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粹情优秀说明文800字
舞台上演绎的悠久传奇舞台上哼哼哈哈细而圆滑的嗓音,以及换转、优雅的手法将京剧的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京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文化的精粹,也是我国最大剧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京剧的说明文,方便大家学习。
我的国粹情优秀说明文1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一个只有椅子那么高的小姑娘咿咿呀呀地哼唱着一首戏曲。
小姑娘扎了一个冲天辫,肉乎首的粉色小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小手在空中乱挥,大大的黑眸中满是欢愉。
这是幼年时期的我,因为一次“偶然”迷上了戏曲。
那时,妈妈刚从音乐学院学习回来,每天都播放戏曲的音频,那独特的节奏,颇有韵味的戏曲使仅有3岁的我觉得十分新奇:“妈妈,你放的是什么?”
“含子,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戏曲。”妈妈摸摸我的头。
“妈妈,这些戏曲好好听,你教教我吧……”我对妈妈撒着娇。
“不行,你太小了,就算是学也唱不好。”妈妈拒绝了。
“求你了……”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同意了,她先教我唱京剧《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桐县……”妈妈开始唱第一句,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是哪几个字,跟着唱音唱了起来:“苏三离了‘风’桐县……”
“错了,不是‘风’桐悬,而‘洪’桐县。”妈妈拍拍我的肩,“再来一遍。”
“苏三离了洪桐县……”你看这个“洪”多好听呀,我一直以为它是“红”字,红色多鲜艳啊,我爱吃的苹果也是红色的哩!
“将身来在大街前……”妈妈似乎觉_得我唱得不错,便很快教我了第二句,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街”字不读“jie”而读“jiai”呢?还有“我”怎么会发“ngo”的呢?我死缠烂打地问妈妈这个问题,可妈妈也说不清到底是为什么。
很快,我便学会了《苏三起解》,我每天都醒得很早,便站在小马扎上,大声唱着《苏三起解》,把全家人都给吵醒。
“羽含,有了你全家就不需要闹钟喽!”爸爸开玩笑地说。
随后,妈妈又教我唱黄梅戏——《女驸马》,它的节奏很欢快,我也是十分喜欢,手拿小拖鞋,踏着音乐的节奏,挥来挥去,有一句我始终弄不明白:“帽插宫花好新鲜。”头上戴花不是“好看”吗,怎么会是“新鲜”呢?
有一次,妈妈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教我唱难度很高的沪剧《燕燕做媒》,本以为我学不会里面的上海话,结果我居然唱几遍就会了!妈妈上班去了,我在家里对着碟子唱:“就是同村个李小晚,哎呀,迭(这)门亲事勿稳当,攀了迭门亲,村里厢有人讲……”后面的念词我也能模仿出来:“小外(晚)令才(人才)长得好,城里哪个比得上,放了犁,秀(就是)耙,劳动生才(产)好榜样,……”
小时学过的戏曲,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学习戏曲也给了我一副好嗓子,进入了学校合唱团。
现在的我依然会找我的“良师益母”——妈妈温习一下戏曲,在记忆深处,是她教我戏曲,只有她才会耐心地教我,用温柔的声音指导我。
我的国粹情优秀说明文2
我爱京剧,说起来,你或许不信。
但,我的确对京剧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京韵如酒,绵长悠远的香气,每每令我陶醉,不知归处。
京剧很神奇!我怎么都难以相信,舞台上那个翩翩纤弱的美艳虞姬,竟是男子所扮,只见他轻移莲步款款而来,一举手,一顾盼,然后轻启朱唇,“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真是珠圆玉润,行云流水。这时,你若闭了眼,和着那悠扬顿挫的京胡,那曼妙却醇厚的唱腔,只是一字字、一句句流淌进你的心里,飘飘然,魂飞天外,顿时,一片空灵……
京剧很玄妙!看与虞姬对戏的楚霸王项羽,那张钢叉无双的黑花脸真是令人拍手叫绝。刚强勇猛,超凡脱俗,寿字立眉,如斗星目,掩盖不了眉宇间的愁肠百结。隐隐哭相,隐喻着这位末路英雄的悲剧结局。我由此联想起“蓝脸的多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的神秘脸谱令多少中国票友痴迷,外国戏迷瞠目!是_啊,厚重的油彩障蔽了多少岁月对容颜的侵蚀,却又显示了多少人心的累累伤痕!
