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影响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也是和谐中国的重要体现。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篇一
【从“起床”谈家风】
凡在家睡觉,即便是在周末,父亲也总是在早上七点准时叫我起床,虽是一件小事,却包含着很多“规矩”。我认为,从这“起床”之事来谈家风再合适不过。
起床要“快”,即要求做事雷厉风行、迅速果断。到了冬日,起床时“缓一缓”“再睡会儿”便成了很多人的常态,但在我家,这是“明令禁止”的。父亲眼里容不下“磨磨蹭蹭”的状态,因此每当听见父亲的起床“号声”,我便只能蹬开被子,迅速起床。“雷厉风行、迅速果断”也成了我家做任何事的一个要求。年幼时虽对此诸多不解,可随着迈入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熔炉,对此也有了新认识。人们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父亲之所以要求我们“雷厉风行、迅速果断”,就是想让我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在干事创业的大浪潮下“先人一步”,而不是因为惰性、拖延而留下遗憾。
被褥要“整”,即要求处事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起床可不是简单的“身体起”,还需要将睡觉“工具”处理好,被褥“整”否,是父亲对我们起床工作的第二项考核指标。若持随意态度,使被褥褶皱、折叠不齐,那么等待我的就是一场“叠被直播教学”。父亲常言道:“时刻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在我家,事事都逃不开“细节”二字,写字不能潦草、房间务必洁净、脱鞋需摆整齐......父亲说:“一件件生活小事看似无足轻重,却含义颇多,从这一个个细节中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故处事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十分重要。”
着装要“净”,即要求做人端端正正、清清白白。谈到起床总离不开着装这个话题。在我家,穿衣着装同样有要求,过于褶皱的衣物不可穿、沾有油渍的衣物不可穿、指甲不可留太长......按父亲的话说:“出门在外,给人的直观印象很重要。穿衣着装虽不必昂贵,但要务必干净。这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而不是反感的差评。”在父亲眼里,做人就要像穿衣着装一样,着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衣物,做端端正正、清清白白的人物。如今社会诱惑很多,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抵住诱惑,在是非面前坚定正确立场,做到“为所当为”,才能在复杂社会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奋斗方向。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篇二
【@领导干部 用好家风建设“四字箴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联系着小家,关系着大家。领导干部的家风更是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好“四字箴言”,以好家风带动党风政风。
以身作则——在修身律己中做表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领导干部是干事创业的“领头羊”,不仅要在担当作为上身先士卒做表率,还要在修身律己上树立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修身律己是领导干部增强号召力、凝聚力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恪守政治规矩,形成远离恶俗、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严于律己、坚守底线,增强法纪观念;要严以用权,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依法用权,秉公用权。
从严治家——在严明家教中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领导干部作风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严于律己、严以修身的同时,还要管好自己的家庭。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家教,加强对家人的家风责任教育、道德观教育、美德教育、纪律规矩教育及廉政教育;要严立家规,结合时代要求、生活实际,制定家庭责任清单,规范约束家人的言行举止,决不越过纪律红线、法律底线;要从严治家,加强与家人的沟通交流教育,随时掌握其思想、行动动态,及时发现并制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带头维护党纪国法。
传承借鉴——在创新提升上走前列。重视家风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借鉴老一辈优良家风,在借鉴中创新提升,使个人家风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要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把《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中家风家训文化因子融于家风建设中;要传承党的优良家风,学习对照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焦裕禄同志的“不能搞特殊”、杨善洲同志的“苛刻教育”等家风家训,永葆共产党员人的高风亮节;要交流互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好家风评选创建活动,取长补短、向善学优,营造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篇三
【浅谈家风建设对党员干部发展的重要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并掀起学习热潮。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怎样看待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由此可见,家风建设对于党员干部是多么重要。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良好家风环境下长大的人,人格、品德往往是优秀的,相信能力也不会差到哪去。而我国现在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党员干部在这方面无疑占了优势。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发展的”晴雨表”。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任何一个人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自家小事、私事。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每天直接跟群众打交道,在群众看来他的家风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良好的家风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反之,则对社会产生负面作用,损坏党和政府的声誉,破坏党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党员干部只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并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遵纪守法、艰苦朴素、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把家风建设作为自身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进而顺利做好各项工作,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党员干部应该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严格要求自己,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树立怎样的家风,多与家人沟通,从小引导和培养孩子的习惯,进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篇四
