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中考历史知识点
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小偏整理了北宋的政治中考历史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北宋的政治中考历史知识点
1、 P30《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有哪些职权和作用?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的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2、 P31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文荣。
3、 P32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力。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4、P3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初中历史简单却也需要学习方法
及时巩固训练
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总体复习
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