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习培训体会10篇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会计学习培训体会10篇,方便大家学习。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1
本次省公司组织今年上划主管县局分管领导会计基础知识及财会法规的培训。尽管时间很短,但是在组织选课,教师授课方面的安排较好,我有很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必要性、针对性强
从本次组织培训的背景来说,是在今年省公司对县局直管上划后,为加强提高县局的管理与省公司接轨而举办的。参加人员都是县局的高层管理人员。就目前,很多县局的管理层对财务知识的理解还很欠缺,大都是生产方面的专家,而经营的规章制度,经营的理念却是新手。通过本次培训后,作为领导人能够了解电网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方面的政策法规,看懂读懂财务报表,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及时性,必要性,针对性很强。
二、进一步加强对电网经营制度的学习、建设、搞好依法经营
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领导,是县级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的领头人,是掌握方向的人,首先要保证方向正确。经营理念和思想创新的前提都是合理合法,确保依法经营,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规范运作,所以,只有熟悉国家、南网、地区供电局的财务及经营方面的规章制度,与时俱进,不断的加强学习,按规矩办事,才能胜任工作,为企业规避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及决策风险。
三、人治变为法制,用制度管人、管事
我们的企业从来就不缺乏制度,从国家、南网、省公司及地区供电局和县局自己都是很多实际可行的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作为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懂得授权,严格按预算执行、控制,把自己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制度执事,使员工自觉、自愿的执行、服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县局管理水平。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2
竞争上岗对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拓宽骨干人员的选拔任用渠道。
竞争上岗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和框框,打破了过去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的状况,打破了“封闭化”的运作方式。只要符合竞聘条件,都可以报名参与角逐,都可能得到提拔使用,从而为德才兼备、自愿干事、群众拥护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增强骨干人员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一是自愿报名为符合条件的干部提供了平等的起点。尤其是对一些资历短、平常不善于表现而又自认为有能力、有抱负的干部,更是提供了绝好的自我展示、“推销”机会。
二是选拔任用程序体现了客观公正性。竞选者每一阶段得分多少,主要是由自己展示出来的实力所决定,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主观决定。
三是考核内容的设置及按不同比重计入总分比较科学合理。结合岗位要求对人综合全面评价,较好地体现了人适其职、用人所长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一卷定板和求全责备的片面性。总之,人人有希望,人人有机会。公正性和科学性使中选的人比较优秀,使落选的人比较服气,使符合条件而未参与的人应当没有“怀才不遇”的怨言。
3、有利于增强全体干部的上进心和危机感。
竞争上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铁饭碗、终身制和平均主义,打破了论资排辈、转轮子的消极等待思想,打破了自己的命运、前途主要由别人决定的无所作为观念。谁的实力强、干得好,谁就跑得更快、待遇更高;反之,谁的素质低、又不好好干,谁就可能被“下课”。竞争“机制”能让人上去,干不出成绩也可以让人下来。因此,竞争上岗必然有效地激发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争创佳绩的热情,有力地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发展。在竞争的大氛围下,人们会普遍感到:不提高素质、不勤奋努力,就会在竞争中失去位置,就得不到提拔重用。总之,竞争上岗带来了震荡也带来了进步,它使人们不能“安分守己”,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得过且过,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4、有利于形成人适其职、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双向选择是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把个人理想、工作需要、组织安排有机地统一起来,以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管理科学认为: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人的能力和积极性。只有人的能力、兴趣、爱好、理想与岗位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双向选择有利于达到人的素质、理想、爱好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上级与下级以及同事之间相适应,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而形成协调、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3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我从理论上对会计有了基本认识:
