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7篇
《倾城之恋》中国传奇女作家张爱玲创作的经典小说,故事讲述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女主人公白流苏与男主人公范柳原在硝烟战火下的倾世爱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1
伸出我的手,触碰她那侵骨苍凉,藏匿在一座城市倾覆之际所成全的红尘之爱中的《倾城之恋》。
——题记
热播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的惊鸿一瞥,让我有了重读原著的动力,张爱玲的文字适合反复读,细细品。曾经读过这本书,是在好几年前了,曾经从字里行间想象穿着旗袍的白流苏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可她的模样却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变换着,矛盾着,模糊着,没有清晰的轮廓,没有确定的模样。一座城由光鲜亮丽变成残堵断垣,一对人儿由你进我退变成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只有在那样的一种无奈的情况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才有她们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这种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爱情呢?也许爱情在他们之间,更像一场游戏,两个人的交易。
旧社会暧昧的姻红的天空下,流苏是坚强的,在压抑,畸形扭曲的生活环境中,她选择出逃,与丈夫的离婚,她顶着众人的唾弃,承受着被亲人当作耻辱的典范,这是她的勇气。
可同时,在经济上,她依然是柔弱的女子。逃离的方式是再次寻找男人来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这个时候,她想随便找个能依靠的肩膀,可以让自己有个归宿。所以,当范柳原出现的时候,她自己也不明白她对范的情感,究竟属于哪一种。她小心翼翼地和范周旋,她只是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答案。范柳原是看清了白流苏的,他看到她心底萌发的真情被现实的利益压抑着,压得白流苏喘不过气来。如他所说,婚姻只是个形式,他不会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他在等着白流苏放下一切功利心放松地爱上自己。
于是她妥协了,也必须妥协。现实与幻想间的矛盾,不得不让她学会算计,她那份简单,真挚的情感也无奈的徘徊在金钱,猜忌,疑虑,虚荣之上了。但这又怎能怪得了她,他跟他的目的还是经济上的安全。而柳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青年时期不愉快的回忆只是性格乖僻,无意于家庭,对于爱情,更是无法驾驭。或者也许,他曾把她当作那些之中的一个,新鲜过后,一拍两散,责任不需要,爱情也只是调和剂。流苏自然也明白,“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她知道柳原,也知道是这场城市的劫难才成全了他们。
也许,是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一个城市的倾覆,成全了他们的爱情。没错,战争是残缺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圆满”。
之前的他们,没有承诺,只有敷衍。之后的他们,没有猜忌,只有爱恋。是的,一座城市的倾覆让彼此放下了金钱,猜忌,虚荣。战争让人变得真实,死亡下,时间稍纵即逝,唯有抓紧身旁气息尚存的他,才是那是应该做的。
枪林弹雨下,“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两人间的一丝温情,这一刻情感的交织,是永恒的,如果这叫做爱情,那就是吧。那一瞬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若是以这样的代价成全一段恋情,代价未免太高了。如果他们的爱情是精雕细琢的“翡翠宝塔”,那么又有几座这样的宝塔呢?!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呢?他们依旧会带着种种目的继续敷衍,或者干脆就懒的敷衍?!看似圆满的结局,其实更显苍凉……
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2
张爱玲,这一廓在我心中没有多少月光的月亮,读她的作品,就如在原本漆黑的夜里更品其平添一份凄凉。
她在苍凉的基调中刻画一个个悲哀的女性。她极度不满“过渡阶段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于是,基于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把笔下的女性推向绝望。别人评价她做为一个职业女性,思想尚停留在“旧制度”间,认为结婚找个安乐窝比在社会上打拼更适合女性。而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逼她这么想的,于是,她逼笔下的女主角一个一个看似自愿其实无可奈何地往火坑里跳。