【高举“爱”的火炬 燃旺家风火焰】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我们从父母身上继承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姓氏,更有父母辈走过荆棘之路的“爱”的传承。“爱”在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人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爱祖国、爱家庭、爱他人、爱岗敬业……都是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高举“爱”的火炬,将洁身自爱、爱岗敬业,爱祖国、爱人民融入到生活工作中,燃旺家风火焰,勇往直前。
高举“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自爱”火炬,照亮坚定前行的决心。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从我记事起,就耳提面命地教育我:“做人要自尊自爱,忠厚纯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小时候,我对这句话懵懵懂懂,认为只要爱自己,不做亏心事就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社会的历练、风霜的淬炼,我才深刻地领会到“在道德的真空里,我们仍然能洁身自好,守身如玉,以致我们现在能够俯仰无愧。”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要努力成为正直贤达之士,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能清醒地认识形势,忧国忧民,“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用自己的微博之力,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高举“我不担当与阿谁”爱岗敬业的“责任”火炬,燃旺事业红红火火。父亲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家庭、为子女付出,在工作中亦是辛勤劳作,忠于职守。他为人处世的作风,也影响了我对“责任和担当”的理解和诠释。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埋头苦干,要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爱岗敬业,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认真做好手里任务,并且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好的质量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做到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最终达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境界,让事业欣欣向荣。
高举“以天下为己任”爱国爱民的“博爱”火炬,燃旺国富民强的火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最爱说的话就是:“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以后有出息。”爸妈的叮嘱和期望虽然寥寥数语,但对我的影响却很是深远。一个有出息的人,一定自尊自爱、独立强大、心系天下、学识渊博、技能精湛……自己也在为这个目标勇往直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心怀国之大者,坚守初心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本领,攥紧手中的“接力棒”,在服务大局中更好履职尽责,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奋勇前行。我们要高举“爱”的火炬,代代相传,燃旺家风的火焰,照亮人生路。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感悟800字篇五
【“三句话”反映年味中的家风传承】
很快就是“小年”,我家的年味愈发浓郁起来。年味在回望和期盼之中,反映出亿万普通人家之一的“小确幸”,我试着从悠悠岁月中采撷出“三句话”,可以反映家风中变与不变、革故鼎新的传承。
“洗的洗、浆的浆,得利利索索的,日子不能囫囵着过。”
这几天,母亲在家里每天忙得腰酸背痛,我劝她,年前还有时间,赶那么紧做什么?母亲说,要过年了,家里得收拾得利利索索,衣服鞋子该浆的浆、该晒的晒,被褥铺垫都要赶着天气全部晒一圈,全部收拾干净了,才叫正儿八经过次年。在母亲心目中,这是打小就有的规矩,不这么做压根不行。母亲的观念在我媳妇身上也有体现,就这样,娘俩个从早忙到晚,只为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家,只为过一个整整齐齐的节,这或许就是生活的“仪式感”,也可以视为一种传承吧!这也提醒我,屋子要经常打扫,节前还要彻底清洁,初心也当时常擦拭,逢了春节更要一尘不染,要过个一尘不染的春节,走出一尘不染的人生!
“焚狼烟杀鞑子,贴对子放鞭炮,当父亲的要教会孩子怎么过节。”
每一年三十的早上,我都没能睡个十足觉。一度,我曾经对母亲表示质疑,怀疑她的坚持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我觉得过节就是乐呵就是放松,干嘛非要这么一板一眼的,尤其是我不得不在这一天,天不亮就披衣起床,去燃起狼烟,放上拦门棍,点上一挂鞭炮,才能返回被窝,在迷迷糊糊之中睡个囫囵觉。睡不多会儿,吃了早饭就得贴对子、挂灯笼,待里里外外装扮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也就接上年三十的大餐,才算可以一门心思地喝酒吃饭。待到晚间还要打起精神头“守岁”,所以,年三十于我而言并不轻松,即便我当了父亲,打算说说我的“新观念”,却被母亲直接拒绝,并且上升到了教育孩子的高度,让我明白,我不要设想以自己的“新观念”去行“偷懒之实”,该干的活计,该走的步骤“一步也不可少”。这份坚守中的传承,一年一年过下来,便有了底蕴,有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事关春节的底蕴与传承。我想,无论将来我的孩子走到哪里,他一定清楚记得他的家,记得有关春节的这份传承。
“一家人一桌饭,斟满酒、举起杯,这才叫三十,这才叫春节。”
春节期间,其实最忙碌的是母亲,她除了节前的浆洗,还负责一大家子的美食。在我们家,母亲的主厨地位一直稳如泰山,即便有些时候,我们不愿她累着,在饭店就餐,母亲还是要坚持三十亦或初一摆上一大桌。这是属于母亲的领地,也是她施展厨艺的舞台,或炒或炖,或凉调或热炸,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食材有多少不同,母亲总能用她的一双巧手,给我们全家提供一顿丰盛的大餐。在母亲看来,这做菜的过程,就是享受一大家齐心做一件事的过程,心思那么纯正而又真挚。母亲常要提早备齐食材,一大早就开始制作,这时间常要延续到正午的那最后一条鱼,在一挂长鞭炮声中,一场精彩从母亲的妙手中以一碟碟的形式摆满圆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一刻的幸福离不开辛勤的付出,离不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幸福都是劳动者奋斗出来的,平凡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就在这份用劳动支撑起的和谐之中涵育、闪光。
三句话自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可以见出母亲的坚持。我家传统春节的流程,正是在母亲一步一步引领下,才一年一年有条不紊、热闹非凡地延续下来,而孩子们也在这种有序的操持下,在成长中记住并习惯了春节该有的步点。今天的我早已明了母亲的坚持,感恩感谢于母亲的付出:一个家庭还是应当有传承的,在这多变的世界中能够多出一丝定力,拥有一份耐得岁月咀嚼与回味的味道,这不正是一种绵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