通过对基础会计的逐步系统学习,使自己了解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产生了会计科目,了解了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从根本上说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日常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日常的经济业务和事项,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分类,从而产生了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一种粗线条的大的类别划分,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划分,出现了会计科目。而会计科目中的数字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还需要会计核算程序,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归类入科,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然后对会计凭证逐条登记到会计账簿,再由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最终生成决策有用的信息,也从而完成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基础会计中的会计业务的核算是以工业企业为主的,而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就是供→产→销,即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三个环节,以上三个环节即为一个营业周期,资金循环一次。
基础会计的学习是以后会计课程学习的基础:
基础会计,顾名思义是会计知识的基础,是入门课程,比如,它对会计核算业务的介绍虽然是以经济业务比较全面的工业企业为对象的,但它对经济业务介绍的深度是很浅的,各项会计核算都很简单,是以单位最基本、最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的。正是这样,所以对会计核算的全面较深的讲解是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而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则是成本会计的内容,而通过会计核算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则要学习管理会计,同样,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审计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基础打的牢不牢直接关系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基础会计的学习要以知识的扎实为主。
学习态度正是因为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所以从态度上应该重视它,认真学好它,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中对知识的介绍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对会计核算流程的介绍更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刚开始学习时要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由前向后逐渐学习。所以更要温故而知新,不仅有利于基础会计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后面专业知识的理解。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4
一、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应牢牢把握数据管理的主动权
当前的会计核算已经不是一个单位的孤立的行为,而是与预算管理密切配合,数据管理应当以部门为核心。将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作为部门本级需要从以下四个层面配置资源:
一是为部门整体配置基础设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整个部门系统内部的硬件、软件、安全设备、网络条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二是为部门整体配置骨干人才,主要有三个方面:会计政策专家,需要解决制度执行时候的财务与会计问题;财务软件应用专家,需要解决软件学习应用的问题,并为后期升级提供咨询服务;网络及硬件专家,需要解决部门整体技术环境问题;
三是拟定部门行业特点的制度性文件,需要站在部门业务特点的角度上,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投资管理、会计政策协调等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
四是需要加快部门内部主数据的管理,协调部门内部单位管理、部门内部人员管理、部门内部项目信息管理等,编制部门内部规范性数据字典,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通过四个方面的管理,部门内部数据管理才能做到可控,可用,可升级,才能为下一步的合并报表、信息公开、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二、对于基层单位管理层来说,应着力打通业财融合的数据壁垒
这几年很多口号都在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最后一公里”、“不要把业务人员培养成会计”。解决这些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讲目前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可从下列渠道入手:
一是打通目前各类计划管理的工作事项与财务数据的壁垒,整合出国计划、培训计划、会议计划、政府采购计划、用款计划等刚性计划,将计划数据与执行数据串联起来,解放经办人员多次跑腿,反复复印材料,反复审核的强度;
二是打通目前各类审批事项与执行事项数据的壁垒,将出国审批、出差审批、乘坐外航审批、公务接待审批、购置大型设备审批、资产处置审批等事项信息实现共享,以信息共享取代层层审批,减轻经办人员和会计人员审核强度;
三是打通会计核算数据与审计、检查数据的壁垒,将政府会计底层数据与审计系统对接,定期传送标准数据,降低应对各类检查的工作成本;
三、对于基层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说,应努力提升学习准则和制度的效果
很多单位的会计在学习准则制度时,总是提出期望学习实务操作的内容,而不愿意学习准则和制度等基础理论,这样的期望会导致在具体业务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含糊不清,只能照猫画虎,峻峻建议从三个方向入手学习:
一是新旧制度对比学习,需要加强同类概念的对比分析,原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确认计量的原则是什么,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确认计量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新旧衔接,需要会计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二是相关财务政策学习,很多会计核算的问题不是本身的问题,而是对于业务上游的财务管理政策不熟悉:
例如有会计问:行政单位对事业单位拨款如何核算?对于这类问题,峻峻只能说,需要了解的政策内容很多,例如为什么不执行政府采购法,事业单位是公益几类?是否执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为什么使用拨款这个词?