很多人以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想依靠范柳原的婚姻关系摆脱白公馆的时间。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弥顽不灵。我认为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无从选择。
白流苏已经结过一次婚,已经从白公馆逃出过一次。张爱玲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白流苏与前夫的生活状况,但从众人口中旁敲侧击。当得知前夫逝世时,大家劝她回去,白先是淡淡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三爷劝说:“六妹,话不是这么说。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从着里可以看出,白在前夫家是不幸的,这中不幸不仅仅自己感受到,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三爷的另一段话中加以追究:“想当初你哭哭啼啼回家来,闹着要离婚,怪只怪我是个血性汉子,眼见你给他打成那个样子,心有不忍……”中更证实了所谓的婚姻安乐窝实际上鸡犬不宁。我们暂且不追究白在夫家为人处事如何,从“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可以看出前夫的品性恶劣。那么,这段婚姻的失败不是不幸,而是脱离虎口。回娘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依靠。但亲人并没有给她多少安慰,甚至把她当作耻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费工夫。文中道:“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可见,她在娘家中已经丝毫没有地位,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其实娘家人也有苦恼:既想着把她轰出去,又苦于没地方着落。好在,出现了性格怪癖的范柳原。
张爱玲非常戏剧性地刻意让范阴错阳差闪亮登场。自家的女性不都是“窈窕淑女、大家闺秀”么?自家人不正盼着符合自家标准的宝络许与柳原么?偏偏这柳原怪癖到看不上标准女人,倒让残花败柳坏了好事。表明了白流苏无意之举的杀伤力。张在这里狠狠敲了“新时代里的旧制服思想”一当头棒。“今天的事,她不是有意的,但是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他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已经完了么?早哩!她微笑着。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白流苏甚是得意地报复了大家,以她被视为不入流的跳舞之举,反击了大家,虽建立在范柳原身上,却也是得意之举。应该说,恰恰是建立在范柳原身上才让她如此得意。以至于宝络这一标准叔女闺秀也暗地里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张为这段插曲做了一个总结,也给女性的社会地位下了定义:“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女人的贱在于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男人身上,把男人当作战利品,并且(在那样的环境下)仅仅能如此——公认的。
写到这里,白更加无法摆脱找一个男人来避窘境的打算。进一步深悟:男人是女人的天下。“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她开始下定决心,虽然没有胜算。
从当时的社会角度看,女的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当女结婚员是唯一出路。而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本来就和娘家再无任何关系。流苏是被泼出去了,只是被踢回来而已。显然,她带了不少钱回来,要不,她的哥哥们也不会收留她。谁愿意让她回来丢大家的脸呢?当有价值的东西用完了,她又得被踢出去,连她的母亲都说:“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只要是肯在一个男人的家里熬下去,总会有出头之日的。即使是虎口也罢。
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3
小说《倾城之恋》中“倾城”的意思指的是“城市沦陷”这一事件,所以小说的重点是:在“倾城”的时候,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恋。