说了京剧,不能不提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大师戏上的功夫自不必说,曾经迷倒了几代戏迷。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于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一介儒伶,不屈于日寇的强暴,大义凛然,慨然面对,体现了艺人的崇高气节,也彰显了中国人的铮铮傲骨,怎不令人敬佩、赞叹!看今天的戏曲演员,如果你留心央视“跟我学”栏目,坐在台前学戏的年轻演员,与普通人的做派绝不相同,仿佛他们坐下来后,手、脚、头、腿,甚至眼神、表情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我想这就是文化素养吧?这种别致的素养非得靠不懈的修练才能获得。由此看来,戏曲绝不与“戏子”相勾连,倒是处处时时与“艺术”相融通,怎不令人望而生羡!
如果有机会,我要去学剧,京腔京韵,唱念做打,依呀哎叹之间,幻化为一生一旦,或一净一丑,京韵飘飘,馨香缭绕,流淌于岁月的长河里,萦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的国粹情优秀说明文3
我们的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比如:剪纸、戏剧、泥人、陶瓷……它们都是祖国的文化艺术瑰宝,需要代代相传。至今,有些传统艺术早已“不在人世”了。
小时候,姥姥爷天天打开收音机,听谭派京剧谭元寿老先生唱的名戏,有时姥姥爷光听还不够,还要在院子里边唱边做动作。一两岁的我,虽然不知道这是个神马东西,却觉得蛮有节奏感,好听的很。唱念做打、红白脸谱,也属实我着迷。偶尔我也听得入了神,便“哼哼唧唧”地跟着姥姥爷唱起来。他也经常对家里人说:“这孩子嗓音清脆,小眼睛儿吊吊着,是个唱戏的好苗子!”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开展社团活动。也许是受姥姥爷的影响吧!我毫不犹豫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报京剧社团。”也许是老天让我替姥姥爷圆了他一生的梦想吧,我们的社团老师,恰巧是姥姥爷的偶像——谭元寿老先生的得意弟子。
从此以后,我只要一有空,就去老师那里学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听老师讲他儿时为了让谭老先生教他,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艰辛,并从小故事中提升了自我修养。学的时间长了,便有一种“我要把这个剧种传下去”的使命感在肩上。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我学戏的时间也很少了。但我还是一有空就去学戏,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记得寒假的时候,我天天听老师的录音,反复听就能唱个大概。上课时,就让老师抓细节。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把姥姥爷的挚爱—《昔日有个三大贤》学会了。在家里,爸爸妈妈夸我唱得好;在课上,老师说每次都有进步,还不是最好;比赛中,评委与观众连连称赞。
这种传承的使命感越来越重。我不仅要把国粹艺术代代相传,还要让子子孙孙把它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
我的国粹情优秀说明文4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每每吟唱这铿锵有力的京剧段子,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中国京剧中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唱、做、念、打,操着字正腔圆的唱腔在舞台上舞枪弄棒,大展身手的图画。京剧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个中深意更是回味无穷,所以我们有必要保护京剧,让国粹在我们手中代代传递。
年岁的河已走过二百趟,那河水走遍了大街小巷。曾经,这“皮黄”在每个人的嘴上流浪着,但如今走上街头,流行歌曲泛滥,哈日哈韩热久久不散,京剧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我常疑惑,那饶舌的RAP,含糊不清的唱词,情情爱爱,你侬我侬的主题和肤浅的立意怎能至于威胁到国粹的地位?甚至连一些外国人对京剧的了解都要深于中国人。试问那些带着耳机,耳旁充斥着杂乱电音的90后们,你们懂京剧脸谱中像关羽一样的红脸代表着赤胆忠心,忠勇正直吗?你们懂像姬僚一样的黄脸就是文角代表有心计,像典韦一样的黄脸就是武角吗?你们知道历史上京剧的发展是慈禧太后推动的吗?你们会因为看了一场《霸王别姬》而泪流不止吗?真的希望现在的人_们能够早一点认识到国粹的精华,通过自己的努力,身边的人会耳濡目染,更多的人就会加入传递国粹的行列中。
