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以春节为话题的高分作文6篇
美食,当然也是春节的一大特色,去别人家里拜年总会与一些亲戚朋友一同吃饭在餐桌上,餐桌上笑声不断,新年是一个聚会的好时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1
不知不觉间,由过去一年了,在新的一年临近之时,我的心情无比澎湃。
除夕夜,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贴上了寓意着吉祥的对联,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气。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笼罩了整个村庄。
随着一阵阵炮竹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村里的邻居早已团团圆圆的围在了饭桌前,等待着年夜饭的开始。唯有我却坐在门前的石板凳上,煎熬的等待着迟迟未归的父母。奶奶做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我看着却不是那么有食欲。
过了许久,一辆出租车缓缓的从那巷子口驶了过来,在我家门口停了,两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我一股脑儿的冲进父亲的怀中。心里是责备父母的晚归的,父亲却一再以他工作忙为借口,而我却并不对他的文过饰非领情,但仍感到一丝宽慰。父母们收拾好了东西,便围在了奶奶做的那一桌子菜前。闻着菜香,一股温暖涌上了心头。在奶奶的吆喝下大家吃上了一年一次的年夜饭,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好生热闹,那一碗碗可口的饭菜也所剩无几了。
晚饭后,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楼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大箱子都是零食和衣服。母亲摆弄着一件件新衣,又在我身上比划着,生怕我们有一点儿的不喜欢。母亲拿起给爷爷奶奶买的新衣,让他们试穿上,一向节俭的爷爷奶奶责怪母亲乱花钱说,老人不像小孩子,过年哪要买什么新衣。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我很幸福。”每当我遇到困难,每当我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的时候,我总会回想起家人团聚时的一幕幕。它像是有魔力似的,总会带给给我无穷的力量。因为我知道,春节的味道,沁入了我的心脾。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2
期盼着,期盼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鞭炮声也响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也浓了。
烟花,是每一个小孩子的最爱,鞭炮的种类也有好多种,有电光火花、窜天老鼠、擦炮、还有甩炮。我喜欢的是擦炮,擦炮的玩法有好多种,既可以把擦炮有颜色的一面放在摩擦条上擦一下,那一面就起火花,上面那一种方法一定要玩好多次才会成功,像我们这些新手可以使用打火机在有颜色的那一头烧,烧一会也会见到火花,这是你只管往外一丢,逃到安全的地方一躲。胆大的可以不捂耳朵,胆小的把耳朵捂得老紧。玩擦炮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把擦炮摆成一个个的形状,五角星、三角形,只要点燃其中一个,另外的也都会着,随后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要是你在空旷的地方,还可以听到回声。在不同的地方放同一种擦炮的时候,也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在两个房子中间的走道时,你会听到隆隆的回声,要是胆大的你不怕妈妈打的话,你可以选择把擦炮放到倒过来的碗里,随着一声巨响,那只碗就飞上了天,随后就砸在了地上。
还喜欢窜天老鼠,这一种烟花的名字与其本身十分相符,其本身长得十分修长下面有一根又长又细的木棍,你只要将它插到泥土中,不要插得太深要不然他那小小的动力不能将它推到空中就会在地上爆炸。一开始,在爬升的过程中,它会发出吱——的刺耳叫声,一会儿就会在空中炸掉。
美食,当然也是春节的一大特色,去别人家里拜年总会与一些亲戚朋友一同吃饭在餐桌上,餐桌上笑声不断,让饭局变得十分富有生机。
我相信最开心的还是小朋友们,拜年拜的人家越多,收到的压岁钱也就自然而然越多。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身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烙在炎黄子孙心中!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3
孩童时代,妈妈总爱对我讲一个传说。古时候,传说有一种怪兽,名叫“年”,人们为了驱赶它,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并点燃了爆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渐渐地,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挂灯笼,放爆竹等便成为了一个传统。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过年不及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那么京派,也不似丰子恺的《过年》那般繁琐,只是有一种别致的韵味,就好像自家酝酿的米酒,散发出一股亲切的味道。