之所以“倾城”这个时间和事件那么重要是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男主人公范柳原和女主人公白流苏之间才产生了最纯粹的爱。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看来,首先白流苏之所以想要和范柳原谈恋爱是因为想找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男人,和他结婚,获得经济上的保障,爱不爱对她来说并不重要。而范柳原是爱白流苏的,但这份爱还不够纯粹,里面有很多自私的东西。小说里就有写到他对白流苏说:“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他知道自己喜欢白流苏,知道这桩婚姻对她的重要性,但是他不想做这种划不来的事,娶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因为他对爱情有着高标准的要求,也因为他对白流苏的真心还不够。在“倾城”的时候,“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彻,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在苦难面前,他们终于互相敞开心扉,读者也终于能感受到一点他们之间爱情的温暖和真诚。我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张爱玲是不相信爱情的,她笔下的爱情多是悲凉的,不完满的。我想这个故事也一样,且不说他们俩在“倾城”前那互相猜忌,步步为营的恋爱,即使是“倾城”那一刻出现的真爱的火花也是不能长久的,只能让他们“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小说中“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惆怅”这段话已经是一个暗示了。因为恋爱不易,婚姻更不易,结婚以后,爱情由热烈变得平淡再转化为亲情的这一过程,更是对双方的一个巨大考验。
另外小说也反映了张爱玲对旧社会封建思想的批判和女权主义思想。白流苏出生的家庭,居住的白公馆就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因为生于望族,流苏始终放不下身段,即使在家里长期受气也不愿“寻个低三下四的职业”,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家中的女子生下来也不过是等着嫁户好人家,她们没怎么受过教育,也没有谋生的本领,这就是旧社会女性的生活地位。白公馆用的是老钟,比上海所有人的都慢一个小时,这是在暗示白公馆里面的人是墨守成规的,落后于时代的,他们还在用旧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女性。白流苏离婚是因为前夫经常打她,但是家人并不重视,反而更在乎她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的事实,从后来兄嫂们对她的冷言冷语可以看出这个家里家庭成员间的冷漠。所以白流苏奋力想要离开这个家,即使没有爱也想和范柳原结婚,这是个多么无奈而又悲壮的举动,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来做赌注。当范柳原发来电报让她第二次去香港时,老太太让她去,她为自己的身份变得如此下贱,仿佛是范柳原可以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而感到悲伤,但是她没有办法,她没有青春可以再消耗了,只能在家庭的压力下屈服。这段描写令人感到心酸。其实现在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为了满足家人的期望与不爱的人结婚,很多人给“孝顺”一词道德绑架,在父母的催婚下仓促结婚。之前看爱奇艺一档辩论节目《奇葩说》里面就有讨论过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张爱玲对于被束缚于旧婚姻思想和制度下的女性给予了同情和理解,从她塑造的白流苏这一角色中可以看出一点反抗精神,一点懂得争取相对的幸福的可贵。同时小说也告诉了读者,女性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能力,挣脱传统婚姻思想和制度的束缚。
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4
白流苏其人,光看她有过离婚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大胆离经叛道的女子。毕竟那是可不是现在,离婚后遭受的风言风语绝对少不了。而她又无处可去,只能回到娘家。
而那个娘家给她的又是什么呢,她没有感到温情,反而被处处排挤算计。白流苏的离婚多年的前夫去世了,她的娘家人却希望她能“替他戴孝主丧”。这自然是冲着他前夫家的财产去的。既能减少家里的一个人的花销,又能和有钱亲戚恢复关系,白家可谓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只是这算法上没有白流苏的存在,无视了白流苏的意愿。