听着京剧中各个行当用“丹田音”“去遮月”等高超的发音技艺,才觉得嘻哈乐曲有多么的不堪入耳,嘈杂纷乱。表演者十年磨一剑,只有在台下不断磨练,才能有在台上的辉煌一刻。各个行当都在心中秉承着一个信念,就是要把京剧在手中传递。“净”用丰厚凝重、高亢激昂、悠扬婉转、荡气回肠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丑”用诙谐乖巧,风趣幽默,时情趣、时呆傻的悠然憨态博得人们青睐;“旦”用凄楚哀怨、悱恻缠绵、秋波晶莹、玉体翩翩撩动人们的心弦;“生”用辉煌大度、气魄绝凡、无与伦比的睿智,傲视群雄的果敢引起人们的崇敬与膜拜。他们倾尽全力,只为让京剧薪火相传,作为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支持,传递国粹。
传递国粹,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挽住民间艺人的手,想方设法为这些“人间国宝”搭一座宽广的戏台,请他们漂亮出场。人亡艺绝,将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痛,让京剧薪火相传,不要等京剧成为了“绝唱”我们才追悔遗憾。
我的国粹情优秀说明文5
爷爷是个“老戏迷”,受他的熏陶,我从小就是个“小戏迷”。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对着镜子有板有眼地唱上几句京剧,自我陶醉一番。一次,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学校艺术周安排我登台表演戏曲节目。听到这一喜讯,我不禁心花怒放!
我理所当然地选择表演我最喜欢的戏曲——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选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唱好,谈何容易。熟知这些道理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练习,唱好这段戏曲。于是,我反复看视频,听原唱录音,仔细推敲每一处唱腔,每一个动作,并抓紧时间练习,写完作业练,上下学路上练,课间休息也练,同学们调侃道:“李参谋长,您歇会吧!”我则想:戏曲大师们都是靠着刻苦的练习才使技艺炉火纯青的,就像音乐王老师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在一次排练后,王老师皱了一下眉头,和蔼地对我说:“伟琛啊,你要知道,做一件事,只有领会它的内涵,才能真正做好。你的唱腔基本上还能到位,你的表情、动作和对角色的把握还不够到位。你并不明白这段戏曲的故事背景,对吗?”王老_师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忙不迭地点头。王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收编的土匪武装,到处烧杀抢掠,扰乱后方,人民恨之入骨,解放军进入深山老林,动员群众,消灭土匪,解救人民脱离苦难。这段戏曲正是表达了解放军消灭反动派的坚定决心啊!”听了这席话,我胸中豁然开朗,心底油然升起对解放军参谋长的敬佩之情,也对角色的把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排练中,我逐渐有了进步,更明白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演出的日子很快到了,面对台下的观众和镜头,我从容不迫地登上了舞台,随着熟悉的伴奏,舞台上的我雄姿英发,唱念做打、字正腔圆,我仿佛与救人民于苦难中的参谋长融为一体了,俨然一名革命斗士:坚定不移的眼神、豪迈有力的动作、饱含爱国热情的话语……“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音乐缓停,热烈的掌声在耳畔响起。
看到台下鼓掌的同学们,为戏曲所感动,也为戏曲的魅力而折服,我更感觉戏曲如暖暖的阳光,让我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中华“国粹”的熏陶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