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匠精神体会【10篇】
我们是不是具有工匠精神?区别在于思维方式是否拥有工匠精神的思维方式。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心得体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个人工匠精神体会【10篇】,方便大家学习。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1
《尚书·大禹漠》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朱熹又说:“治之己物,而亦求其精也。”鉴古通今,这不正是而今时代所需要的工匠精神的缩影吗?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回忆研制核潜艇经历时曾提到:当时他们没有什么高科技来控制潜艇的重心和重量,就想了个“土办法”——在船台入口处摆了磅秤来记录进出的东西,绝无偏差,这体现的不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吗?
但是,工匠精神是什么?有人觉得它很缥缈,孤傲,与我们不切合,如谪尘仙子不尽人世。但事实上,工匠精神普遍地像垂杨。来来往往的旅人在垂杨下休息,只顾着欣赏江上美景,而忘了青翠葱茏的它。许多人行色匆匆,却忘了自己的本心,忘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匆匆的旅人,停下脚步吧!抬头去捕捉垂杨的婀娜,品味工匠精神的深层积淀!
工匠精神自古便有,从不断绝。《庄子》中谈到:“庖丁解牛,技近乎道。”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重碧波翠色来”,赞曰:“似玉非玉而胜玉”。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钟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学者称为“稀世珍宝”。工匠精神融铸在中国历史的浩浩长卷中。
工匠精神也烙印在当代的印章上。胡双钱就是其杰出代表。“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24毫米。”胡自述道。24毫米,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但他却仅用了一个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他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其实,不仅是中国,工匠精神也是世界必不可少的成分。因为当今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瑞士制造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这才成就了瑞士手表。
尽管如此,有人还是以“坐观垂杨”的心态来对待工匠精神,他们愧对“工匠”这两个字,他们不会明白“工匠”的重比泰山。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严谨与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与敬业,淡泊名利。它们凝聚了时代是的魂魄,是时代的养颜露。工匠精神是梅,傲立残冰;工匠精神是冰,聚焦光明;工匠精神是光,温暖人境。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个时代将黯然失色;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个社会将密布尘埃;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颗人心将失去湿润。
当今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让我们继承,发扬工匠精神,做它的引路人!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2
万法归一 坚守“匠人”之道
《论语》有这么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何为“无欲速”,从生活角度,可称之为慢的生活态度;从工业角度,则强调的是一种专注、精细化的“匠人精神”。我们常听说,在瑞士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让0.3克重的陀飞轮上承载更精细的零部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也曾耳闻,在古代有这么一群人,对工艺的要求一丝不苟,吹毛求疵。这便是匠人,一种把产品做到极 致,把专注精神奉为圭臬,带着虔诚与向往的信徒,我想这也是时代的感召,世代的追求——于当下,更需倡导匠人精神。
倡导“匠人精神”是企业长存的坚定基石。匠人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理念,古人常言:“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利他,不急功近利,不急功冒进,才让其企业虽风雨不停,仍屹立而不倒。与此相通,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才能成其百年的基业,长盛不衰,坚若磐石,稳若泰山。
倡导“匠人精神”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如急速的快车一样,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下行压力,探寻新的经济支柱成了命运攸关的生死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习主_高屋建瓴地提出供给侧改革,可谓精 准把脉,对症下药。而真正打开供给侧改革这扇紧闭大门,则需握紧“工匠精神”的密码。通过对互联网的精耕细作,迎着“互联网+”的强大风口,从提升企业生产专注度,到提升产品质量美誉度,再到提升技术创新新高度,互联网所实现的低端产业的优化升级,高端产业的优势再造,为“匠人精神”所实现的产业支撑提供了最好的示范。
倡导“匠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庄子》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可谓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然而庖丁却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见其不在乎解牛之技,更在乎专注、精益之道的传承。清朝魏源也如此说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可见精益求精的精神早已为人称道,更成为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功利主义盛行、浮躁之风益盛的当下,我们更应让这样的“匠人精神”成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脊梁。
