关键字词记忆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例如: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考生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

开始;

大大加深;

完全陷入,

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把以上关键词串连成句就是一道分析题的答案。

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就要求大家详细阅读、认真思考。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同学们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善思”和“乐思”

《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要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给的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层次一。要会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学会顺着历史线索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1)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长期如此的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层次二。要鼓励自己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会鼓励大家质疑,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讨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有同学就提出“如果当时有其他的办法能缓解当时美国的状况,林肯会怎么做?那么美国的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实践证明,勤学善思,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知识的系统、归纳、判断、评价、分析、总结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学会思维就等于找到了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自学能力也会增强。


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81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