按理说,尽管白家衰败了,但好歹曾经是名门望族,怎会一点亲情也不顾,反而市侩得如地痞流氓。想想为了让白流苏答应守丧,逼她住到夫家去,连居住的房子都给她换成破破烂烂的,这等伎俩,有岂有一丝一毫的名门之风。白公馆更像一个吸血鬼,把白流苏往绝路上逼。白流苏刚离婚时,是带着一大笔钱回娘家的,可是七八年后,她的钱已经被当家的三哥和四哥拉扯得差不多了。现在她在家里要开销,如果要再嫁更要开销,况且家里还有七妹和八妹两个姑娘正待嫁呢,她当然也就成了白家最不受欢迎的人。明显的过河拆桥,摆在明面上的利用,真真的叫人寒心。
由于兄嫂的排挤,白流苏在白公馆已经是完全待不下去了,她急需一场婚姻来摆脱现状,而在范柳原之前,她也已经有了好几场相亲,甚至对象要么比她老,要么性格吝啬,但她都忍了,只希望能搬出去就好。尽管她把条件一降再降,但还是遭到各种挑剔,毕竟她已经不在是小姑娘一样年轻了,还离过婚。此时出现的范柳原何尝不是她紧紧握住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范柳原是个浮浪公子,无意于家庭的幸福,三十三岁了还没成家。但在范柳原和白流苏妹妹的相亲中,范柳原被流苏古典中国式的美丽迷住了。他要她,他怜惜她,他要征服她。
两人的爱情并不纯粹,简直像一场博弈,充满着算计。但白流苏被逼上梁山,她无路可走。只能下定决心、冒着身份与名节的危险与范柳原斗智斗勇,赌上一切来搏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一个城市的沦陷成就一场爱情,听着就带有传奇的色彩。可是,比起祸国殃民的妖妃褒姒与幽王的爱情,白流苏与范柳元的爱情是否有那么情真意切?结婚后的生活,张爱玲没有给我们详细描写,但是否会真的幸福呢?范柳原花心的毛病没有改变,在外面跟别的女人说些虚假但动听的甜言蜜语,而回到家中对着真爱的白流苏却只会“说些傻话”或是索性“异样的沉默”了。长此以往,难保白流苏不对范柳原有成见、不和他吵闹,甚至于再度扬言“离婚”。香港的沦陷成就了她的婚姻,但不能说成就了她的幸福。
相比较把一切压在范柳原身上,白流苏其实完全可以选择自强的道路。可她的反叛精神早已被生活磨灭,比起离婚时拥有的勇气,现在的她变得胆小怯弱,因此她选择了依靠范柳原,这是她的选择,亦是她的悲哀。
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5
隔着久远的日子,重读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其中范柳原说的“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有功夫恋爱?”这句话更是让人感概万千。是啊!当白流苏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他们两个似乎坠入爱河的男女,在一起爬山、游海、逛街、到处游玩,周围的人都会说他们在谈恋爱。他们热衷于谈恋爱的形式,可是彼此却没动情,两个人都是自私聪明,十分狡猾之人,自然谁也不想被谁就这样掌握于手心之中。于是爱情游离在他们两人的世界之外,疲惫不堪的他们两人都是感情的输家。直到香港的沦陷,才成全了这对恋人,在经历了生死与共的那些危机时刻,两颗心终于走到一起,能够做到“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才成就传说中美丽的倾城之恋。
要是没有后来整个大都市的颠覆,也许他们忙着谈“恋爱”这样的事情都是徒劳,到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从爱情联想到生活,我们现在匆匆而过的生活其实不也是一样有丰富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
从我们懂事时去,我们就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之旅。小的时候,听话懂事的我们牢记父母的教诲,忙着拼命读书,考大学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好不容易大学考上了,却不能松口气,还得忙着去拿各种各样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证件。大学毕业了,慌了神,忙着四处奔跑找工作。工作有了,还没有好好休息,就在父母的催促下忙着找对象。对象有了,也就一门心思忙着张罗着结婚。有家了,忙的名堂就更多了,忙着升职,忙着挣钱买名车豪宅,忙着各种各样的应酬。总之一句话,我们似乎一直以来都是那么忙。很少有机会在上班的路上停下来,去望望初升的太阳;很少留意到春天来了,小树都发芽了,河水在欢快地歌唱;很少在有暖阳的冬日,好好地躺在草地上美美地享受一下美丽的生活;很少去体会我们生活里的感动和温馨的细节。结果我们忙得像猴子搬包谷,一路上不停地得到,又在不停地失去。等到我们老得走不动的一天,我们突然想起来,问自己,这辈子这么忙于生活,却不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滋味。在忙碌的路上,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风景,而在这时,日子都不能回头,心中悔恨莫及。
生活不仅仅是忙碌一种形式,还有休闲放松,还有快乐和幸福,还有爱和感动,还有梦想和希望,这些远比生活里那些物质的形式更重要,更有意义。所以当我们在生活的时候,别忘记用一颗充满智慧的心好好地去感悟生活,去体会幸福,去善待自己的梦想。有这些美丽的点缀,你的生活才会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