三是应用财务软件学习,很多单位不重视软件学习,新设置的账目仍然以科目账为主,缺乏多维数据分析的本领;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5
——听《会计基础知识》一课有感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 门经济管理学科。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会计学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信托作为四大金融工具之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托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信托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此时,会计学在信托业的管理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托业工作者,就必须要对会计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听完余蒙同学的课后,我回去仔细看了其制作的PPT,对里面的会计基础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我为了正确地了解其中的会计核算流程,特意去图书管查阅了有关资料。从中我了解到会计核算方法只是三种会计方法中的一种,另外两种会计方法是是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所谓的会计方法是指会计主体作用于会计客体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或反映和控制企业、事业、行政、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所运用的业务技术手段。而会计核算方法则是指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等七种方法。
上图显示了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的方法体系,下面我将这七种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设置账户,设置账户就是根据核算与监督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需要设置会计账户的数量、名称,每个会计账户所包含的内容、计量、记录和核算的方法与要求,以及各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上图可知,设置账户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设置账户包括设置总分类账户、设置明细分类会计账户两种。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能够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实际工作中,账户格式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账户名称、日期和摘要、凭正号数、增加和减少金而,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到底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基本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所反映的是资金平衡关系。复式记账的经济内容是会计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自具有独立的含义,并以不同的具体形式存在着,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会引起每一个具体形式的价值数量变化,就使复式记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记账组织体系。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法是借贷记账法。
3、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凭证。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由经办人或单位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只有审核后并认为正确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并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认真填制和审核凭证可以为记账、算账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还可以检查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合法性、合理性,最重要的是可以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办理几个及业务中的责任,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使有关责任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利用凭证填制、审核的手续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
4、登记账簿,登记账簿就是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顺序,分类地记入有关账簿,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善的数据资料。其中,账簿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二者都是用以提供会计核算指标的账簿。总分类账对其所属明细帐起着统驭和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帐对其总分类帐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对于需要提供其详细指标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一方面记入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记入总分类帐簿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的明细分类帐簿的金额应该相同。
登记账簿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可以系统地归纳和积累会计数据资料,为企业高层管理企业提供数据参考材料,同时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账簿的核算资料,为开展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提供凭据。
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分类和分配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成本计算是现代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核心环节。通过成本核算,可以确定物资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成本,了解企业实际成本的高低,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以便采取措施,促使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实务、现金进行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进行核对,确定财产的实存舒尔,并查明实存数额与账存数额是否相符,有无物资短缺与毁损,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以及保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7、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依据,全面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它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先进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编制财务报表可以给经营管理者或股东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收益等信息归纳资料,以便管理层和股东作出经营决策。
在听余蒙讲课时候,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知识,使得我对七种方法以及会计核算流程只闻其名而不知其意。因此我去学校图书馆专门查阅约翰的《会计学原理》以及代义国的《会计主管业务实战》这两本书,以期能更深入地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上述是我对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的简单了解,作为一个会计学的门外汉,只能粗浅理解,要想进一步研究,需更多的时间积累。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6
通过张老师的授课,我收获良多,感受颇深。
首先张老师对管理会计内涵的讲解专业系统,通俗易懂,让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了整体性认识;通过会计树,我明晰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对管理过程的具体问题有了定位和分析能力;通过财务指标模型化的讲解,我深刻理解了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好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是必须的,以下我想谈谈我个人学习管理会计的一些心得。
第一,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记好笔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并且记笔记也要有选择性的记,该记的记,没必要的就不用记,听听即可。如遇到听不懂的地方课后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
