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7篇

金凤1871分享

《麦田里的守望者》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从主人公这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荒芜的社会风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1

刚一掀开书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动的语言深深吸引,全书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铺直叙,使用了大量的口语,使其有着一种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发人深省的感觉。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回议的方式写的是一个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霍尔顿,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之后,深夜离开学校,来到美国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烦人种种丑恶,他想逃离这个现实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许会得肺炎死去,决定冒险回家和妹妹菲芯诀别,他向她诉说了自己的理想和苦闷,他想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后来霍尔顿决定假装成一个聋哑人去西部谋生,最后,在妹妹的劝说下,他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后人霍尔顿就生了一场大病。

看完这本书后,最让我觉得难得的是主人公在污浊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他渴望朴实和真诚,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他有勇气拒绝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肮脏,也许正是因为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世态人情,他才有了这个相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他希望自己能够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他希望自己没有的童年可以让他人拥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冲动敏感却又使得他一无所成,他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只能抱着那些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终他还是向这个社会妥协了。

由于作品的感染力极强,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鸣。青春期这是一个由孩童到成人的过渡期,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在这期间,少男少女们总有着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鲜,愤世气俗,不思上进。和赛尔顿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受人束缚,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打架,抽烟,喝酒,一些禁止学生的行为?多么可笑啊,它们也许能满足你一时的好奇和新鲜感,但绝对不会对你的将来有任何一点的好处,只会让你变得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每个人都有着对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奋斗和努力,能换来什么呢?只有空白,任何的梦只有经过汗水的浇灌才会发芽结果。现实是残酷的,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是我们改变环境就是环境改变我们,那么你们选择的是前者还是后者呢?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是那么的简单纯粹,但它也同样需要付出,主人公有着美好的理想境界,却是垮掉的一代,因为他并没有资本去实现。

《麦田里的守望者》它道出了青少年的心声,增加了青少年对生活的认识,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它就像是海市蜃楼,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靠近,实际上却是遥不可及……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2

一开始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背景知识,所以读起来的时候十分迷惘,没有共鸣,觉得就这样描写主人公的一些愤青的表现,有什么吸引的呢?但是读下去的时候,偶然得到了一些那个年代相关的背景知识,因此,读起来津津有味,明白作者的用意何在,明白为何主人公甘愿当一名守望者而不努力学习,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守望是一种难得的情怀,一种勇气,一种姿势,又饱含着一份期待。我想这也是霍尔顿可爱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一种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这种大善良让霍尔顿在颓废中也显得那样的可爱,就像在一片沼泽地中让我们看到了闪光的美好的东西。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说话口吻,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从主人公这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

生活精神生活荒芜的社会风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主人公霍儿顿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资本主义社会的耳濡目染, 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反抗现实,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纯洁的一面。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望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书中,霍尔顿是一个不肯用功读书,整天鬼混的沉沦少年,他为什么不肯用功读书 难道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不需要读书吗? 看一看霍尔顿所处的环境,便不难明了。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卡迪拉克",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是势利的伪君子,连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也可能是个搞同性恋的,而这位老师对他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原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却是一条渗透着浓厚利己主义和功利主色彩的资本主义信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又怎能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 他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读书,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颓废,沉沦,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的最无情的揭露。作者把霍尔顿身边的人,全都描绘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想逃离这个噩梦般的现实世界,到偏远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讨厌看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中消磨时间;他讨厌爱慕虚荣而又毫无主见的女友去又迷恋她的美色,他看不惯这个世道,却无法改变;他甚至痛恨自己,却没有参照的标准来改正自身缺点(亦或是说没有毅力),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尔顿只能用幻想解脱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妥协于他所深恶痛绝的社会,继续陷入矛盾的漩涡,无法自拔。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3

一直听闻《麦田里的的守望者》很好看,深受读者的喜爱,可是一直都没有机会去欣赏它,直到最近才从图书馆里借回来看。

它是经典,公认的。我也一直听闻别人说它的好,可是我并不清楚它到底好在哪里,问他人的回答也并不能让我满意。所以我寻思着:作为名著应该反映着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体现着某种精神,是得后人可以从这种精神中找到鼓励自己向上的动力,最起码都有正面的影响力。