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6
倾城,倾城。
爱就像是黑夜里窗外的声音,你清晰的知道它存在着,却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是风声,亦或是死亡在谁身边悄然划过的声音,像是蛊惑,令人防备着,恐惧着,沉沦。无论经历过怎样的伤痛,当夜幕再次降临,你还是会被那未知的声音所吸引。也许那声音的背后,只是机械运动着的车辆驶过城市的声音,那么的平凡无奇,那么的平静无漪。
倾城之恋就是夜幕里的奇迹,她传说着他们的跌宕往昔,只是两个人迷失了自己,最后却发现,似梦而已,万事无异。
关于这本书,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这本书的一开始,就交代了主人公悲戚的处境。不似刻意为之,也没有刻意夸大,这样的事也许在那个时代的女子身上屡见不鲜。这本书从开局,就注定了它平凡,而特别。
张爱玲的书,最大的魅力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字里行间如血液般流淌着的灵魂。四爷,三爷,三奶奶,四奶奶,他们是配角,但他们亦有灵魂,同样鲜活。势利,绝情,自私,如果这些在其他书中的人物身上可以让人恶心厌恶,那《倾城之恋》则让人看到他们就深恶痛绝,咬牙切齿。与现在很多的作家相比,张爱玲并没有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惨淡,而特意丑化了那些人,而是将他们塑造的又可恨,又可悲。白流苏的母亲就是个典型,得过且过,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也不愿站出来维护,她可恨么?可恨,因为她明知女儿内心的苦痛却无动于衷。但她当真那么可恨么?也没有,她也许只是为了“家庭和睦”,不愿这屋檐下鸡飞狗跳,只好委屈了自己的女儿。
《倾城之恋》的重要人物之一,是白流苏。她是个怎样的人呢?她是张爱玲再塑的透彻生命。“还是那样的好,初次瞧见,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你外面的东西。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久了,你怎么分得清,哪一部份是他们,哪一部份是你自己?”这是张爱玲赋予她的透彻,也是张爱玲自己的透彻。这又是《倾城之恋》的另一个妙处了,他们清醒透彻,却无知无觉地沉沦。这样的矛盾,又这样的理所当然。
另一个自然是范柳原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我们都曾有过固执着真实,与周围环境做抵抗的时候。从前和现在,我们变了,我们的改变不是迫于无奈,而是变得同他们一样,终究会舒服一点。这不是一句真理,而是定律,骨子里的屈软,于是我们只能请求原谅。这是件多么讽刺又令人绝望的事。
《倾城之恋》里,一如既往地,不同寻常的涵盖着张爱玲作品里亘久的话题——爱情与婚姻。
《倾城之恋》的爱情,是真实的。不像其他小说那样,把爱情写的或天花乱坠,或撕心裂肺。爱情,不过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斗智斗勇。总归有个输赢。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总是各怀心思,有着算计。一步步谨慎小心,生怕自己先倒贴上去而掉了身价。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现实的爱情。这本书的又一价值,让人泯灭天真的幻想,重重的留在地上,脚踏实地。
《倾城之恋》在我眼里,是个悲剧。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婚姻,与之前白流苏的婚姻并无二致了。“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同样的自己持家,同样的依附关系,同样的风流。他们的爱情不足以改变任何一个人,范柳原一如既往地做着浪子,白流苏一如既往地守着家,等着范柳原,一如既往地淡淡忧愁。张爱玲的作品总能做到刚刚好的哀怨。
她在书的结尾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著,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可这结局又真的圆满么?看到最后方知所谓圆满,也不过无灾无难。世间最悲伤的,不是因伤痛残缺的怜意泪流满面,而是看完以后明明发现这看起来很好的,却如重石塞喉般的不伤而痛。如此故事都已算圆满,那何谓苍凉呢?
另一悲剧则是战乱,倾城之恋,由战争成全,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却未能成全这座城。世事总是难两全的,这是又一令人哀怨而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倾城之恋阅读有感1000字7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_”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