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七篇
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七篇范文,欢迎参阅。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1】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员干部应当认真领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1”,一颗初心永远不变,质朴心愿矢志奋斗。
从插队时就有了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的质朴心愿和坚定志向。从梁家河到党中央,斗转星移,初心不变,心愿与当年一脉相承,看似平凡的一把麦子、一颗马铃薯、一个玉米穗,在他心里始终有着特殊的分量。只有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不断补足“三农”短板,耕好一方“责任田”,守好百姓“米袋子”,才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3”,三大体系精准发力,锻造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
当年,农民们谈起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境界更高的愿望就是上山干活挑着金扁担。“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要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不断在农业现代化“三大体系”精准发力,我们就一定能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让亿万农民人人挑起“金扁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14”,十四亿人口拳拳在念,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今年以来,从陕西之行为柞水木耳倾情“代言”,到山西之行点赞大同黄花,从宁夏之行提出“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吉林之行首站考察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碗米连着天下苍生,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有着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只有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才能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2】
粮食安全的“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要端好端牢“中国饭碗”,就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走好“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程序框图,输出粮食安全的大文章。
要有“慎防”的粮食安全防范意识,绷紧粮食安全发展“一根弦”。古语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慎防方可无患,有备方能无忧,面对未知的自然灾害和严峻的风险挑战,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发展“一根弦”,增强粮食安全防范意识,将粮食安全风险防范的经验置换为防范粮食安全风险的本领,不断提高“深挖洞,广储粮”的储量治理能力,实现社会化的储备“大容量”,藏粮于仓、藏粮于民、藏粮于市、藏粮于企,在国家需要时有备无患,让“米兵粮将”调得动、用得上,确保手里有粮、心中有底。
要有“稳定”的粮食安全供产常态,筑牢粮食安全发展“双防线”。今年以来,我国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供产的“双实心”扛起了粮食安全的“硬杠杠”,实现了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切实抓好粮食的“出入端口”,筑牢粮食产量和供量的“双防线”,才能确保稳定有序的粮食安全供产常态。“产”是源头、是根本,要夯实设备设施的“墙基”,立住三农政策的“墙面”,搭好法治保障的“墙檐”,确保粮食生产多产、高产、精产;“供”是终端,是粮食是否顺畅流通的“反射弧”,要保证市场粮食供量充足、价格稳定,严惩违法经营和哄抬粮价者,确保终端输出有序有力。严把“出入端口”,为粮食安全的生产常态上好“双防护”,稳定粮食“供应链”。
要有“科学”的粮食安全发展模式,导出粮食安全发展“三思维”。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要导出三种思维,即积极主动的战略思维,分层推进的结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靠别人解决吃饭是靠不住的”,粮食的安全发展要从“我”出发、立足实情,不等不靠不依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粮食的安全发展战略要分层推进,要着力生产、加工、储备、运输等环节的分层落实,也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因地制宜;粮食安全发展要注重创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向集约的发展路径转向,让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并行,产品安全与资源节约并重。
仓廪实,天下安。要把粮食安全的“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落到实处,全力守护好“中国饭碗”,让老百姓的“米袋子”更充足,不断开创粮食安全发展新局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3】
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就充满了自豪和幸福。但是,你可知道,我国有十四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没有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一直是我们最关心问题,如果人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就能养活三万多人,我国也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全国六百多个城市就有四百多个用水紧张,如果我们人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就能让五万多人吃上一年﹔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最紧缺的国家之一,这几年不停的闹电荒,闹油荒,如果我们人人每天节约一度电,那我们每年就可以少烧两亿多吨煤。节约对我国来说,是多麽重要啊!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只是举手之劳,就能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只有我们稍加注意,就能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毛钱。那样的话,好多贫困的人口都有吃的,有穿的许多贫困学生就能圆了上学的梦啊!