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当社会经济发展“乱花渐欲迷人眼”,当物转星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应该做到“多闻数穷,守中归一”,坚守“匠人”之道,这便是经济发展之道,社会进步大道。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3
大国工匠,匠心独运。堪称工匠的人,靠的是对技术的传承和钻研,对工作的专注和坚定,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当把一项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取得完美的成果。无论做什么工作,把每一项工作当做是一块璞玉来精心雕琢,心中充满对工作的热情,才称做“工匠”。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工匠精神跟在施工一线,或者办公室工作没有关系,工匠精神跟的是人,跟的是务实、诚恳、专业和拼搏上进的态度,而不是工作岗位。对于一线工人来说,就是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到无可挑剔,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在同种商品中脱颖而出;对于我们施工员来说,就是通过我们的管理和质量要求及安全规定的约束,通过我们的管理能力及责任心,让一线工人的产品做到合格,甚至优秀,把工作做到严谨、一丝不苟,确保每一工序的质量,让每一个工程都能成为我们的骄傲。
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我们建筑人的价值导向。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4
政府报告里的新词汇“工匠精神”,这几日备受关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当下,“我国制造”正在向“我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我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我国智造”、我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5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我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守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高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高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地位较高,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也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出路,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梦圆的时候,我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重之以令,给予工匠们以礼遇、荣耀,就像《感动我国》所做的那样,给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最光明的舞台,这是一张荣耀之网。网住的是人心,是感动,也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带着如此满满的感动,工匠们的心底也必是充满暖意,他们定会制作出更为精良的匠心制作,匠心筑梦,也定会吸引更多的匠人,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
梦,需要网的保护。社会要动起来,织一张地位、财富、礼遇与荣耀的大网,网住了工匠精神,网住了我国未来。
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你我一同编织。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6
工匠,并不陌生,但你了解过这个职业么。——题记
世界上各种职业千千万万,大到从这个国家跨越到另一个国家,小到从总裁到收废品。然而,工匠你懂么。工匠,只是那么简单地动动手就好了?并非,要是只要动手做一件成品出来,我也会,找几块木板随便钉一钉,不一样是成品么。做工匠事业,首先得有一定的基础,一定的实力,还要有一颗细腻的心,遇上脾气好的顾客算是幸运的了,要是遇上脾气暴躁,爱挑人毛病的顾客不就倒霉了?动不动给你扣一半钱,那还是轻的,重一点直接扣光。那还活不活了?
工匠并不特别,一双手,一颗心,一个大脑,就这么做着工作,我们一样。一双手,一颗心,一个大脑。也只是一些细节罢了,工匠的手伤疤许多,旧的未好新的又来。一日复一日,手就变得“坑坑洼洼”了;工匠的心细腻的多,一个好的成品决定权在工匠的心。细心耐心一些,没有什么做不好;工匠的大脑变化多样,想象力丰富,因此才能铸就那么多精致的雕刻等作品。
有一种坚持叫工匠;有一种美德叫工匠;有一种智慧叫工匠;有一种朴实叫工匠;有一种巧夺天工叫工匠;有一种勤奋叫工匠;有一种情怀叫工匠。
工匠朴实勤奋的可贵精神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要把它发挥到极致,所谓工匠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下去。就好似那苍天大树,从幼苗一步步成长。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时刻保持细心的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人们常说巧夺天工技艺精湛,却没有想到前人的成语是指谁。后人往往是误解了前人意味深长的语句。
工匠并非随处可见,但一定存在,工匠的质朴无法超越,工匠或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朴实的美德了。——后记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7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
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8
爷爷是个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会在木头上雕花。爷爷常说,他制作的家具不用一颗钉子,全是用榫头连接,牢实耐用,现在的木匠怕是不会做了。过年回老家的时候,亲戚还常常指着别人家房梁上的雕花,夸耀地对我说:“这些都是你爷爷的作品!”
再过很多很多年,爷爷的木工制品会不会也成为流传千古的文物呢?我和爷爷说起这个想法,他总是乐呵呵地大笑起来,把我抱起来举得老高老高。
除了这些,爷爷还会种菜、修车、修水管、做沙发和被套,我们家的餐椅坐垫就是爷爷做的,软软的,坐着可舒服呢!凡事到了爷爷手里,他都会认真研究琢磨一番,这算不算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呢?
