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大全及解释集锦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想要了解哪些有趣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经典成语大全及解释集锦_中国成语寓言故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成语大全及解释集锦【篇一】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9、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0、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1、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2、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3、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4、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5、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6、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7、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经典成语大全及解释集锦【篇二】
1、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3、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4、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5、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6、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7、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8、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9、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10、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1、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12、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13、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15、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16、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经典成语大全及解释集锦【篇三】
1、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2、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4、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5、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6、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7、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8、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9、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10、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11、对簿公堂duìbùgōngtáng: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12、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13、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14、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15、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精选
【兵不血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不得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
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
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