小说的主人公和故事的叙事者霍尔顿,是个16岁的年轻人,刚刚被潘西中学因学业无成而开除。虽然霍尔顿聪明而敏感,但他仍以一种疾世愤俗且疲惫不堪的口吻叙述故事。他觉得周围世界的虚伪与丑陋令他无法忍受,他通过愤世嫉俗来保护自己不去经受成人世界的痛苦与失望。然而,霍尔顿在瞄准周围的人进行批评的同时也瞄准了自己。他对自己的软弱感到不安,在书中他也时常显得和其他人一样虚伪、吝啬、肤浅。小说开始时,霍尔顿站在分隔童年时代与成年人世界的悬崖边。他由于不能成功地跨越这一鸿沟而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小说从一个青少年的视角描述了成人的世界,也让成年人更加了解青少年的心里。从青少年霍尔顿叙述的成年人世界时丑陋的。他把童年幻想成一个田园般的麦田,孩子们在那里嬉戏、玩耍;对于这个世界的孩子,成年世界就如同死亡——是致命的一跌,跌落到悬崖的下面,而霍尔顿他自己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小说里描写的世界,但是它的教育意义却值得人们思考。现在的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我也经历过青少年时期的那种茫然,对长大后的期盼又害怕。

现像霍尔顿那样的言行举止。看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我非常的庆幸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崇尚物质追求的资本主义国家。

我国的青少年受到党、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亲切关怀,既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又有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精神生活,因此,即使在那么茫然的时期我们也不会轻易的丢失我们的价值判断,即使是茫然之中也有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

只要正确认识成人的世界,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我现在一个人成年人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当时的畏惧觉得当时的自己还蛮可笑的,不过每个人都会经历那样的一段时期。人要长大,就是要有一个思想的成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4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因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话”,他的成绩也是那样的糟糕,几乎没有人喜欢他……他就是全书的主人公——霍尔顿。

他的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周围的虚假的人,却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讨厌电影,却不得不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那里消磨时间……霍尔顿没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肮脏的“阿克莱”、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莱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厌恶他们,却又无奈,他无法改变现状。他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成绩自然会很差。他看不惯周围的世道,所以他苦闷、踌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却是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他连一个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况别人呢?他被学校开除后,都不敢贸然回家,蹑手蹑脚地回去还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却没有胆量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从他的经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成为出人头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它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借助笔下的霍尔顿,活灵活现的展现了自己的想法,用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

霍尔顿的那个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那个为了不让小孩子掉下悬崖而站在悬崖边救孩子的形象,那个纯洁无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却又些许成熟的心事,渐渐放大……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5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的感触很深。

主人公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于室友打架,独自在外流浪等多方的因素下萌生了一个当麦田的守望者的想法。或许所有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想远离这个假模假式的世界,守在一块麦田里,守护着那些玩耍中的尚还纯真无邪的孩子。或许,霍尔顿所说的“悬崖”就是大人的世界。霍尔顿不愿纯洁的孩子堕落成所谓的“大人”。

而让我们想远离大人的,是大人们的假模假式,是大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童年期的我们太小,成年期的我们以“腐烂”,只有现在的我们最清醒。我们能看清这个世界的肮脏,我们不愿染上那些污秽。我们只想找一块净土,一块没有陋习,没有大人,只有纯真的孩子的净土。

可也许这净土并不存在,大人们以污染了整个世界。于是,我们只得开始反抗,努力保持自己心灵的净土。当大人们要我们对丑的事物说恭维话时,我们说出事实;当大人要我们学习他的假模假式,并将其称为“礼貌”时,我们仍直言不讳。于是大人们说我们叛逆,于是便多了许许多多“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威逼利诱,直到我们妥协,任他们将我们改造成一个个“家人”,还美名其曰:“为你好!”。

我们好像不可能战胜大人,改变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地虚伪。而且,我们似乎也无法坚持到底,工作上不会拍几句马屁,就没法讨老板欢心;交际上,不会几句客套话,注定要被排挤……总之,不虚假就没法在社会上混!

大人们正是靠着这些理由,“名正言顺”地在我们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要我们对所有人,哪怕是讨厌的人也要笑脸相迎,用最甜的声音打招呼,还得称之为叔叔或阿姨。还要求我们在客人来的时候一动不动地坐着,这样父母就会听到客人的恭维话:“你家孩子好乖哦!一定是你们教育的好!”父母这是就会忍住满心的窃喜,佯装满不在乎的来一句:“哪里哪里,一般般啦!”然后与客人“呵呵”的客套半天。哎,人性虚伪哦!

这奉承话估计是针对人们爱慕虚荣的特点而产生的。不论在什么场合,说给什么人听,被夸的人都会红光满面,笑的朵花似得。也不想想别人说的是真是假,心里又打着什么主意。一夸就忘形,人的致命弱点!

在我看来,人似乎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狗。狗爱憎分明,喜欢,它就会冲你摇尾;厌恶,它就会冲你吼叫。而人呢,总是口是心非。哪怕厌恶,也要为了利益去讨好。那满脸堆笑的模样实在让人作呕!