爷爷还有一副热心肠,总是主动为邻里服务。左邻右舍谁家管道漏水了,窗户坏了,总会找到爷爷,爷爷也总是义不容辞地去帮忙。
有段时间,小区楼道没有安装防盗门窗,爷爷就召集大伙儿商量,决定为楼道安装防盗门窗和监控摄像头。工程安装期间,爷爷每天跑上跑下,忙前忙后,并主动承担了联系、维修和打扫的任务,有时忙得连口水也顾不上喝。邻居们都很感谢他,爷爷却说:“为大家服务,我很高兴。”
快过年了,爷爷用他精湛的手艺维修了小区损坏的楼梯扶手,并在楼道口架起了遮阳棚,挂上了两盏漂亮的红灯笼……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9
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说道:“一天,一位大学的学者来到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派了几个人到建筑工地去砌墙,这位大学者问了第一个正在砌墙的人说:“你在干什么?”“难道你看不见吗?我在砌墙。”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答道。显然,对方是嫌他打扰了自己的工作。
学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墙工人身边问道:“你在干什么?”那人差异的看了看他,然后用手比划着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大大楼说,我在盖一座高楼。这两个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当转身欲走的时候,一阵歌声吸引了他,在忙的焦头烂额的工地上竟然还有人唱歌,这位学者狐疑的循着歌声找了过去,原来是一位目光??的年轻人,只见他麻利的砌着转,同时哼着一首首老歌。
“你在干什么?”学者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个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位学者因为某一课题又来到了这个工地进行调研,凑巧的是,他发现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几个人,第一个还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成立图纸设计师,而第三个,却已经成立他们的老板。”
由此来看,所谓的工匠的精神并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态度,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决定了你以后能否干出一番大事业。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10
在城市喧嚣热闹的生活中,我想寻一份心灵上的触动。
汽车蜿蜒在盘旋的山路上,花木扶疏间掩映的小屋逐渐映入眼帘。门口,早已站着一位老人,他穿着整洁而简朴的蓝布素衣,用明亮的双眼注视着我们,和蔼可亲的笑容中露出洁白的牙齿。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宣笔制作的传承者,我们此次前来,便是想向这位可敬的老人学习宣笔制作。
他招呼我们进入他的工厂,工厂里有数十名老人正低着头、凝神贯注地制作宣笔,厂内十分宁静,只能听见人们制作宣笔的声音。
老人在一张小木桌前坐下。他先用宣笔使劲蘸用油菜花制成的胶,胶看上去细腻柔滑,胶面平和,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光来。宣笔十分自然又柔和地接触胶面,待宣笔上沾满了胶后,老人用右手食指一股脑地把多余的胶撵回盘中,动作十分娴熟,如行书大师一样行云流水,灵动自然。接着,他又用一根牙签仔细而谨慎地剃去宣笔间的胶水,又手拿牙签,左手拿宣笔,眼里凝望着宣笔毛间的缝隙,专心致志地一签一签剃去宣笔间的胶水,如同绣娘一般。这一步骤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致,才能完美地完成。不久,他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扶了扶老花镜,继续工作。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缓缓地撒到他银白的头发上,折射出的是——仿佛许多年前,他也如这般,作为一名青年,用赤子之心与满腔热爱,传承着这门手艺。如今,他人已老,发已百,未曾改变的,是他对这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到底为了这份执着,奉献了多少美好的青春岁月与年华啊!我有点替他不甘,也有点不理解他。当老人专注工作时,这世界就仿佛只剩他一人,在这被光照着的角落下,一个人,一支笔,静静地书写着传承的篇章。最终他将胶都剔除干净了,宣笔头呈现出了一个完美的锥形,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望着自己的杰作,眼里盈满了淳朴的满足的笑容,我似乎这时才真正理解了他。他没秀一支笔,都能感受到最本真的快乐,他做他所热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幸福,即使这项工艺再枯燥,他也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坚守着这份传统文化,默默地为传承这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在如今浮躁繁华的城市生活里,独守一方天地,宁静而默默的付出显得香远益清,感受清香的同时,我们应该把这份坚守、执着、奉献、默默付出的工匠精神带回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发扬光大,让工匠精神不再孤独!
个人工匠精神体会【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