每逢过年,人们总要将屋前屋后打扫个遍,然后结伴去置办年货。而这其中,最高兴的是孩子们。没有大人管,也没有学业的负担,各式各样的花炮用刚到手的压岁钱买上几个,扎成一群,找个宽敞处,火苗一跳,只听“嗖”的一声,地上便接连绽开了一朵又一朵跳舞的彩花儿。放完炮,便是除夕夜的“压轴好戏”——年夜饭。这年夜饭可不能马虎!少一菜?不可!少一人?更不可!无论在哪家,人团菜齐,那是必不可少的。
而小小的我却不爱那缤纷的花炮,单单对外公的笑感兴趣。外公是个不苟言笑的当家人,每天板着脸。但,每每到了除夕,外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便会浮满笑意。红晕染在他的两颊,我总觉得,他那如蛛网般纠缠不清的皱纹中,有着无数解不开的结,盈满了老人一生的故事。外公笑起来时,眉毛微微弯,像是在给人鞠躬拜年,眉目间满是幸福的滋味。当我斗胆问外公,为何唯在过年之际才笑时,他发出朗爽的笑声——这虽是一位老人的笑声,却好似银铃般,充满童真与活泼——他告诉我,看到我们这些小孩子,便看见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不经意间,又是腊月的末端,除夕夜的笑声沉默了一个春秋,又将随着声声爆竹响彻云霄。忘却旧年的烦恼与辉煌,在新年的扉页赫然签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一年要去了,但有一年要来了。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漫长的寒假过去了,迎来了新的学期、也迎来了一个温暖的春天。
今天是2月28日,我起得很早,刷牙洗脸吃了早餐。背上了大书包、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兴高采烈地上学去了。我迈着轻快的脚步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上学地路上。一路上我看见,嫩绿的小草探出了头东张西望,春风吹来,小草仿佛跳起了芭蕾舞。拙壮的大树被春姑娘吹弯了腰。
到了学校,大门打开母校展开了双臂,仿佛要和我拥抱。欢迎我的到来。我悄悄地走进教室,看见同学们在打闹,我嗯了一声,同学们以为老师来了,飞快地跑回了座位抬头一看,原来是你这个小坏蛋在搞恶作剧。呵呵、我大笑道。是我我是捣蛋王。"这个寒假你都干了些什么”“你好像长肥了”"寒假的作业你做完了吗?”“过年得到压岁钱了吗?”我们又说又笑、你一言我一语。言谈处处流露出我们之间的友谊。
叮铃铃、上课了,我们回到座位上,教室里一片安静。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我又听到动听悦耳的声音,是老师。
她还是那么温柔可亲。一套黑色的西服,一双体白透亮的皮鞋,一头长长的卷发,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睛,还戴着一副眼镜。还是那么端庄秀丽。开始上课了,老师拿出了一个大箱子,撕开布条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我们这学期的用书,我们喜出望外,老师拿出了书,从南行发到了北行每人一共十一本书。发完书以后开始交作业了。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放学的纪律和早上几点上学。另外老师交给了我另一个任务,当值周生。我听见了高兴的蹦起来,我一定做好本职工作、不让老师失望。
下课了,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跑到了宽阔的操场上,有的玩老鹰抓小鸡,老鹰在母鸡旁边转了几圈没有下手的机会。有的女生在玩跳皮筋,“编编编花篮……”有的在操场上玩篮球,他们投地真准呀!远远地一抛球进了。我和几个同学在玩悠悠球,我做出来了花样、超速回收,荡秋千……有许多同学羡慕我。
开学的第一天真是一个美好的一天,一个快乐的一天。一个完美的新开始。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5
春节的味道,有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优雅;春节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春节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嘭!”“嘭!”窗外时时传来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包饺子喽!”奶奶笑呵呵地喊了一声。“来喽!”爷爷、爸爸和妈妈不约而同地应答着。爷爷洗了手,磨掌擦拳;爸爸按耐不住心情,迫不及待;妈妈也不甘落后,走了过去。“包饺子哪能少的了我!”我高呼一声。
奶奶和爷爷用惊人的速度擀着饺子皮,爸爸、妈妈说笑着,一个个可爱的饺子出自他们之手。我在一旁笨手笨脚地模仿着。爸爸停下了手中的活,示范给我看,先拿出一个饺子皮,放进馅,中间捏一下,左右两边各捏两下,一个饺子就完成了!“看来不是那么难!”我心里暗暗想着。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先拿一个饺子皮,放一点馅,捏上。这时的饺子,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躺”在那里。“女儿,馅放的太少了!”爸爸哭笑不得地看着我。我又重新拿一个饺子皮,这时我放了一大坨馅,捏上。这时的饺子,有一个圆滚滚的肚子,好像要撑破了似的。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爸爸有些烦躁地说:“算了,别站在那碍手碍脚,去一边写作业去!”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妈妈掐了爸爸一下,说:“没事,妈妈再教你一次,中间的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要看别人怎么说,你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成功!”我又拿了一个饺子皮,中间像妈妈那样,放上不多不少的馅,捏上。这次饺子躺在上面,冲我笑哩!
