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成语大全 > 四字成语 >

值得收藏的儿童成语故事精选

2020-09-09 23:12:35
|文萍

  对牛弹琴、曹冲称象、闻鸡起舞……你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典故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值得收藏的儿童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儿童成语故事一: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儿童成语故事二:曹冲称象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所有的官员还有曹冲的爸爸都竖起大拇指说:“曹冲真聪明!”

  儿童成语故事三:闻鸡起舞

  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他文韬武略,忠心爱国,是一位倍受尊敬的人。

  可是,祖逖小时候却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

  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

  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

  在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

  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

  第二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

  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

  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我们要向祖逖和刘琨学习哟!

  儿童成语故事四:揠苗助长

  有一个人种水稻。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没长高,明天看看,秧苗还是没长高。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让我把秧苗拔高一点儿吧。”主意打定,他就动起手来。

  秧苗多得数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来了。他回到家里,喘着气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一点儿了。”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儿童成语故事五: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每股势力都想壮大自己,成为国家的唯一统治者。其中有位叫刘备的英雄,他看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战争折磨,很想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但是,刘备的势力很薄弱,他身边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而缺少有智谋的人帮助他。

  后来,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深远,如果谁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那时,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

  他们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刘备亲自去敲门。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弃请诸葛亮的念头。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拜访。那时正是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还下着大雪。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诸葛亮的茅草屋。

  过了些日子,刘备准备再次去请诸葛亮。这时,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们都觉得刘备没必要对诸葛亮这么恭敬。刘备却说:“对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态度。”然后,又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一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刘备在门外等了很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关羽和张飞都心疼地劝刘备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刘备觉得,那样不足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坚持守在门口。

  诸葛亮醒来后,听说刘备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已经在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心里非常感动,赶快出门去迎接刘备。诸葛亮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现俩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三次拜见诸葛亮,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他,才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诸葛亮用自己的才智帮助刘备使蜀汉政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儿童成语故事六:守株待兔

  有个人在田里耕地。忽然跑来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大树上,折断了脖子死去了。那个人高兴极了,把野兔拾了起来。他从此放下了锄头,坐在大树下等着,希望再有野兔跑过来自己撞死在大树上。野兔当然不会再来了,可那个人的田地却荒芜了。

  “守株待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株”在这儿就是“树”。这个成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比喻有人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经验,还牢牢守住不放。一个是比喻有人不愿切实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获。

  儿童成语故事七:狐假虎威

  一只老虎肚子饿了,想找什么小动物当一顿点心,正巧遇见一只狐狸。

  老虎刚要扑上去,没想到狐狸大喝一声,说:“哼,你敢吃我!天老爷派我来掌管大小野兽。你要是吃了我,天老爷可不饶你!”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大相信他的话,可是听他这么大的口气,又不敢不相信。老虎这样疑惑不决,早让狐狸给看出来了。他冷笑一声,说:“嘿嘿,你以为我在骗你呀?要是真个不信,你就跟在我后头瞧吧。我走到哪儿,大小野兽见了我就得逃跑。”老虎想:“这倒真得瞧一瞧。”于是狐狸大模大样地在前头走,老虎紧紧地跟在后头。山上的鹿呀野羊呀,一看见狐狸后头跟着老虎,都吓得撒腿就逃。老虎看了,还以为他们真害怕狐狸,没想到他们害怕的正是他自己。

  “狐假虎威”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假”是“借”。有人仗别人的势力欺负人,可以说他是“狐假虎威”。故事中说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反过来欺骗了老虎,后来用这个成语并没有这层意思。

  儿童成语故事八:骄兵必败

  汉朝时,军队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国的军队发生战争。公元前68年,双方又发生了一次战争,汉军占领了车师国,匈奴于是派骑兵袭击车师国。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的皇帝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将军赵充国主张攻打匈奴国,使他们不再骚扰车师国;而宰相魏相则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国再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官吏需要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理官吏,这才是大事。”接着,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因为如果仗着国家强大、人民众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这样的军队就是骄横的军队,而骄横的军队一定会灭亡的。(原文是:‘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我们汉朝的军队应该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军队,而不是骄横的军队啊!”汉宣帝认为魏丞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后来,人们便用“骄兵必败”来比喻自负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会打败仗。骄,骄横;兵,军队。
 


相关文章:

1.5岁儿童的成语故事精选5篇

2.古代励志成语故事精选

3.励志成语故事大全

4.成语故事大全精选

5.古代经典五字成语故事精选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6
c
id
6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