放弃那些假模假式吧,大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们看的比你们清楚多。去做孩子吧,做纯洁的孩子。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为利益而不顾一切。你们不必讨好谁,孩子不需要那些恭维;你们不必拘束言行,生怕得罪人,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的人。

让孩子净化你们的心灵,洗去世间的肮脏。让孩子擦亮你们的眼,去看这世间尚存的美丽。

一起去做孩子吧,做充满童真的孩子,还世界一片净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6

荒唐是什么意思?是指人离谱到不可理喻吗?你做过什么荒唐的事吗?这个暑假,我接触到了一本荒唐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看到了荒唐之下人的本心。

《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了一个叫霍尔顿的年轻人,他粗口成章,抽烟、酗酒、搞女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也讨厌这个假模假式的世界。在多次转学后,他再次被潘西开除,但他没有过多的悲伤或愤怒,她受不了这一切。于是他便计划了一场逃离。

这是一本荒唐的书,曾被列为禁书,而后来又受到各哥高校的追捧。刚阅读完这本书,我满脑子都是乱糟糟的,我不明白这本书为何会被追捧?不明白主人公为何如此看待生活?不明白为何会有人如此应用粗言秽语?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一直以来被灌以优秀品德,坚强奋斗的行为准则,要对生活充满美好期待……我,我的信仰理念之柱仿佛开始在摇摇欲坠。

这是为什么呢?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让我潘然醒悟。

这本书写与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混乱时代,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二战的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人们缺乏意志,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他不求上进,满身恶习,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那是因为在他的心底,一直还有着一个梦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原来是我看的太浅显了,无法深入作品,体会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但这也让我认清自己,少磨少难的我对生活缺乏危机感,对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定,不也是一种易垮的人吗?

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习惯了安逸,一大堆青年,失去生活的竞争、感危机感。他们整日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学会了没事就去抱怨,学会了受点苦就满世界哭诉,学会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有一大年轻人,像我一样,只是一味的读书,忘却了生活,信念的大厦根基不稳。我们变成了只会想象困难,想象成功,想象生活的人,在真正的暴风雨来临时,不堪一击。

霍尔顿没有彻底沦落,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还坚守着做“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梦想。

《麦田里的守望者》告诉着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不能贪图享乐,而是应该满腔热血,树立远大理想,不能光做着别人七八十岁都能做的事。

梦想不坚定的人啊,不要恐慌现实的暴风雨,因为那是成长的养料。

《麦田里的守望者》守的是梦想,保护着霍尔顿不被浑噩的社会吞噬,同时它也守住了我梦想的幼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7

田野里,金黄色的麦田在夕阳斜照与徐徐微风吹拂下,好似一簇簇旺盛的梦想……

——题记

暑假的一天清晨,我和妈妈走在石板铺成的小道上,感受着汉江两岸吹来的晓风,听着阵阵清脆的虫鸣,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一路欣赏美景的我们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汉江西岸的龙舟文化园,妈妈突然停下说:“我们一起去阅读吧看书怎么样?”“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兴奋地回答道。走进安康阅读吧,妈妈从一排排书架中拿起一本书递给我,书名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觉得你可以看看这本书。”我当时觉得这本书很薄,名字很有趣,想着随便看看好了,可没想到就是这本薄薄的书却带给我许多人生的启迪。

书的内容十分精彩,我读着读着就入迷了。书中描写到当时的美国正处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十分混乱不堪,人们全都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就像一台台机器,机械地过着自己所能过的生活,浑浑噩噩以终日,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主人公霍尔顿也是其中之一,他嗜烟酗酒,不求上进,但还不至于到吸毒的地步,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他心里的最深处有一个最美好、最纯洁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理想也如同一缕轻烟,越飘越远,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渺茫,越来越遥不可及。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理想,没有了对生活最初的热情,甚至连那一点对生活的希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逐渐开始向往碌碌无为、索然无味的生活。

我曾经问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告诉我,这是“活在当下”,还告诉我“努力过好每一天吧,不要去追求那些所谓的理想”。可我对这话并不苟同,整天不求上进,这是“活在当下”吗?生活浑浑噩噩,这也是“活在当下”吗?忘记所谓的理想,这还是“活在当下”吗?我从来不这么认为!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会有困惑、有烦恼,但是它们终将会被理想驱逐出我们的心境。我们应该有理想、有抱负,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即使失败了,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在前行的道路上,有理想的人生才会精彩,有理想的人生才会绚丽!

裴多菲曾说过:“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与热”。为什么霍尔顿不至于去吸毒,正是因为理想在为他指引方向。所以,不管在怎样的困境里,我们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

走出安康阅读吧,蔚蓝的天空中时不时飞过几只鸟儿,望着一江碧水,我突然想起李白的诗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让我们一同挂起理想的风帆,在这广阔的世界中“乘风破浪”吧!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初二话题作文800字7篇

最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5篇作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最新5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感悟12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数高中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优质作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大学生优秀范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800字左右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优秀作文初三1000字5篇

    29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