历览历朝历代,成由节俭,败由奢。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我们就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4】
今天,老师给了我一本《我的祖国》,这本书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强大,直至实现东方巨人的超越——圆梦奥运的历程。我们的祖国拥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发奋图强的人民,读完这本书,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小学生而感到骄傲。书中第三课《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我印象最深。书上说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亿,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我国粮食恐慌这一严峻现实,有位叫袁隆平的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袁隆平爷爷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在欣喜象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过一口的馒头、吃剩下的白米饭,这些在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终都进了垃圾筒。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就错了,我们来算一笔帐,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呢?暑假时我曾在水头田垅里看到农民伯伯、阿姨们,头顶烈日,有的脚踩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的弯腰弓背,在烫脚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真正含义。是呀,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成的,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小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5】
当你捧着喷香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端起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知道这是农民伯伯顶着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加节粮活动,认真学习节粮知识,自觉增强节粮意识,每天节约一点点,每天奉献一点点,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节省的粮食和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给大家提一些节粮的方法: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让我们以节约为荣,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6】
“勤俭自古为美誉,节俭至今是佳称。”这一流传至今的古联说的便是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浪费自古为人所不齿。但是,勤俭节约这种美德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正在同学间悄然形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训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真正能够做到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消费时会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的情景呢?当某些同学大手大脚地随便花钱时,他们又是否想过,他们所花的是父母辛苦工作赚来的血汗钱呢?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家庭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却勤俭节约的美德。“历揽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一个个因浪费而亡国的教训近在眼前,难道我们想重蹈覆辙吗?勤俭不仅是持家之道,更是立国之本。
我国是一个大国,拥有十四亿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元钱,那么中国一天就会浪费十四亿冤啊!这个数子多么令人震惊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钱我们也不应该浪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浪费,就像“蚁穴”一样将侵蚀着立国的根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尚在心中回响。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从身边做起,从一元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一块橡皮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的精神参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伴随我们的一生!记住:节约校园,从我做起!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7】
给粮食安全再加把“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7月22日,来到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考察,这是他到中央工作后第八次上东北。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又是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体现了“大国粮仓”在他心里不一般的位置,战略考量意味深长。
粮食安全是确保装满“大国粮仓”的重要保障。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饥荒,教训极其深刻,“这些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和南方汛期洪灾的双重影响下,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民众的神经。只有粮食安全,才有国家安全。我国现在粮食虽然总体上能满足自给,但只是停留在够吃的阶段,抵御重大风险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粮食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上,决不能存一丝侥幸。中央在5月份提出的“六保”任务中,把保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就是要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使“大国粮仓”固若金汤。
粮食安全是大力保障“百姓米袋”的永恒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吃饭是第一位的。百姓的“米袋子”装得够不够、好不好、价格稳不稳,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局部较大,个别严重地区甚至会出现绝收现象,但从全国这盘大棋来看,只要我们抓住粮食生产这个龙头,就不会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总体上粮食安全没有大问题,但也不能忽视粮食生产中的一些挑战。我们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粮食生产集约化、高效性、机械化水平还不高,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还不强,粮食生产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只有及早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百姓米袋”保障有力。
粮食安全是稳稳端好“中国饭碗”的重大战略。粮食是民生产品,更是战备物资。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更好地端牢中国饭碗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国春耕生产遭遇堵点,农民难下田、农资运输难,粮食流通和加工等环节也受到影响;新冠疫情导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增至1.32亿,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引发人们担忧,非洲沙漠蝗肆虐更为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面对复杂形势,他的“不误农时”一语中的,各地各部门全力落实。我们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方面发力,努力让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我们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努力让饭碗里装好粮;我们用农业科技的“金扁担”挑起了农业现代化,让“中国饭碗”稳稳端在了自己手中。
端牢中国饭碗学生心得【篇8】
“光盘”不止于“舌尖”
近日,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求充分体现了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光盘行动”的开展有效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餐饮浪费行为。_年新冠疫情来袭,全球粮食产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各国针对粮食进出口采取了相应措施,而粮食安全事关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从“保粮食安全”进入“六保之列”,到东北之行考察“黑土地”调研粮食生产,党员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认清局势做好力所能及之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作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重大风险的意识,从思想上改变,在实际中践行,“光盘”不应止于“舌尖”。
锤炼铸就过硬作风,“光盘”是思想“盛宴”。早在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立源头上杜绝公务接待、公款消费中奢侈浪费的党内法规,各地各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规范公务接待、公款消费问题。于一般人而言,铺张浪费是个人修养德行问题,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则是思想信念缺失、作风败坏问题,会严重破坏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当此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时期,党员干部更应深刻认识“光盘”的深刻含义,将“光盘”的本质内涵延伸到自身的精神世界,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进行思想信念上的“光盘行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铸就过硬作风。
传承发扬传统美德,“光盘”是杜绝“剩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身作则发挥党员“领头羊”“排头兵”的旗帜引领作用,带头节约做好表率,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时还应看到,“光盘”是勤俭节约的意识、艰苦奋斗的美德,党员干部还应将“光盘”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在随手关灯节约一度电、保护森林资源节约每一张纸、绿色出行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等日常生活工作的细枝末节中,传承传统美德,发扬优良作风,在生活中杜绝“剩宴”,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光盘”要融进党和国家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复杂的环境中,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真抓实干精神完成每一项艰巨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光盘”正是这种真抓实干精神的衍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把握机遇、抢抓机遇,将“光盘”精神融入到攻坚克难中,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时时清、事事明、事事清,有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国将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当此紧要关头,党员干部更要将“光盘”思想融进脱贫“战役”中,补齐短板,不留漏洞,不遗死角,全力打通“中梗阻”,高质量跑完“最后一公里”,迎难而上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