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2020
历史是阅历借力最劲的学科,甚至可以说历史本身就是最丰富的阅历。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2020,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2020
第一,靠历史知识本身的魅力。
第二,靠老师的语言和讲解。老师的讲解应生动,形象,还要切合学生实际。用切近学生,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去讲解。
第三,应用。如果获得的知识不能应用,那么就是屠龙之技。在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要精心选择习题,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学习的价值。这些题目不能是死记硬背型的。我认为好的习题,有这么几个标准:1.题干本身就是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题干本身就是知识的升华与扩展,学生在读题中就能获得新知,就能增强对历史的认知。2.习题紧扣教材,不超标,不人为拔高。3.习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通过习题,学生可以归纳出一定得答题技巧,一定得历史规律。
第四,需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这里的方法,我认为主要是记忆方法。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如何记住知识。教师要不断深挖教材,把对教材的加工与把握建立在思考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记住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上完我们的课以后,喜欢记忆,对记忆有信心。让学生上完课后能够做到记得住,写得对。我总结了以下记忆方法:第一种,谐音记忆法。例如讲到西藏和平解放时,居住在青海塔尔寺的宗教领袖叫确吉坚赞。我们可以谐音记忆确实吉祥,坚决点赞。确吉坚赞拥护中国共产党,赞同中央人民政府解放西藏。在历史课本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与观察,这样的谐音记忆法可以非常广泛的使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听一遍就能记住。
第二种,因果记忆法。因果联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普遍的关系之一。历史教材的编排绝大多数是按照因果联系进行编排的。在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影响时,应该给学生讲清因果关系,让学生加上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样能记得更清楚,更有逻辑感。例如,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因为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所以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因为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推翻三座大山,所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成立,所以这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因为半殖民的中国独立,因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因为中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新中国,所以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第三种,关键词记忆法。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可以概括出两个词,大陆统一,大团结。最后再凝炼即“大”“大”。
第四种,长句变短句。各科学习基本上就是一个把书变薄再变厚的过程。把书变薄就是靠长句变短句。例如一五计划实施的影响可以简单变成“改变落后面貌,向工业化迈进”。这样记忆起来更加简单。
第五种,联想记忆法。在讲道国家副主席有哪些人时?有一位叫高岗。可以引导同学们联想,高岗应该很高。为什么呢?一是他姓高,在一个他站在山岗上,就更高了。这样的联想,即可以让学生掌握字的写法又可以记忆更加牢固。
第六种,拆字。遇到难写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拆字,增加理解。例如袁隆平的贡献是籼型杂交水稻。籼字拆开看是米和山,由此可见产量高。再一个联想袁隆平使水稻成仙,产量变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产量高,认识到袁隆平的伟大贡献,又可以让学生记得住,写得对。
第八种,图片、故事与视频。深挖历史本身的魅力。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
第九种,给写生记忆信心。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其实就是记不住,忘得快。老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不要怕遗忘。遗忘没什么大不了,最重要的是要多想办法,如何才能记住。教会孩子记忆方法,上课时多鼓励学生,那些记不住?谁有好办法能够记得住。在课堂中行成记忆的良好氛围。
第十,复习前,先看课本小标题,然后再浏览全文,看看那个地方没记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要提高复习速度,每一课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个不会的点,这样一节课可以复习六七课的内容。如果学生每课都从头到尾复习,一节课可能只能复习三四课的内容。这样复习的进度就会很慢。看得遍数就会变少。甚至学生还可以打乱课本顺序按照奇数页和偶数页进行复习。这样每一遍复习的重点都不同,而且每次复习涉及的范围都很大。
第十一,多看时间表。每一册课本后面都有一个大事纪年表。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辅助资料。要鼓励学生对这个时间表中的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记忆,从而建立一个时空观念,这也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这是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耗得最多的是老师的精力,因为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对教材进行加工。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却减轻了学生负担。
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不一定是,因为这样的教学终究抵不过一些教师的默写纸和罚抄。在默写纸面前,历史知识变成了文字的堆彻,历史复习变成了背诵,默写,罚抄的重复。学生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中大行其道,在教师中也很有市场。在这样的方法之下,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对学生来说是福还是祸?对老师来说是悲哀还是无奈?
间接经验补充直接人生体验,提供丰富的体验素材
历史是阅历借力最劲的学科,甚至可以说历史本身就是最丰富的阅历。
以我们有限的人生,不可能历尽千帆,看遍世相。更何况即使有了最丰富的人生,没有丰沛而明智的头脑去诠释,也是枉然。所以我们要借助好书,尤其是通过对历史的深度广泛学习,去理解文化,理解人性,增加阅历,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灵意义”上的地球人,一个能够清醒地生活的明白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使你我能够产生天然的同情与理解,这种同情与理解映照在自己的身上就是一种自知之明,是通向理性宽容的桥梁。历史可以使你不论身在何方,都能实现心灵的完全自由,跨越种族与文化的绝对自由。
比如我,年过40岁才第一次出国,去的是美国,感觉就像到了家,不,感觉比到了家还自在。即使英语口语不够地道,但很容易沟通交流。在工作生活中和外国人交往也丝毫没有障碍,感觉交流比和中国人交流还要顺畅。年过四旬移民加拿大,心中没有彷徨,只有在有生之年有幸拥有全世界的幸福与向往。不论种族国籍文化,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文化是共同的。而联系这一切的纽带中,学史是很重要的一环。
儿子也是从来没有出过国,14岁独自一人转机去美国读书。一去10个月,生活学习社交都很让我省心,参加越野跑和羽毛球两个校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关键问题是,我们表面上的“成功”或是“顺利”尽从挫折和弯路中来,考验的就是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判断力和执行力。过去儿子还有父母帮忙“看路”,独自赴美后,我欣喜地看到,14岁的儿子越是在挫折迷惑,越是能够跳出迷局看方向,勇气毅力非同一般。回头看来,每一次挫折与弯路都带来更高的超越,对生活更深的领悟,对未来更精准的把握。这其中很难说没有学史的功劳。学史使人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能够在顺利的时候警醒,在困顿的时候昂扬,始终清醒地把握自己的航向。当然后面我会讲到,文史哲和地理是合为一体的,不分家的。
我女儿(其实喊我舅妈)跟我在家上学整整4年,12岁刚来时非常自卑,语言与思想极度贫乏,一天可以不说一句话,只懂机械服从,连愤怒都不会。数理化思维完全没有,只能跟我学外语,读书学史做家务。16岁时开始在北京一家西餐店打工,一年半工资翻了3倍,订餐管帐安排人事,干到副店长,成了股东。这期间她跟我商量要自考,我说自考水分很大,学不到什么东西,但这是我的意见,你可以试,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可以试。后来她实践后觉得是这么回事,就副店长也不干了,坚决辞职,到北大办了个旁听证和黑“学生证”,满北大选课去了,选的最多的就是人文课程,大量的历史课。她用中英文写的《悲惨世界》的读后感,康康看过了惊呼:“姐姐要是在韦伯上学,一定能得一等奖学金!”
学史使孩子心明眼亮,遇事有自己清晰独立的决断,对人生始终有整体的宏观的把握。学史不一定使我们不走弯路,但会使我们的弯路走得少一些,走上弯路后能够及时转向,因而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2020相关文章:
★ 怎么学好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