“煮饺子喽!”妈妈把胖乎乎的饺子,倒进锅里。
“吃饺子喽!”我在碗里倒上一些醋,蘸一下饺子,咬一口,“哎呦,好烫!”家人们看着我,都哈哈大笑起来。饺子的味道里有快乐、努力还有幸福!饺子的味道就是春节的味道!
过年,你们尝到春节的味道了吗?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6
年味里是日常,是烟火,是红火的世俗的心。因为柴米油盐,年,便有了年味。——题记
今年,早早得,我们回到了嵊州,在县镇的集市寻些“年”的味道,可是,仿佛一夜之间,县镇集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嵊州麻糍”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归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照看隆隆运作的麻糍机器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石路依旧,却似乎少了些什么味道……
无味,也罢,我们便回到村里。穿过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古路古拙,桑间鸡鸣,桃源犬吠,姗姗可爱。
时处腊月,天寒,只觉腹内空空,便想起奶奶的炭火炉和煨麻糍。
踱步家中,寻至火炭炉边。在绍兴山区,家家都有一个火塘,用四块石头彻成井字形,位置一般都在灶头近旁,以方便镬窠里的炭火随时舔入。为了做饭,火炉便早早生起来了。此后直到来年开春,山里人每个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夜就是在火炉边度过的。火炉自清晨红起来后便不再熄灭,人走开去,便覆些炭灰,放上竹篾编成的鸡罩晒破旧湿衣裳;人坐下来,便把炭火再拨旺些。放上方桌,吃饭喝酒打麻将;方桌挪开去,老少围炉夜话,聊节气农事聊家长里短聊狐鬼精怪。聊到意兴阑珊处,肚子也饿了,便在火塘里煨东西吃。香榧、板栗,还有麻糍呢——
这个时候,大的就会差小的,奶奶,便去捞一块麻糍来。麻糍浸在偏屋的七石缸里。蓄的冬水,经年不腐。手伸进去,那个冷真是入骨沁心啊。但是不行,还是够不着,还得返回去拿火钳。夹到了,就要捞出水了,“扑通”,调皮的麻糍又滑入冰水,真是趣味横生。这时,奶奶已经准备了砧板薄刀。横的分成三段,竖着再切成三块。横卧的火钳上排排齐正好能搁三块。炭火斯斯文文,麻糍的表皮在一点点地变焦变黄,内里也在悄悄地肿胀。翻上两遍,有人说,可以吃了,蘸上用炒黄豆磨成的粉,赶紧抢一块入嘴。有些烫,但是,真的香啊——跟先前那个入骨沁心的冷对等的香,比现在更有年味的醇香。
在我们那,麻糍都是手工做,须历经配、淘、磨、蒸、打、切、晾和浸等多道工艺。用石臼打好的麻糍若压到特制的印板上,便成了印糕麻糍。那滋味大概就是“笃螺蛳过酒,强盗来了也勿走”的意境了吧!
这大概也是年味吧!
相关文章: