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袁隆平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倩仪20分享

袁隆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值得大家学习,大家学习完可以写写心得体会。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袁隆平事迹感悟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袁隆平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更多袁隆平相关内容推荐↓↓↓

关于袁隆平的人物传奇故事

袁隆平伟大事迹介绍与语录

袁隆平事迹感悟5篇最新

关于袁隆平的五则小故事

《袁隆平》观后感600字

2021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1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与科学成就写满祖国大地。年轻干部要心怀信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做新时代拓荒农。

心怀信念,种下梦想的“种子”。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农业报国誓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接下来袁老袁一生践行自己的誓言,用一甲子去寻找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百姓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的“种子”。回望袁老一生,誓言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当前,面对疫情叠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干部要胸怀报国热情,种下中国梦的“种子”,坚持红心向党,朝着党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心有希冀,不畏艰辛,不再迷惘。用实际行动传递信心与信仰,凝聚奋进的力量,共做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奔跑者、追梦人。

脚踏实地,耕耘希望的“田野”。“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老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为追寻合适的温度与阳光,袁老就像候鸟追着太阳,从云南到广东,再到海南,重复着一场又一场试验,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当头,甚至是刚刚做完眼疾手术,袁老依旧坚持每天都去试验田里看一圈。时代需要担当,时代呼唤实干,年轻干部不能空怀满腔热血、停留在空谈与喊口号上,要保持初生牛犊不畏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毅勇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沉下心来实干苦干,干出一番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事业,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要立足本职岗位,高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圆满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

志存高远,追寻丰盛的“收成”。袁老始终以理想主义的精神努力“向前看”,他放弃了本可安享晚年的岁月静好,一直奋斗在水稻育种一线,一次又一次攀登科技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干了惊天动地的伟业。甚至在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他一心想着奉献,一心扑在事业上,他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年轻干部永远学习的时代先锋、时代榜样,年轻干部要有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不躲闪,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进取之心,不存自满之心,勇敢面对自身短板与不足,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提升能力;保持专注与自律,集中精力专注于目标,保持专注、专心与专一,追求卓越,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以实事实绩与老百姓同舟同济,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旗的英勇先锋。

2021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病逝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学习。

涵养“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忠诚担当。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作为新中国培育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下定决心解决粮食增产问题,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忱,结成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六十多年来,袁隆平始终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党员干部要从“袁隆平”这类科学家身上汲取爱国动力,涵养为民情怀,坚定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要立足当下,以赤胆忠诚之情怀、舍我其谁之担当、光明豁达之胸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的各项事业,用实际行动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发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专研精神。作为杂交水稻育种的“领路人”,袁隆平经常强调,“做育种心要沉下来,根要扎下去”,“下田看稻家常便饭,勤于思考灵感闪现”。他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改革建设和发展实践中,正是像袁隆平一样的科技工作者以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对科学精神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赞歌。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沉下心、扑下身,立足岗位、履职作为,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奋力托举起民族复兴伟业。要肯下“苦功夫”,敢啃“硬骨头”,摈弃“差不多”心态,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积极钻研业务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当尖兵、打头阵。

续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作风。面对水稻种植试验的失败、质疑和受挫,袁隆平只有一句“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90岁的高龄,他还坚持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朴实无华的话语,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的是袁隆平“泥腿子科学家”的作风。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要在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种下“务实”的种子,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一心一意”的干劲、“一鼓作气”的冲劲、“一抓到底”的韧劲,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伟大实践中。

2021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3

一粒种子,一生追梦。袁隆平穷尽一生上下求索,让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袁隆平梦里梦外鞠躬尽瘁,让神州大地各处都飘散着丰收的喜悦!一生风雨兼程,一生不懈探索,不知经历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挥汗如雨?未曾改变的是袁隆平坚定的脸庞,未曾动摇的是袁隆平如炬的眼光。为了让国人吃饱饭,袁隆平穷尽一生、坚守一生、奋斗一生。如今,巨星陨落,精神不朽,梦想不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坚守”这两个字背后的“精神内核”。

上下求索,坚守源于惠泽众生的“初心”。源于动乱年代的饥饿记忆,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让年轻的袁隆平萌生了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农业科学研究,没有任何经验可寻,注定了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从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跑遍大半个中国达六年之久……袁隆平从未选择放弃。不论是太阳暴晒,还是风雨交加,他始终脚踏泥土、埋头弯腰在田间劳作。即使耄耋之年,他亦是该上班就上班、该下田就下田,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稻田里,孜孜不倦、初心不改、奋斗不息。数十年如一日向田野奔跑忙碌,让袁隆平不断向惠泽众生的“禾下梦”迈进,彻底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袁隆平给我们树立了一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镜子,砥砺广大青年学习奋发有为、增强本领,把科学精神、执着精神融入血脉,在新时代中建功立业。