第二,在温习过的基础上,开始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做,千万不可抄同学的作业,自己做过才知道是否真正搞明白了。在借鉴别人的答案时,不要只顾一昧地去抄,一定要仔细琢磨别人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完了以后自己还要独立地做几遍,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
第三,为了更好的学习好管理会计这门课,我觉得课后去查阅一些相关书籍,遇到好的解题思路就记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时用。
其实这门课的解题公式看似那么一大堆,其实真正的公式没几个,只要知道公式的根本,就可以引申出需要用到的好多公式。简而言之,要想学好这门课,关键是理解,只要理解透了,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7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自学,较从前的财务知识基础上,我更加细化的了解到以下几点内容:
1.国家相关法规对企业内部设立的会计人员基本要求,会计工作岗位人员配置的规范要求,以及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填制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会计凭证填写、保管的基本要求;会计帐簿登帐、装订编册及后期核对对帐的基本要求;财务报告涵盖内容、编写的基础要求,及报送相关部门的规范要求。
3.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从财务预算到各财务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的全方位监督审核。此职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举足轻重。
4.企业财务部内部应该主动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制度,来辅佐和监督会计帐务处理的有序、真实、合法运行。
结合以上四层内容,《会计法》中对会计岗位业务操作的始末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法文规定和明确的规范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需严格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为企业资金往来的制证、登帐、监督审核把好关,确保公司整体资金状况清晰精准、顺畅运转。同时,会计岗位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灵活运用,广泛宣传。为企业业务合法、便捷的运作提供合理建议。同时,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对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于一切违反国家《会计法》规定的操作,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协助更正。通过以上会计岗位人员的重要职能可见,在企业业务合法、良性运作的过程中,会计岗位与企业业务运行相辅相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通过学习,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一点,财务会计岗位,不同于公司其他任何部门的岗位。《会计法》对其从岗位从业人员就职资格到个人职业素质要求都作了法规标注、从单据的规范填写到出现错误后的有法有据的规范更正方法说明、从十分明确的各类报表装订编册方法到定期上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核的规范程度、从离职人员繁琐而严谨的工作交接内容到明确的出现严重问题后直接承担法律责任的严谨责任制。。。所有这些看似繁琐严厉的法规细节操作规范,如此步步谨慎的业务操作规则,在其他部门岗位上几乎是找不到的。这所有的步步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的业务处理特点,都让会计岗位的业务操作更加严谨,更加规范和重要。
会计业务操作的严谨特殊性,使公司的财务部门能确保资金迅速筹措,以推动公司现有资金灵活运转,是确保整个公司业务顺畅运行的基石。在此次学习前,自己并不曾逐条观察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里面那些接近繁琐的细节操作要求。这些细微到哪怕填写一张单据,写一个阿拉伯数字都要有法可依,有规范要求的准则,之前看上去,更像是约束。但如今串联起两套文案看过之后,彻底改变了之前简单的想法。如今细品,其实所有严格的细节操作规范,最终都是为了确保在日常繁多的财务业务每一笔操作过程中,都能百分百的得以正确处理,因为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很大且内容繁复,积少成多的资金往来,每一笔会计业务的精准与否,都直接牵连到公司总资金的准确程度。而正是会计岗位步步依法办事,每一个业务操作流程都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细节要求来执行的工作作风,才为企业攸关存亡的资金大后方砌起了坚固的堡垒。全力确保企业的资金状况真实准确、清晰可查、运转迅速、开源节流、规避风险、时时刻刻有法可依,为企业健康稳步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也对应了我们平时常会思及的那句“想要收获好的结果,取决于平时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次自学,更加让我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这两部会计知识参考文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业务运作的基石,是办事原则,《会计法》大于一切。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法》准则的具体落实和运行解读。两者相辅相成,只有紧密结合互相贯通,才能把会计业务运作的真正合法、完整、无纰漏。正如之前徐总所说,会计业务的办理,态度要柔和,方法要善巧。但原则坚决不动摇,任何人,任何事,最终都必须按照原则(即《会计法》要求)来办事。这正是对两部文案在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的精炼概括。
这次学习总结之后,对于接下来即将接手的财务出纳一职,自己又有了更重的责任感。在接手之后,我会在平时工作中更加认真严谨,无论是对自己手里的.工作业务,还是和部门之间其他同事间的业务往来衔接,都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法规要求来办理,全力确保自己经手的财务数据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同时协助财务部门各位前辈的业务操作,多主动向大家请教学习,更快的跟上财务业务的脚步。也为促进公司的整体资金顺畅运转起来,尽自己一份力量。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8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正是因为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需要有一种以经济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控制、审核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还没有接触会计学这门课之前,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只有感性的认识,尽管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已经同会计打过交道,或者已使用过会计凭证,或者阅读过会计报表。但问到我们会计是什么?我们也许会说:会计就是写写、算算。通过学习,我才发现会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管理活动论”者认为,会计是一项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信息系统论”者则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以上两个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会计是一个数据处理,进而产生信息,利用这个信息达到加强经济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或者活动。
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并且他们最关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物资财富,这也就让会计学产生有了充足的理由。同时我们也慢慢认识到会计学发展史的内涵决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用聪明才智创造了最有价值的经济事物。经济世界有多大,会计学就有多大。当我们接触了这门课程后,就会清楚的发现会计和国家是相辅相成的,退一步来说,企业自始至终也要依赖于会计。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并不会遗忘会计,相反会计将成为全球性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必将在会计学国际协调工作中,在治理整顿全球性经济秩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会被凸现出来。
说到学习会计学,这绝对是一项不容马虎的过程。在我刚学习该课程的时候,以为学习它不过就是背背定义就可以了,可在之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这门课,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严密的分析。特别在向我们介绍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资金退出企业的核算中涉及到的各个账户的适用范围是决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而要结合前面的知识来准确地认识每一个细节。
