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成语大全 > 四字成语 >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

2020-09-23 04:39:49
|文萍

  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片言折狱】

  春秒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他身强体壮,粗暴好斗,在孔子的教育下有了改变,便以孔子为师。孔子出行子路总是为老师驾车、做侍卫。孔子说:“有了子路以后就没人敢当面对我说无礼的话。”孔子也说:“子路的勇已超过了我的要求,没有更多的用处了。”子路虽然鲁莽但却很刚正不阿,他孝顺母亲。他穿着破棉衣坦然地同穿狐皮袍子的达官贵人站在一起,毫不觉得自己比他们低贱。难得的是他的诚实,答应办的事一定办,决不拖泥带水,人们称颂他“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篇》有一句孔子对子路的赞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打官司闹纠纷从来没有人能够根据单方的只言片语来作出正确判决。孔子说,要有,就只有子路可能。因为子路为人忠厚老实,大公无私,所以别人不会欺骗他,向他说的都是真话。古人形容明决善断,就叫“片言折狱”,“片言决狱”、“片言断狱”或“片言可决”。

  【子虚乌有】

  西汉时期,的词赋家司马相如曾供职于梁孝王,他在梁孝王的“梁园”住了三年,在那里写下了赫赫有名的《子虚赋》。《子虚赋》里说的是:楚王派子虚拜访齐王,齐王率领出类拔萃的狩猎能手陪子虚进行了大规模的游猎。齐国的乌有先生后来开诚布公地询问子虚对游猎活动的感受,期望得到赞扬。子虚此时却对楚王的游猎活动侃侃而谈,目的是贬低齐王的游猎活动。乌有先生竭力为齐王辩护,谁对谁也不能心服口服。……此文词藻华丽,场面宏伟。汉武帝读了之后赞叹不已,于是召见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说:“《子虚赋》写的诸侯的游猎,如果是天子游猎,那场面一定是叹为观止。”汉武帝大喜,请司马相如再写。司马相如就又写下了《上林赋》。《上林赋》写的是亡是公听了子虚、乌有先生各自夸耀本国君主游猎盛况的对话后,认为齐、楚都微不足道,他开始讲述天子游猎的气魄和天子花园上林苑的壮丽。文章末尾,司马相如对诸侯、天子贪恋游猎、荒废政务的行为冷嘲热讽,并主张修明政治,提倡节俭。

  【一网打尽】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每年秋天都举行赛神会。有一年赛神会的日子又到了,进奏院主官苏舜钦叫属下找点东西卖掉,弄点钱喝赛神酒。进奏院是个清水衙门,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把日积月累积攒下的一堆拆下的公文封套纸卖了,但也没有几个钱,苏舜钦就拿出钱资助。其他人也有出些钱的。结果,酒席办得风风火火,大家也都喝得兴高采烈。没想到太子中舍官李定一与苏舜钦有怨恨,这次酒宴又没有邀请他参加,因此李定一气得怒发冲冠。他到朝廷告苏舜钦卖掉国家的东西,还铺张浪费。与苏舜钦素来不和的御史刘元喻奏请宋仁宗查办苏舜钦。宋仁宗不问青红皂白,免去了苏舜钦的官职,同时把那天参加宴会的人都处分了,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梅尧臣也深受其害。不久,苏舜钦抑郁成疾死了。欧阳修惋惜地说:“真想不到,因为赛神会的事,一时俊杰人物都举网而尽了。”恶贯满盈的御史刘元喻还自以为功高盖世,他洋洋得意地到处炫耀说:“我把他们一网打尽了!”梅尧臣写了一首诗,冷嘲热讽地抨击李定、刘元喻之流:客有十人至,共食一鼎珍。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

  【无所适从】

  北朝时期,齐国的魏兰根,相貌奇伟,卓有见识,学富五车。魏兰根的母亲去世后,要葬在常山郡境内。当地有一个董卓的祠庙,祠堂周围长了一片柏树。魏兰根开诚布公地说:“董卓活着时是奸臣,他的祠堂不该保存下来。”就命人把柏树全部砍伐干净,给他母亲做了棺材。别人推心置腹地劝他这样恐怕会不吉利,但魏兰根却置之不理。

  有一年,秦陇一带闹饥荒,可官府却丝毫不肯减轻税赋,结果发生农民起义。朝廷命令行台萧宝夤带兵讨伐起义军占据的宛川,当时任岐州刺史的魏兰根,也跟随萧宝夤的部队齐心协力共同作战。起义军很快失败了,宛川城被攻陷,官军抓获了大批俘虏。萧宝夤从中挑选了10名美女,赏给魏兰根做婢妾。魏兰根很不赞成,他开诚相见地说:“宛川县地处偏远,地头蛇势力很强,皇室的恩威则比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无所适从,结果因此才误人歧途,卷入了叛乱行动。如今朝廷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百姓饥寒,朝廷应该给他们送衣送粮,关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对,怎么还可以把他们发配为奴仆呢?”于是他把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乡。

  【洗耳恭听】

  传说上古时期,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对政治不闻不问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便更加认为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他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你坚决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开诚布公地说:“我听入了这样不干不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却冷嘲热讽道:“哼,谁叫你以前在外面招摇过市,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苦吃,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高士传.许由》的原文是:“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不过后来人们所说的“洗耳”,却和许由的洗耳含意完全不同,变成准备领教的意思,一般都叫做“洗耳恭听”—-把耳朵先洗一洗干净,以便恭恭敬敬地听取有益的良言或欣赏优美的乐曲。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样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我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理解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必须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一样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务必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我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此刻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向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十分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此刻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思考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我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磨杵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到十岁时就读了很多诗书,但他也非常贪玩,不能全神贯注地读书,常常放下书本出去玩。 有一天,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又溜到外面闲逛起来。在一条小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不停地磨一根钱棒。李白很纳闷,便问道:"老婆婆,您为什么磨这铁棒呀?" 老婆婆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孩子,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很吃惊,问道:"啊,这铁棒这么粗,您要把它磨成绣花针,什么时候才能磨好呀?" 老婆婆笑了笑,继续耐心地对他说:"我这样不停地磨下去,这铁棒就会越来越细。这铁棒和以前相比已经细了不少,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6
c
id
5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