鞠躬尽瘁,坚守源于水稻种植的“梦想”。“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袁隆平一生所求,对于杂交水稻的产量,袁隆平的追求没有尽头,也永远不会知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的梦想是将杂交水稻种植覆盖全球,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袁隆平院士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等,同时还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和丰收后,袁隆平敢于自我突破,敢于技术创新,把杂交水稻种到了沙漠,种到了盐碱地,使中国的农业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世界的瞩目。他还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的我们,要永远铭记袁隆平的不朽贡献,传承袁隆平勤勉敬业的操守,书写属于我们的灿烂明天。

大爱无言,坚守源于信仰如光的“情怀”。袁隆平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袁隆平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这份坚守与执着的背后,是他大爱无言的家国情怀,信仰如光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71年来,袁隆平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休息,没有退休,哪怕鲐背之年,他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因为他在以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力倾情。

梳耙耧犁,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您是稻田里的守望者,您是真正的国之脊梁。袁老,一路走好!

2021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4

2021年5月22日,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满地金黄。他是最普通的农民,也是国之大者。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梦想不息,脚踏土地。“三个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和亿亩荒滩变良田。从书本到田野,从梦想到现实,杂交水稻产生从量到质的飞越,让高产梦成为现实。饥饿,从来就不是一家故事,它是全人类的斗争。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他再次挺身而出,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种植,至今已在全球40余各国家种植超过90亿亩,被他人称为“东方魔稻”。2020年,“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至此,他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实现。但自称“90后”的他仍不停下脚步,继续为水稻事业奔走,他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寄语青少年“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他的梦想不止是梦,更是对祖国最真挚的承诺,而这份“诺言”将永远寄存于金黄的稻田里。

创优争先,夙夜奉公。196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73年成功突破制种难关,使全国平均亩产350斤;1989年提出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低谷;1997年开始了超级杂交稻的研究。一期亩产700公斤到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突破,展示了他艰苦不懈的努力和敢于创新的拼劲。2020年11月,他提出了“小目标”: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妇孺孩童皆知的道理,他用一粒稻种抒写一生故事,用一捧稻谷填满百姓粮仓,用满仓白米喂养祖国人民。他很普通,每日躬耕田野,育种培优;却不平凡,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1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5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近几天,各大热搜榜都是与袁隆平相关的话题,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深深感动全国乃至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委托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看望袁隆平家属时作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袁隆平同志学习。“谨身事一言,愈于终身之诵。”学习先进典型,既要“有感”,更要付诸“行动”,在感动中升华感情,在行动中践行使命。

情感共鸣,在触及灵魂中感动。党员干部怎样才能打动人民群众,引起干群感情的共鸣?袁隆平用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这样平凡而无私的梦想,给出了答案。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榜样无处不在。抗击疫情关键时期,钟南山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壁立千仞、群山合围并未吓倒执着坚守的毛相林,他选择了做“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的“奋斗者”;身患10余种疾病的张桂梅,却甘当“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的“燃灯者”,每每看到这些事迹,大家都会热泪盈眶、深受感动。

付诸行动,在躬身实践中力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习先进,不能止于感动。有些党员干部,看了,感动了,但过了也就忘了,没有在学习和感动中升华思想境界、纯洁为民初心、提升服务水平,未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感动后更需付诸行动。只有学习榜样越深入,内心信念才越坚定,对照楷模越严格,行事作风就越过硬。不能停留在“雨过地皮湿”“风过了无痕”的一时热情中,更不能做内心感动、身体不动的“感情巨人”“行动矮子”,而要见贤思齐、检身正己,付诸实践、立即行动,把学习先进、争做典型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2021袁隆平事迹感悟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1袁隆平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感言【5篇】

2021袁隆平事迹观后感

2021袁隆平优秀事迹心得及个人感言(5篇)

2021年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800字5篇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21范文5篇

袁隆平生平事迹2021心得感悟5篇

2021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袁隆平个人事迹心得与感想2021最新五篇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想范文2021年5篇

2021年袁隆平先进事迹感想与心得体会5篇

    13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