在学习中我发现,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所以对于它的学习,要按教材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种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整个方法体系。对于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组织、账表结构以及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都要细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嫌琐碎,不能烦躁,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物资采购。而这样特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同学在学了一些内容后,就有了放弃的想法,更有甚者还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还记得在学习第一章时,总在抱怨为什么有这么多定义要记,就想应付一下了事,反正重点在后面几章,但会计学也是重理论的,它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
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教材中在阐述会计核算原理和各种核算方法时多配以实例,这样使我们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理,并学会运用。它还要求我们善于将总论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为学习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好基础的目的。
死板,以前这个词我们总定义给会计,可我还要说自从学习了会计学基础后,知道活学活用才是实质。所谓活学活用,是指对课程内容不要理解过死,如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账户分类等。具体说如我们作一笔会计分录,并不是说就一成不变,而是要定期调整账户的记录,使各账户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而在调整时,要用权责发生制。当然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制度的法律依据。它的制定和实施开创了我国会计工作的新局面,对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会计工作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企业会计准则》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它的内容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和指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遵循会计规范是必要的,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严格地保证会计报告的质量不仅是为公司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的需要,还是为了使外部利益关系人及时的获得必要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当然,仅仅靠规范是不够的,还要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行业自律。学习会计学有时我会觉得很枯燥,记不完的定义,还得挖掘其中的内涵。特别在复习备考阶段时,让许多人都不知所措,但坚持下来就是成功,没有哪门课是坐享其成就能出色的,学习了整整一个学期,给我们的感觉的确是有很多的困难,一般来说,学习基础课都不容易,打好基础就为以后学习专业课夯实了基础,将来才能高楼平地起。
学习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后,我的感觉用受益匪浅这个词来概括是毫不夸张的。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也是心里有“数”。对于会计这个专业来说,有些人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现在学习会计学专业的人那么多,自己怎么可能在芸芸众生中有优先权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虽然会计这个专业目前学的人很多,但精通的人却不多,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的硬道理大家都应该懂得,所以在学习期间别想的太多了,把握这个学习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9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二、具体章节评述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
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
(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
(三)关于第三章资产
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
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10
我国企业正处于改制的关键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建之中,大多数粗放式经营的企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其生存和发展将会变得十分艰难,迫使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管理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无疑,管理会计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加强管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主要是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有待深入,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性质和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至今仍未界定清楚;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较低,成果推行尚不普遍,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缺少专职管理会计师职业人员;另一方面,当前会计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我们不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转变观念,不积极地吸取西方管理会计的先进成果,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仍将处于落后状况。把握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借鉴先进国家管理会计的科学成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将是今后我国管理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设想: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从属物,它与管理环境密切联系。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均不同于西方,直接应用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不合适的。西方管理会计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建立起来的,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的同时,还要结合本国和本企业的特点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应将管理会计体系纳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中。目前,西方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广义的管理会计包含内容太多,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过多的融合,使其失去了会计的特征。我们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应适当地加以限制,不能失去会计的特征。由于西方管理会计涉及范围过宽,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发展经历曲折,成效不甚显著。因此,我们应当适度地界定管理会计内容,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3、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组织,制定适用于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推行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制度。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可建议把中国会计学会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和中国成本研究会两个组织合并成一个独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如果成立有困难,也可以在中国会计学会下建立一个管理会计二级分会,来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此外,应尽快开展和组织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为培养和造就我国管理会计专门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实务向纵深发展起应有的推动作用。
4、大力开展案例研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学习培训体会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